別把腸癌當成痔瘡,如何識別腸癌,你怎麼看?

小魚大魚看世界


痔瘡和腸癌,看似都是發生於肛門直腸周圍的疾病,然而它們也有共同的臨床表現,最明顯的就是便血,不少直腸癌的患者,誤以為是痔瘡出血而發生的延誤診斷和治療的情況。所以,別把腸癌當成痔瘡,正確的識別腸癌很重要,接下來,我們就看看,腸癌的檢查方式有哪些呢?

1,大便常規

早期腸癌出現少量出血的血便,通常情況下肉眼是看不到的,但顯微鏡下看是可以看到的,據統計,50%~60%大腸癌患者、30%大腸息肉患者的FOBT試驗均呈陽性。如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2,腫瘤標誌物的檢測

癌胚抗原(CEA)是腸癌檢測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於評價治療效果和預後有價值,連續測定血清CEA可用於觀察手術或化學治療效果。手如果在進行相關的治療手CEA明顯降低,表示治療效果良好;而當血清CEA持續升高,如手術後CEA下降至正常復又升高常提示腫瘤復發,表明治療效果效果不好,則應該儘早改換治療方案。

3,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發現大部分腸癌的金標準,也是診斷腸癌的檢查方式的常用方式,由於腸癌80%是由腺瘤性息肉惡變而來,這個過程需要5~15年時間,儘早做腸鏡檢查可在早期就能篩查出息肉,儘早切除有效防止癌變。對於40歲以上人群,如果有便血、排便習慣和次數改變,建議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4,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也就是醫生用手指伸入受檢者肛門,通過觸診瞭解肛門及直腸的功能狀態和疾病情況,是肛腸部位疾病檢查、治療的第一步。可初步判斷距離肛門7~250px的直腸及周圍器官是否有病變,而很多人羞於進行指檢,而造成很多腸癌的漏診。

5,糞便脫落細胞及其基因檢測(sDNA)

脫落細胞檢測為收集糞便中大腸脫落的上皮細胞進行病理檢測,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但是這項檢測費用較高,臨床上應用很少。

以上就是腸癌的檢查方式常用的手段,對於出現便血、長時間腹瀉或者便秘交替、有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有其他腸道病變史的人群,應該定期進行相關的檢測,以便發現疾病儘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