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第三批省級保護項目·傳統音樂·周至鎮殿八卦鑼鼓


陝西省第三批省級保護項目·傳統音樂·周至鎮殿八卦鑼鼓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的項目簡介

周至縣集賢鎮殿鎮村位於秦嶺北麓,赤峪河和田峪河從東、西繞村而出,東鄰西安鼓樂祖地,西有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樓觀臺,北有曲江農業博覽園和趙公明財神廟。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原名“殿鎮老鼓”,古而原始。殿鎮村原名“殿紫頭”,取“紫氣東來”之意。自唐朝起,殿鎮就存在著由東、南、西、北四社火會組成的古老四社區,而四古社火會又有四家牛拉鼓式殿鎮八卦鑼鼓隊。本村一年立四次古廟會,農曆二月初二龍王廟會,四月初一關公廟會,七月初十元始臺古廟會,十月初一四古社小廟會。逢年十五和年四會分別以耍社火、朝廟拜神及八卦鑼鼓助興慶祝,其場面盛大之極,遠近聞名。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是大型百人綜合節目,表演內容包括:百人遊行表演、百人周至殿鎮八卦鑼鼓表演、八卦陣鼓表演。具體節目有:開場鑼鼓、舞臺鑼鼓、八轉鼓表演、十六小鼓表演、大中鼓表演、桶鼓表演、手鼓表演、大鐃表演、大鑼表演、小鉸表演、小鑼表演、儀仗隊助陣表演、花傘舞表演、擺綢舞表演等節目。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源遠流長,是周至縣集賢鎮殿鎮村唯一獨具特色的保留歷史傳承的打擊樂節目之一。據傳八仙得道成仙之後,在樓觀臺聆聽老子講經論道,探研八卦易理,窮究天地奧秘,演練期間,就行成了殿鎮老鼓的最早雛形----八卦陣鼓。殿鎮老鼓由道教中的“八卦陣”演變而來,隨著時代的推移也就形成了自已獨具格式的韻律、鼓譜-----“長經鼓”、“十樣景”,歡快、激情、激昂、鏗鏘、沉穩、悠揚、輕悅,以易經原理,以一面大鼓做為太極,兩面中鼓象徵兩儀,四面鏜鑼吻合四象,八面小鼓暗喻八卦,然後八面桶鼓、八副小鉸、八副小鑼、八個手鼓,三十二副大鐃象徵著六十四卦象,整個鼓陣形成後,渾然一體,敲打起來恰似平起春雷,震撼山嶽。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經過歷史沿革和演變,在繼承和弘揚民間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吸取其它獨特藝術之長,使《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在打擊與表演藝術上得到更加豐富和完美。成功創編出優秀代表作品《騰飛鑼鼓》《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八卦陣鼓》,多項藝術表演多次榮獲省、市、縣鑼鼓大賽一等獎。2011年6月《周至殿鎮八卦鑼鼓》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表演人員已達到300餘人,保證百人規模的表演實力。使其強勁、粗獷、威風、震撼的風格更具觀賞性。打擊表演形式以傳統的五種牛皮鼓為主,配合四種銅器敲打,編導按不同的配器策劃分類,分八個專項表演隊,輪流演練,導練成熟後,根據項目內容再策劃大型百人綜合打擊表演節目,然後再按市場需求策劃編排中小型表演節目。在變換配襯的基礎上,儀仗隊助陣,加上彩傘舞、擺綢舞等內容,更是錦上添花。《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分為五章節:第一節前奏鑼鼓,激烈、高昂、歡快、英武;第二節“八卦陣鼓”,按八卦方位定員,依八卦動靜結合,八鼓手相互穿插飛躍,隨鼓位旋轉打擊,鼓錘上下翻飛,裡外飛越,象徵著人間萬物生生不息,永不中斷;第三節“仙女散花”,8—16位女桶鼓手騰挪旋轉,手舞足蹈,翩翩起舞,裙帶飄揚,空飛散花。象徵著眾仙女播雲布雨,歌舞昇平,把美好的祝願灑向人間。第四節“天下太平”,32寸大鐃,4面鏜鑼,打擊起來如同五雷轟頂,斬妖除魔,拾邊空間配襯小配器打擊,顯得格外沉穩、悠揚、清越,象徵著國家安泰、天下太平。第五節“喜慶鑼鼓”,九種配器彙集打擊,突如閃電瞬間匯聚,高潮、熱烈、強勁、歡快的喜慶豐收慶賀。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發展至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經歷了5代傳人,第一代傳人,集賢鎮殿鎮村樊四;第二代傳人,集賢鎮殿鎮村陳家壁;第三代傳人,集賢鎮殿鎮村李少維;第四代傳人,集賢鎮殿鎮村張天順;第五代傳人,集賢鎮殿鎮村杜永紅,經過民間藝人的傳承和光大,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殿鎮老鼓是由道教中的“八卦陣鼓”演變而來的,受道文化薰陶,有著深厚的積澱和底蘊。

2、殿鎮老鼓鼓譜“長經鼓”、“十樣景”獨具一格,快慢有致,層次分明,剛柔兼備,動靜自然,沉穩悠揚清越,整體匯練起來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3、百人鑼鼓藝人裝飾,陣容龐大,參演人員160餘人,強大的規模,驚人的場面,威風震撼,遠近聞名。

4、《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打擊與表演以傳統的牛皮鼓五種和四種大中小銅器為主,相互配合的民間打擊樂,把不同類型的八種配器分類組成八隊專項表演隊,按各隊配器特點編導成不同特色的多種形式多樣化專項目節目。然後再按項目歸類把八隊專項表演隊組合成大中小型百人項目藝術表演節目。

5、《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打擊表演節目,一是大中型百人節目作品化;二是內容層次分明、主題鮮明化;三是形式多樣化;四是節目套路多變化;五是打擊與表演動作舞蹈化;六是配練人員業餘專業化;七是大中小型節目精湛完美化;八是演出產業化。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是一種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底蘊深厚的道文化遺產,老百姓喜愛的打擊表演節目,具有產業優勢的道文化藝術,進一步挖掘、整理、編排、包裝進入市場對提升產業化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是本村農民在農閒、節日喜慶豐收、節日慶典時舉辦的自娛自樂文化活動,對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需要強有力的組織和大量資金扶持,農村經濟相對落後,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因民間演出場次較少,農民掙錢少,演練過程苦,付出太大,一無補貼,二無工資,演出人員流失嚴重。加之服裝、鞋帽、配器、鼓類、銅、藝術裝飾品破損嚴重,更換開支大,需大量資金支持,更由於受西洋樂器衝擊,現《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已無法傳承和發展。


陝西省第三批省級保護項目·傳統音樂·周至鎮殿八卦鑼鼓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的概況及分佈區域

周至縣集賢鎮殿鎮村位於秦嶺北麓,田峪和赤峪兩河之間,環山旅遊路從村北穿過,西有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樓觀臺、北有財神趙公明祖廟,東鄰西安古樂祖地集賢鎮。

由於村南山頂上有道教開山鼻祖——元始天尊玉清宮、棲真亭(八卦樓)、仰天池,黑虎廟等古廟宇及景觀,深受傳統道文化影響而取紫氣東來之意,唐貞觀九年,取名“殿紫頭村”。明清時期該村為西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後又將安溝口、九斤坪、田峪口、殿紫頭四個自然村劃為一個行政村,改名“殿鎮村”。

殿鎮村現有人口4000餘人,土地面積7300畝,村民以種植糧食及雜果為主,農閒時間靠務工、包工、運輸及其它副業增加收入。2000年,秦嶺國家植物園總體規劃通過審批,殿鎮村作為門戶區及核心景觀展示區,,發展前景廣闊。

隨著殿鎮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日益強烈。鑼鼓是極受關中群眾歡迎的文化活動,逢年過節,大型慶典都邀請鑼鼓助興,文化市場需要周至殿鎮八卦鑼鼓通過挖掘、整理、編排包裝走向規模化、藝術化、產業化。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的歷史淵源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源遠流長,是周至縣集賢鎮殿鎮村唯一獨具特色的保留歷史傳承的打擊樂節目之一。據傳八仙得道成仙之後,在樓觀臺聆聽老子講經論道,探研八卦易理,窮究天地奧秘,演練期間,就行成了殿鎮老鼓的雛形——八卦陣鼓。殿鎮老鼓由道教中的“八卦陣”演變而來,隨著時代的推移也就形成了自已獨具格式的韻律、鼓譜——“長經鼓”、“十樣景”,歡快、激情、激昂、鏗鏘、沉穩、悠揚、輕悅,以易經原理,以一面大鼓做為太極,兩面中鼓象徵兩儀,四面鏜鑼吻合四象,八面小鼓暗喻八卦,然後八面桶鼓、八副小鉸、八副小鑼、八個手鼓,三十二副大鐃象徵著六十四卦象,整個鼓陣形成後,渾然一體,敲打起來恰似平起春雷,震撼山嶽。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的基本內容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經過歷史沿革和演變,在繼承和弘揚民間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吸取其它獨特藝術之長,使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在打擊與表演藝術上得到更加豐富和完美。使其強勁、粗獷、威風、震撼的風格更具觀賞性。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經歷了數百年的演變過程,表演人員已達到300餘人,保證百人規模的表演實力。打擊表演形式以傳統的五種牛皮鼓為主,配合四種銅器敲打,編導按不同的配器策劃分類,分八個專項表演隊,輪流演練。導練成熟後,根據項目內容再策劃大型百人綜合打擊表演節目,然後再按市場需求策劃編排中小型表演節目。在變換配襯的基礎上,儀仗隊助陣,加上彩傘舞、擺綢舞等內容,更是錦上添花。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分為五章節:第一節“前奏鑼鼓”,激烈、高昂、歡快、英武;第二節“八卦陣鼓”,按八卦方位定員,依八卦動靜結合,八鼓手相互穿插飛躍,隨鼓位旋轉打擊,鼓錘上下翻飛,裡外飛越,象徵著人間萬物生生不息,永不中斷;第三節“仙女散花”,8—16位女桶鼓手騰挪旋轉,手舞足蹈,翩翩起舞,裙帶飄揚,空飛散花。象徵著眾仙女播雲布雨,歌舞昇平,把美好的祝願灑向人間。第四節“天下太平”,32寸大鐃,4面鏜鑼,打擊起來如同五雷轟頂,斬妖除魔,周邊空間配襯小配器打擊,顯得格外沉穩、悠揚、清越,象徵著國家安泰、天下太平。第五節“喜慶鑼鼓”,九種配器彙集打擊,突如閃電瞬間匯聚,高潮、熱烈、強勁、歡快的喜慶豐收慶賀。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的基本特徵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發展至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經過民間藝人的傳承和光大,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是由道教中的“八卦陣”演變而來的,受道文化薰陶,有著深厚的積澱和底蘊。

2、周至殿鎮八卦鑼鼓鼓譜“長經鼓”“十樣景”獨具一格,快慢有致,層次分明,剛柔兼備,動靜自然,沉穩悠揚清越,整體匯練起來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3、百人鑼鼓藝人裝飾,陣容龐大,參演人員160餘人,強大的規模,驚人的場面,威風震撼的周至殿鎮八卦鑼鼓遠近聞名。

4、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打擊與表演以傳統的五種牛皮鼓和四種大中小銅器為主,相互配合的民間打擊樂,把不同類型的八種配器分類組成八隊專項表演隊,按各隊配器特點編導成不同特色的多種形式多樣化專項目節目。然後再按項目歸類把八隊專項表演隊組合成大中小型百人項目藝術表演節目。節目內容分為五章節,層次演練,供廣大群眾欣賞。

5、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打擊表演節目,一是大中型百人節目作品化;二是內容層次分明、主題鮮明化;三是形式多樣化;四是節目套路多變化;五是打擊與表演動作舞蹈化;六是配練人員業餘專業化;七是大中小型 節目精湛完美化;八是演出產業化。


陝西省第三批省級保護項目·傳統音樂·周至鎮殿八卦鑼鼓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的相關器具及製品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打擊表演使用配器類製品有大鼓、中陣鼓、小鼓、桶子鼓、手鼓、大釵、小釵、大鑼、小鑼,大、中、小鼓架,龍頭鑼弓。儀仗龍鳳旗,唐鼓服、鞋帽200餘套。舞蹈類花傘、紅綾條,彩車圖布等道具。

代表性節目有《騰飛鑼鼓》《殿鎮鑼鼓》《八卦陣鼓》。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的主要價值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在西安周至縣集賢鎮周邊地區表演中屬名家團隊,深受老百性讚譽和喜愛。獲得文化藝術界認可和好評。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從94年重新組建,十五年間創作優秀作品三項:

《騰飛鑼鼓》96年在縣大賽中獲藝術表演一等獎,96年代表縣政府參賽西安古文化藝術節獲三等獎。

《殿鎮鑼鼓》99—2006年曾多次榮獲省市縣大賽多項表演藝術一等獎。

2007年縣大賽中《八卦陣鼓》榮獲表演藝術一等獎。2007年參加國家秦嶺植物園慶典,西安萬匯公司慶典;2008年參加樓觀臺老子祭祀活動慶典;2009年參加西安第三屆古樂文化藝術節二場演出成功,受到省市縣鎮領導及文化藝術專家的讚譽好評。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現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團隊。

1、產業價值: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是一種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底蘊深厚的道文化遺產,老百姓喜愛的打擊表演節目,具有產業優勢的道文化藝術,進一步挖掘、整理、編排、包裝進入市場提升產業化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社會價值: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是本村農民在農閒、節日喜慶豐收、節日慶典舉辦的自娛自樂文化活動,對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人材價值:周至殿鎮八卦鑼鼓隊招收300餘人通過培訓,會演各種大中小型打擊表演,原來無藝術,不懂藝術打擊表演的農民成了三項優秀作品獲獎節目的優秀演員。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的瀕危狀況

1、民間演出場次太少,掙錢靠不住,人員流失嚴重。

2、演練過程苦力付出太大,一無補貼,二無工資。

3、服裝、鞋帽、配器、鼓類、銅、藝術裝飾品類破損嚴重,更換開支大。

陝西省第三批省級保護項目·傳統音樂·周至鎮殿八卦鑼鼓

  本文由陝西省喜秦傳統戲劇文化研究會·秦巖輯錄

陝西省第三批省級保護項目·傳統音樂·周至鎮殿八卦鑼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