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三個師的參謀長,一位官至上將,另一位是中將,而他最可惜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而此時的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歸第18集團軍,第二戰區閻錫山管轄。這次雙方再次攜手共抗外敵,上一次合作是共抗北洋軍閥,因此,也把這一次稱之國共第二次合作。

紅軍改成八路軍後,朱老總任總指揮,彭老總任副總指揮,葉帥任參謀長。下轄三個師115師(林帥),120師(賀老總),129師(劉帥),而每一個師除了師長外,還配有政委與參謀長,這三個職位的人員,算是這個師的領導班子。後來我們都知道,這三個師的師長後來都授予元帥軍銜,而政委也是位居高官,像115師政委也授予元帥軍銜。那麼,八路軍三個師的參謀長,都由誰擔任!各自又授予什麼軍銜?

八路軍三個師的參謀長,一位官至上將,另一位是中將,而他最可惜

周士第

120師,這個師的師長是賀老總,副師長肖克,政訓處主任關嚮應,副主任甘泗淇,而參謀長就是周士第。

周士第,廣東樂會(今海南瓊海)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其實周士第很早出參加了革命,還擔任過中山先生大元帥府的衛士,包括在北伐時期,任葉挺獨立團第1營營長。要知道這個職位可不低,當時許多我黨同志在葉挺獨立團還是擔任連長的職位。

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此時的周士第擔任起義軍師長。想想南昌起義就是師長,按照這個級別,在後來,怎麼的?也應該可以享受大將軍銜。但是歷史卻給周士第開了個玩笑。由於某些歷史原因,周士第離職了(也就是離開了紅軍)再進來你可就是新人了。所以導致在南昌起義之前職位比他低的人,在1955年授銜時,軍銜都比他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不過周士第在抗戰中以及解放戰爭中表現十分出色,因此也官至上將軍銜。

八路軍三個師的參謀長,一位官至上將,另一位是中將,而他最可惜

倪志亮

129師,這個師的師長是劉帥,副師長徐帥,政訓處主任張浩(病逝)後是鄧公,副主任宋任窮,參謀長就是倪志亮。

倪志亮,北京市人,也是畢業於黃埔軍校。這位在土地改革時期,在鄂豫皖根據地絕對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地位僅次於陳昌浩,王樹聲等人。而擔任的職位也不低,紅四方面軍總部司令部參謀長。參與指揮紅四方面軍開闢川陝革命根據地和各次反“圍剿”作戰。

在抗戰時期任129師的參謀長,到了解放時期又轉戰東北任遼北軍區司令員職位。不過在新中國成立後,轉到外交上去,也成為一位外交將軍。後來在葉帥的推薦下,擔任監察部副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八路軍三個師的參謀長,一位官至上將,另一位是中將,而他最可惜

周昆

115師,這個師的師長是林總,副師長聶帥,政訓處主任羅帥,副主任肖華,參謀長就是周昆。可以說,八路軍三個參謀長115師的參謀長周昆最為可惜。像其它兩個師的參謀長在建國後,都是上將與中將軍銜。而周昆卻來個,下路不明。

周昆,湖南平江人,參加過秋收起義。算是紅軍中的老人,尤其是在紅軍到達延安後,毛爺爺特意組織參加秋收起義活下來的人照相留念,這其中就有周昆。因此在抗戰爆發後,他擔任115師參謀長。而且還是延安大本營23個委員之一,可見地位不低。

但是在平型關戰役結束後,周昆做出了他人生最糊塗的一個決定,同時也斷送了他大好前途。攜款外逃,具體去了哪裡?也無人知曉,成為一個歷史之謎,十分可惜。其實以周昆的資歷和能力,他不當逃兵的話,肯定是開國將帥裡的大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