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沈復三罪:妻子死的快,不是因你太恩愛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

還記得初中課本的這一篇《浮生六記·童趣》嗎?

《浮生六記》沈復三罪:妻子死的快,不是因你太恩愛

一直以為原書《浮生六記》就是一本童年回憶,最近從頭讀起第一記「閨房記樂」,才發現遠非如此——分明是作者沈復和愛妻芸孃的花式秀恩愛狗糧集啊!

可是繼續讀下去,又不對了。

這個美好的愛情童話,怎麼到了第三記「坎坷記愁」,畫風突轉變成了家破人亡的悲劇呢。

夫妻二人曾2次被父親趕出家門,不得已將14歲的女兒嫁給表外甥做童養媳,40歲的妻子死在顛沛流離中,又過了三年18歲的兒子也早夭。

當沈復思考為什麼妻子病痛難忍、含恨而去時,他認為是夫妻兩人太過恩愛:

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話雲:“恩愛夫妻不到頭。”

可是夫妻恩愛,怎麼會是錯的呢?

這一切悲劇產生的原因,真的是情深不壽嗎?

讀罷這本書,我表示不服。

《浮生六記》沈復三罪:妻子死的快,不是因你太恩愛


《浮生六記》沈復三罪:妻子死的快,不是因你太恩愛

貧賤夫妻百事哀

沈復出生於富庶的魚米之鄉——蘇州,還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幕僚家庭,按理說生活富足、吃穿不愁。

然而根據書中記敘,全家經常需要借錢、典當過生活。

沈復說因為老爸太能造:

況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俠,急人之難、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撫人之兒,指不勝屈,揮金如土,多為他人。餘夫婦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質。始則移東補西,繼則左支右絀。

沈復已為人夫、為人父,卻還依靠老爸的家底,因為他卻並沒有獨立撫養家庭的能力。

他只愛山水蟲魚的玩樂,不屑於功名利祿的現實。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只是隨父親流轉於各地的幕府服侍。甚至有一段時間,只是在家裡擺了個字畫鋪子為生,三天的進賬還趕不上一天的花費。當時正值隆冬,女兒因衣服單薄而瑟瑟發抖,只能安慰父母說自己不冷,妻子芸娘正患血疾,為了省錢,堅決不看病吃藥。

父親把肥水往外人田裡倒,啃老的自己又賺不著錢,父母還看妻子不順眼。

生活日益困頓、家中非議四起、妻兒處境艱難,芸孃的血疾一天天在加重。


《浮生六記》沈復三罪:妻子死的快,不是因你太恩愛

死要面子活受罪

也許是繼承了父親的性格,沈復也自認“多情重諾,爽直不羈,轉因之為累”,其實就是“耳根子軟”。

自己賺不到錢也就罷了,在生活捉襟見肘的時候,沈復竟然還給別人借錢做擔保。

他賣畫鋪子的旁邊,有個放高利貸的山西人,一朋友向山西人借了五十兩銀子請他作擔保,沈復因為情誼難卻而答應了,沒想到,朋友竟然卷錢逃跑了。山西人直接到沈復家門口咆哮催債,讓父親非常憤怒,沈復不得不帶著芸娘離家而去、投奔朋友。

沈復是個受害者,騙人的朋友應當被譴責,可是這種事情真的無法避免嗎?家庭責任還是臉面,面對這道選擇題,沈復的答案是正確的嗎?


《浮生六記》沈復三罪:妻子死的快,不是因你太恩愛

愛情,不該是一場自我感動

沈復是清高的,他不屑於世俗功名而追求精神快樂,這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

沈復是重情義的,無論是朋友還是弟弟的無理要求,他都沒有拒絕,雖恨其軟弱,也不能過度譴責;

然而,他將家破人亡的原因歸結於“恩愛夫妻不到頭”,我認為是一種自我感動式的虛偽。

且來看看他有多愛芸娘——

結婚的第12年,因為一些誤會,夫妻倆被父親第一次趕出家門,住進了朋友魯半舫家裡的蕭爽樓,在這期間沈復跟著表妹夫一起去了廣東闖蕩。

在廣東,他有哪些難以忘懷的事情呢?

一個叫喜兒的妓女,長得很像陳芸。

他是這樣說的:

餘擇一雛年者,身材狀貌有類餘婦芸娘,而足極尖細,名喜兒。

……

餘曰:“‘少不入廣’,當在斯矣!”惜餘婦芸娘不能偕遊至此,回顧喜兒,月下依稀相似,因挽之下臺,息燭而臥。

在遊河觀妓的時候,他選了一個年幼、且很像陳芸的。兩人在船上看月亮,沈復感嘆要是芸娘也在這裡就好了,轉頭看了看喜兒,月光之下依稀像是芸娘一樣,於是開開心心的挽著她吹滅蠟燭、春宵一刻去了。

自他和表妹夫從廣東回來以後,陳芸便一心為沈復物色才貌雙全的妾室,才有了後面與浙江妓女溫冷香的女兒憨園的相識。

夫妻兩人都對憨園很滿意,憨園也芳心暗許,最終卻被有權有勢的人橫刀奪愛。因為這件事,陳芸悲傷過度、血疾發作,公公婆婆對她與妓女結交的事情很不滿。可以說,為夫納妾的憨園一事,是芸娘去世的直接原因。

我們不難想象,沈復對喜兒念念不忘,卻因囊中羞澀無法向鴇母支付贖身費用,只能落荒而逃、孤身返回。如果沈復沒向芸娘數次提起他愛而不得的遺憾,在生活捉襟見肘、夫妻恩愛依舊的情況下,陳芸怎麼會把為夫納妾作為心頭一件大事,併為此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回看沈復在廣東妓船上:

合幫之妓,無一不識,每上其艇,呼餘聲不絕;餘亦左顧右盼,應接不暇,此雖揮霍萬金所不能致者。

我只讀到滿篇的洋洋得意。

《浮生六記》沈復三罪:妻子死的快,不是因你太恩愛


初讀此書,確如周公度所說,讀到了“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院夢境的從容靜寂,與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然而再讀、三讀之下,我卻深深切切的讀到了貧賤夫妻的困頓窘迫。

被父親逐出家門,嫁女兒做童養媳,顛沛流離中年喪妻,然後喪子,沈復出身於江南文人士族,也頗有才情,卻將一手好牌打爛的原因,絕不是簡簡單單的“恩愛夫妻不到頭”。


無能,是沈復其罪一

因為看不慣官場風氣而不願意為儒讀書,出去經商卻只知尋歡作樂、揮霍無度,沈復不僅沒有賺錢的能力,還沒有一家之主的擔當和責任。

貧賤夫妻百事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風花雪月註定難以長久。

愚蠢,是沈復其罪二

重情重義,卻不分對象和時機。

《孟子》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沈復在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還為一個並不值得信任的朋友做擔保,對於自己來說,是礙於情面,而對於妻子兒女來說,卻是面臨著生存都難以為繼的危險。

虛偽,是沈復其罪三

沈復的人生並不是突然之間一落千丈,而是在一步步走下坡路。

如果他在第一次典賣首飾衣服、第一次沒錢給芸娘買藥、第一次被趕出家門只能住在朋友家之時,能夠好好思考癥結所在,能夠拋棄那些文人清高的浮躁、打腫臉充胖子的虛榮、伉儷情深的自我感動,以及“半年一覺揚幫夢,贏得花船薄倖名”的洋洋得意,或許早有轉圜的機會,也不至於家破人亡。

《浮生六記》沈復三罪:妻子死的快,不是因你太恩愛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人生確是一場大夢,到頭來終究一場空,

然而好夢與噩夢總有區別。

從這本“晚清小紅樓”中,從沈復那一場歡喜與悲涼交織的夢中,我們總能得出些許道理——如何選擇生活、如何面對自己、如何承擔肩上的責任、如何保護所愛的人——來走好我們如夢之夢的人生。


【關於我】

嗨,我是景小雪妖。

活在這世上,無非是想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

與你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