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跟自己“独处”,是一个人最大的人脉

俗话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但现实中很多人的交友理念却是:“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

他们总以为“人脉就是力量”,可是当自己身陷困境中时,雪中送炭的却极少。

越长大越明白,一个人最大的人脉,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学会跟自己“独处”,是一个人最大的人脉

01 认识人多,不等于人脉广

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这种酒桌上见真情的现象,随着“一斤哥”、“两斤哥”的流行,越来越被现代人作为扩展人脉的方式。

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下面的场景越来越多: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喝酒划拳不亦乐乎,吃喝完毕直奔下一场,灯红酒绿戏耍一番,喝到苦胆都要吐出来时,才东倒西歪的回家。

第二天头疼加胃疼,问道:何苦呢?

答案不外乎三点:为了合群、为了人脉、为了生活。

《增广贤文》有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世态炎凉,在赶场子的过程中,一起喝酒的不一定是知己,酒桌上的不一定是真朋友,这里面充斥的满是“利益”之间的交换。

冯梦龙曰:“酒肉弟兄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

平时朋友满天下,但真正遇到困难需要他人搭把手时,漠不关心的经常有,雪中送炭的却极少见。

与其在纸醉金迷里维系所谓的情谊,不如在读书品茶中收获知己。

学会跟自己“独处”,是一个人最大的人脉

02 人脉,不在别人身上

很多人常常把社交等同于“混圈子”,其实不然。

真正的社交,其核心就是“资源互换”。

简而言之,就是帮助你的人,他们也想从你身上获得相应的好处。

否则,没有任何交换价值的你,再降低姿态去维系感情,也是徒劳。

前一段时间,因为个人爱好,报名加入了一个网上写作训练营。

里面的大咖很多,频频甩出上稿的链接,让人在羡慕的同时,更受鼓舞。

本着“近朱者赤”的原子,自己厚着脸皮主动链接这些大咖。

首先是将他们加入了我的微信好友通讯录,并且还很低姿态的聊了几句。

然后看到他们的文章发表了也会主动点赞、转发、留言,并送小礼物给他们祝贺,且会由衷的替他们开心。

有一次,自己遇到了点儿写作上的小问题,想私下咨询一下,又怕这些大咖都很忙,所以就将“千言万语”缩减成了20个字的消息。

可是,等了3天,最终收到的结果却是:

有的说“我很忙”,就没有下文了;

有的就像没收到消息一样,直接不回复;

更有甚者,直接将我拉入黑名单。

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我算是领悟到了人脉的内涵:你自己不牛,认识再多牛人也没有用。

因此,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

因为他们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你自己身上。

学会跟自己“独处”,是一个人最大的人脉

03 独处,是最好的增值

列夫·托尔斯泰说:“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

在《有温度的手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贵州独山净心谷景区,木匠张学儒正在削减废料,凿刻卡口,这是一切木匠活儿的基础。他不慌不忙,屏息凝神,似已陶醉于手中的活计之中。一根木材,要从最为原始的树干变成支撑一座建筑的栋梁,这一过程需要十几位工匠的推、拉、削、磨,一次又一次的纯手工作业,才能把它打造成理想的模样。

工匠,耐住寂寞的精雕细琢,把手上的工作做到完美无瑕、精益求精,他们是聪明而又有大智慧的人。

就如王昱珩说:“匠人,也是孤独的,但孤独是一种处境,它可以让一个人更加冷静,更加专注,更加坚定。”

只有耐着性子在寂寥中丰盛自己,扛过那些无人理解的时光,最终才能涅槃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所以在把握好社交的度时,亦不要忘记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充实自己

学会跟自己“独处”,是一个人最大的人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