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用15分鐘備出好課?

吳瑞漢-


曉行答題。

十五分鐘,還得背出好課,這個似乎有點難。

首先講個流傳已久的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講過的一個故事:一位在學校工作了33年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觀摩課。鄰校的一位教師問他:“你的每一句話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請問,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堂課?”那位教師回答說:“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地說,每堂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個課題的準備,則花了約15分鐘……”

所以說,每一節課都是一名教師一輩子的積累和沉澱所致,教師只有在教學生涯中不停的準備,不停的積累,才能做到厚積而薄發,也才有可能在15分鐘之內背出一節好課。

下面說說如果真的需要15分鐘就準備出一節好課,具體應該做到那幾點。(純屬一家之言,請擇優錄取,去其糟粕,見笑。)

1、明確目標,以任務為主軸設計框架。

每一節課總有明確的目標,任何的設計和最後的評價都應該以是否達成目標為標準。教學目標一般是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果我們將教學目標(主要是知識目標)進行分解,可以設計成幾個層層遞進的任務,圍繞任務再設計教學的方法、學生和老師的活動,這樣框架就搭建起來了。

這個過程兩三分鐘就得確定,所以真的有賴於平時的積累,否則無法在短時間內劃分重難點,詳略得當的分配任務和時間。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依照課本的小框架來設計,即使不出彩,最少不出錯。

2、以學生為活動主體設計教學方法。

一節好課,至少要讓學生動起來。無論採用講授法還是討論法,關鍵之處在於能夠啟發、引領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老師搭建的環境中逐步的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同時收穫對方法和情感的感知。

所以,課堂設計裡要將任務分解成一個個需要思考和討論的問題,用問題驅動學生的探究,用問題引發學生的反思。

能讓學生做的老師不要做,能讓學生說的老師不要說,能讓學生討論的不要隨便下結論。在設計上一定要讓學生充分的表達。不怕出錯,學生出錯,是暴露問題,十分珍貴,這種課堂生成,其效果大於任何嚴謹的教師講授。

3、要讓課堂動靜結合,活起來、有趣起來。

一節好課,絕不能光有表面的熱鬧,類似於當前相當流行的某些教學模式。動靜結合,既要發揮集體優勢,集中集體智慧,又要留給學生自己足夠的時間進行安靜思考。這些安靜的時間可以在課堂開始、中間和結束處,尤其是結束處必須預留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再喧鬧的課堂最終應該歸於內心的寧靜,讓學生感悟知識,習得方法,收穫情感。

設計裡,最好有些小小的環節讓課堂有趣生動起來,一堂不生動的好課總是略有遺憾。尤其是外出講課或比賽,面對的是完全陌生的學生,師生之間必須通過一些小小的環節來完成情感的交流,從而讓學生舒舒服服的完成學習。

比如,在導入部分設計有趣的小實驗、小視頻、小笑話(與本課有關的)或小遊戲。

比如,當學生出錯時開一些善意的玩笑。

比如,在結尾處像課外引申一點,讓學生講課堂與生活聯繫起來。

比如,同樣找學生朗讀,可以這樣說:下面請我們班長得最帥的來讀。或者:下面請我們班嗓音最好聽的一名同學來讀。如此等等,課堂氣氛一定很好。

4、設計好板書。

這是老師的臉面,也是學生學習的線索。


15分鐘設計一堂課,肯定沒有辦法利用多媒體,肯定沒有辦法準備精密的實驗器材,肯定沒有辦法書寫一節詳細的教案,但是隻要把握好上述四點,至少一節目標明確,落實有效,生動有趣的好課就完成了。

以上觀點,一家之言,貽笑大方,請留言指正,曉行定當虛心接受。

謝謝您的關注和指點。讓我們共同努力,把教學變得更美好!


曉行致良知


教書15載,一節45分鐘的課,每次我先擬教案初稿,理順各項思路,單單做課件都得至少兩個小時,然後寫教案,總共要花三個小時以上。真心佩服十五分鐘就能備好課時老師。


勸伱別善良


你肯定寫錯了,如何備好十五分鐘的課還差不多。

否則你這十五分鐘備課,可能會站不住課堂哦。


影視劇人物賞析


關於作文教學的備課,我整整備了23年。

在我童年時非常崇拜祖先狀元高文舉……在我讀書時,非常崇拜北大中文系高才生方開勝老師!我的文章也曾受到方老師的關注……

當我接任第一個差班時,雖然備課十分努力,但是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差矣。

“路漫漫其修道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然當時當地不執行《教師法》,但是我仍然探索如何備好作文教學課;雖然腐敗分子在民師晉高級、入黨、提幹和民師轉正中害了我,但是我始終為備好作文教學課而努力,再努力!

在市縣鎮校語文教研組的關懷和指導下,有3000多字的學術論文《生活――課文――作文的內在群系》,終於獲省市縣獎啦。能填補遼寧作文教學歷史上的空白,倍感任重而道遠!

有的同志看我作文教學備課時都說“太簡單了。”大約用不了十五分鐘就寫完作文教學備課了,可是我用了整整23年的時間啊……

2018年語文高考下課時,我問孫女高嘉昕“關於二戰題材的作文,老師或模擬作文試卷押上了嗎?”孫女答“沒有。”“爺爺的學術論文你臨場發揮了嗎?”孫女說“開始真把我難住了,此時想起爺爺的學術論文方有靈感……”

2019年五一小長假,我和準備中考的外孫孫嘉梁談了“如何答好中考作文……”


用戶3698380491457628


15分鐘備出好課,這可能性較小。如果某一課某個教師曾講過多次,對該課瞭如指掌,15分鐘只是把教學框架勾勒出來,其餘的東西都在肚子裡,上課時,開口就來,這倒是可能!

顧炎武說好文章要窮其一生才能完成,比如《資治通鑑》,好課當然不能備一生,但也需要足夠的時間。所以,老師的一堂課,決不是課堂的45分鐘,還有課前的準備,課後的反思補充。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參加優質課大賽或者職稱評定講課。事前已做了充分的準備,開講前15分鐘準備,其實,也是列個提綱而已。如果完全是陌生的課,估計會傻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