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岳飛墓前跪的沒有宋高宗趙構?

文學老兵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家聽過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嗎?

在古代,皇帝無論做什麼都是正確的。

皇帝哪怕犯了錯,只有他自己下罪己詔,別人是無權指責,更不能搞一個跪著的像的。

高宗以後,所有的南宋皇帝都是他的子孫,他們怎麼可能說自己祖宗有問題呢?

有一個京戲叫做打龍袍,也就是李後對仁宗皇帝大怒,命包拯代打皇帝。包拯只是脫下仁宗龍袍,用打龍袍象徵打皇帝。

看看,皇帝不能罵不能打,這在古代是默認的原則。

殺岳飛是高宗和秦檜共同主張,一般認為秦檜是煽動、忽悠,但下決定的是高宗,兩人責任一樣大。

殺岳飛的目的是,高宗和秦檜制定了反對北伐的大戰略,知道大量軍民會不滿。

當時很多南宋的子民,都是逃難到南方來的北方人,都一心想著回家,都要求北伐。

而當時岳飛是赫赫有名的將軍,殺了他就是殺一儆百,讓其他人不敢再支持北伐,是有著政治目的。

後來的皇帝只是追奪秦檜王爵,改諡“謬醜”,卻不可能對付高宗。

古代中國就是這樣,很正常的。

秦檜的問題是中國的基本原則問題。

秦檜殺死主戰派大臣,如果是所謂臥薪嚐膽,以積累實力準備將來北伐,那麼多少還可以理解。

但秦檜殺死岳飛後專權那麼多年,卻毫無成果,根本沒有像越王勾踐一樣埋頭髮展自己。

所以,秦檜殺死岳飛只是一場政治鬥爭,他不過是揣摩了高宗軟弱的心理,加以利用,殺死了政敵而已。

當時主戰派和主和派鬥爭是非常厲害的,秦檜如果鬥敗可能被貶職甚至監禁。

所以,就國家民族來說,秦檜所作所為就是叛徒和罪人,這是清清楚楚的歷史事實,無從翻案。

即便高宗也有一定責任,卻不能免除秦檜的責任。

實際上,高宗很多時候是被秦檜操縱的。

在秦檜死後,高宗如釋重負,對楊存中說: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目前網上有一些人專門給秦檜翻案,還說岳飛是漢奸、敗類。這些人除了一些糊塗蟲外,多是某些極端少數民族團體,試圖攻擊漢民族的英雄,以挑起民族仇恨,大家要看清楚,不要中計。


薩沙


這恐怕是悟空問答有史以來最好的問題了!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從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封建王朝就被終結了。為什麼一百多年過去了?中國的皇帝依然不能跪在臣子的面前,這不是一個民主自由平等的世界嗎?

中國沒有皇帝跪在臣子面前的先例?真的沒有嗎?我沒有有統計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皇帝被殺的很多。

歷史上的中國皇帝加起來一共408位。其中一共有61位被殺。而且大多數直系皇族的最後命運都非常慘,滿門抄斬的斷子絕孫的隱姓埋名的淪落奴僕的。

大概統計,有超過60位大大小小皇帝是這樣死掉的。這些被他殺的皇帝起因各異,式樣也是五花八門。以“兇手”為主線,死於非常命的皇帝的“殺法”有:近臣殺、宦官殺、子殺、叔殺、父殺、母殺、妻殺、兄弟殺、祖母殺、外公殺、岳父殺、兵殺、俘殺等。

如果沒有岳飛,韓世忠,趙構無疑也是其中一種下場,中國被殺的皇帝就會變成62個。

只憑這一條,他就應該永遠的跪在嶽王墓前,只有他跪下去了,中華民族的靈魂才能站起來。

這樣的問題總是讓人想到那位替納粹下跪的德國總理。

我是頭條自媒體號自家講譚,我在這裡呼籲所有看到的同胞,強烈要求鑄趙構像跪在岳飛的墓前,希望所有有良心的網友,伸出你的手來點一下贊!轉發一下謝謝大家!








自家講譚


只要嶽墓前放得下,鐵夠用,整個大宋的人都該跪在哪裡。

還有金國的那些,

西夏的那幫就算了,

什麼宋太祖,誰叫他有那些不肖,

什麼宋徽宗,沒有他喜歡幾塊破石頭,能有以後的事嗎,

那些被鎮壓的平民百姓都該死,誰叫他們不乖乖聽話,

什麼黃河、滹沱河,擋道了,都給平了,

要拿出每一粒糧食、每一鐵,什麼皇帝大臣都得乖乖聽話,世界只有一條路,打到地老天荒,別攔著,500能滅他10萬,500站在那裡就是塊鐵坨,10萬在面前就是一地稀泥,金國還能拿出10萬不,就是飛也能飛到黃龍府,

還反了他們了!

不知道"武穆"在此!

要是能穿越幾百年,我看這趨勢有人會這麼做!

明天或許有人想這麼做!

還需要別人跪著不?

這麼搞下去好嗎?

自娛自樂有意思嗎?

祖宗那點陰德都毀了!



F14560678


朱元璋殺功臣堪稱歷史之最,他也不用下脆。帝王做錯事,找個趙高,秦檜這種人物為自己脫罪,後人很少罵皇帝,罵奸臣的多。讓趙構跪,你們懂不懂政冶,岳飛的死趙構不同意,秦檜他敢殺岳飛嗎, 讓趙構跪,哪讓一些人情己何堪,從古至今,只能反貪官,不能反皇帝,這是常識,做人要深湆此道。一開始秦儈並沒想搞岳飛,只是影響了整軍後,秦檜才大怒要搞岳飛。至於淮西,也不能說岳飛完全沒問題,趙構可是三月十日之後才知道岳飛沒進兵的事。從行軍的時間及路線來看,岳飛並沒有在被張俊通知前線無糧不能行軍後,就馬上通知趙構。

還派了張俊和岳飛去整韓世忠的軍隊,這時顯然秦儈是沒想搞岳飛的,但這次整軍出了事,先是韓世忠部下說兩樞密來分軍,就是沒事,也要生事了,秦儈打算搞韓世忠,岳飛就通知韓世忠,韓世忠就跑到趙構,他畢竟有救主之功,這事不了了之。然後張俊把此事告訴秦儈後,秦儈大怒。之後才有後面的事。客觀點講,若岳飛如張俊一樣配合的話,秦儈沒必要搞他,即使要搞,也不至於死。這三位樞密,包括張俊,都很快下去了,宋朝武人當樞密還是很危險的。

這麼說吧,咱這裡分享一個個人見解,那就是不要用跨時代的視角來隨便代入思考,打個比方,如果用清代君王視角來分析明代,肯定會覺得明代君王太軟蛋。而如果從宋代文武官員視角來看明清,也會覺得明清官員一堆人都沒骨氣了。

先不說宋代就一直流行的故意和皇帝對著幹啊,咱這麼說,你如果說岳王是跋扈了,那完蛋了,整個同時期沒有一個高級武將不跋扈了(哪怕是被人稱讚的劉四廂都一樣),別說高級武將,中層也一樣,嶽王一直是小心翼翼做各種事情的,現在很多人說他跋扈實際上還是用明清眼光分析淮西戰役得出來的,覺得嶽王和皇帝商量具體戰略就是代表不聽話,而實際上宣撫司和中央信件往來商討戰略在宋代是非常常見的。也不算什麼奇怪的。

要指出,“雖勝亦罰”這句話不對的,滿城會戰就是沒有執行陣圖,後來照樣沒有懲罰而且嘉獎,從真宗開始對於朝廷的陣圖地方上的將領很多時候已經不嚴格執行了,而且中央也那這個沒辦法,也不會說什麼真的去懲罰。所謂的“雖勝亦罰”最終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個噱頭,沒有多少執行。

岳飛的傳說,如果屬實,放到今天也是死罪,一些人聽評書,以為是歷史了。例如,十二道金牌之事,放到今天,一道命令,不回,就是死罪。在軍營中結拜把子,結黨營私,放到今天,也是死罪。不請假丁憂,擅離職守,放到今天也是死罪。私自參與推舉太子,放到今天也是死罪。

殿前軍都被擊潰,那麼家軍北伐不就更不靠譜了嗎?再說,核心部隊被擊垮,柘皋之戰會否成為家軍失控的導火索,誰又知道呢?其次,岳飛的確很可能以宮觀使了結。問題是後面出了兩封信,一封岳飛前下屬王貴的舉報信,一封岳雲張憲的密信。此後才有了岳飛案的。這跟所謂兀朮的要求沒關係。和議是在嶽案之前就已經定了。“必殺飛始可議和”完全沒邏輯。

古代中國的君臣思想,倫理道德思想,不可能讓君王跪臣子的。就是暴君,末代皇帝,當別人造反推翻他要殺他也是選擇賜毒藥毒死或者上吊勒死,保全尊嚴,而不會砍頭,讓皇帝下跪更不會出現。趙構活了82歲,是中國極少數活過80歲的皇帝,做了36年皇帝又做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實際長達61年時間,從亂世到晚穩定局面,恢復老百姓安居樂業,不得不說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皇帝,首先不顧面子就會跑,要崇禎能像他這樣大明江山說不定還能多一百幾十年。

秦家後人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們知道尊卑。 岳飛後人也不會這麼做,因為他們要做人,知道不能忤逆。 宋高宗再怎麼不濟,他也是君;岳飛再怎麼能耐,冤枉,他也是一人臣矣。要宋高宗給岳飛下跪,除非你是亂臣賊子,否則,決不會有這個膽量。過去說綱紀,現在說法律。但不管怎麼說,你都不能辱君犯上。


歷史深度揭秘


中國一直是一個為尊者諱的國家!千錯萬錯都是奸臣的錯,皇帝從來沒有錯,即使錯誤也是臣子們的錯,臣子們沒有提醒的錯,臣子們提醒一次沒有再次三次的錯!

漢武帝能下《罪己詔》,所以千古一帝。南宋之所以建立只是康王趙構在外逃脫、以後一直逃跑、向仇敵金國不斷納貢苟安的結果。岳飛只是南宋的臣子們中一個,死不死都不能改變宋朝揚文抑武制度、皇帝不思進取偏安一隅的歷史,對岳飛本人有善終的未來,對南宋是沒有未來的。

秦檜等奸臣只是為皇帝著想、為皇帝效忠而已,每朝每代奸臣多了去。因為奸臣忠臣的對立,皇權才高枕無憂,這也是千古中華各帝國統治的不二法門!

秦檜等只是百姓道德討打的替罪羊,他頂的是南宋高宗趙構罪,接受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審判,即所謂的遺臭萬年,樹立相反的典範岳飛的精忠報國來流傳千古!

秦檜等奸臣的故事從來不是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總是不斷在中國上演。

現在有人和秦檜一樣,認為岳飛不是民族英雄,一是岳飛阻止國家統一,二是漢金一家親了。


華夏曆史文化


一,在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禮法森嚴,除了至虐至昏被取代或被殺戳的以外,基本上沒有誰敢公開批評皇帝。而且歷朝歷代都講求避皇帝諱,連名字和平常用語都耍避諱。所以才有了"只許卅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句古話。皇帝名字有個登字,所以一切登的諧音字都在避諱之內,放燈不敢說放燈,只說放火。禁忌如此,誰還敢造皇帝的跪像呢!

二,為岳飛平反的是宋孝宗等宋高宗的後人,他們當然不會也不敢把殺害岳飛的罪責歸之於其父祖。他們之所以為岳飛平反,歸根到底是因為形勢和民意所迫。

三,對岳飛被害的原因和罪責,是有一個歷史的認識過程的:。認為宋高宗也參與了謀害岳飛的說法,是近現代才有的。而岳飛墓前的秦檜等人的跪像,是明代人鑄造的。那時的人不大會認識宋高宗的罪責,縱使認識,也不可能將其鑄像。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這有違儒家倫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父即使有錯,兒臣也得受著。在我看來,君王代表國家,是儒家信仰,不可玷汙。古典文學中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只反髒官,不反皇帝”。《水滸傳》裡,那皇帝不怎麼樣吧,但反的無非就是高俅、蔡京一幫人,宋江後來還帶著隊伍投了皇帝,還做了什麼官。我還讀過《說岳全傳》,裡面也只罵秦檜,不罵趙構。有個當兵的,看戲入了迷,一槍把秦檜演員給毖了,法官審他時,這人拿出一本《說岳全傳》,凡有秦檜名字的地方用香點了。為什麼只反髒官不反皇帝呢?一是怕被當朝皇帝追究,二是想爭取皇帝對自己的賞識,知識分子要想上位,不依靠皇帝是不行的。


朵朵佬爺


嶽王廟前的四個跪像——秦檜、王氏、万俟卨和張俊,是構陷岳飛的元兇,這個沒有問題。但是請注意,岳飛之死,最終的拍板人是趙構。

有關岳飛之死,明代大文豪文徵明早就有了論斷:“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 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封疆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舊時的政治生態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主說的每句話不會錯,也不能錯,有錯的永遠是臣子。岳飛最後得以平反,是政治的需要,因為君主需要忠臣,如果忠臣被冤殺而不能平反,對於今後的行政不利。編個替罪羊為君主背鍋的故事,對岳飛後人及大眾有個交待,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

嶽王廟是南宋年間修建的,作為南宋的開創之君,儘管後世皇帝並不是趙構的直系子孫,但他們依然不可能把自己的皇帝釘在恥辱柱上,那等於是自己扇自己的耳刮子!

在古代社會,講究三綱五常,從來沒有一個帝王向一個臣子下跪的先例。唐太宗虛懷納諫都被歷史學家大書特書,感覺跟讓皇帝受了多大委屈似的,讓九五之尊的皇帝給臣子跪下,那可真是生生打皇帝的臉。不管是宋朝,還是其後的明清。所以,仇恨歸仇恨,規矩不能亂!所以,趙構跪不跪的問題,已經不是簡單的給岳飛伸張正義耳朵問題,而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倫理綱常問題。



天下歷史風雲


歷史真相是不容許任何小丑們隨意歪曲與更改的、奸賊秦檜是當時敵方所配出的叛徒、密謀滅國亡民的得力惡魔、洽碰膽小如鼠、逃命歸國的趙構貪圖皇權、貪生怕死、整個國家落於權傾朝野的秦賊魔掌;秦賊竄通勾引內賊同夥、架空了太宗趙構、為敵方滅除不可抵擋的頑強而偽造十二道金牌、以莫須有之虛構而殺害中華撐國之棟樑。趙構也是無能為力、無可奈何。否則;怎可出現事後趙構父子為嶽帥翻案之說呢。中華祖先黑白事非分明、紂王無道;朝朝代代口誅筆伐。太宗趙構無有存心陷害忠賢、怎可陷其跪拜受罸呢!奉勸別有用心之當代小丑們、人們的眼睛是蒙不住的。呼籲正義的網友們尊重事實、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絕不可隨黑起鬨。


王名狷


其實這個大家不必此題把想得過於複雜或神密了。原因很簡單的,只要站在統治者或當權者的角度想,問題不難解答。早在南宋時期就是有人提出過殺害原兇就是趙構,只不過是歷史是由人寫的,結論是統治者定的或首肯的。以國之體制是唯尊者諱,不能有對君主過失妄加議論,所以之言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了,趙構殺掉岳飛原因有三,第一:岳飛功大,掌握軍隊人數最多,趙構害怕其尾大不掉,以後不聽節制調度,擁兵自重,因“苗劉兵變”歷歷在目。殺其絕後患,趙構多次下令南歸,岳飛並未立即執行,待其左右並無援軍時才撤。有既不奉招之嫌,此時殺心已下!

第二:一次君臣共宴喝得高興,酒至半酣,岳飛提出立儲君之事,犯大忌,惹怒了君顏。此時已有殺心了。

第三:岳飛提出直搗黃龍府,迎二聖的政治主張,此舉必然動搖趙構皇位之尊,讓人感覺有二臣之心!防心已有了!加之岳飛負氣出走七次詔命六次不歸,讓人有二臣之嫌!

後來高宗退位,後繼者應在其首肯和授意下,為了順民心,固帝位之舉,平反了岳飛,將罪名全加於秦檜,說鼓惑和矇蔽君王。實際只是他善於揣摩理解和積極執行君王的意圖而已,說白了只是個從犯,主犯並未受審,南宋不會讓君王受下跪之辱而亂君臣之綱,所以推出代過之臣,改朝後代也不會作趙構受跪之像,不然他們自已也有可能受跪之像會出來,依此類推到今天。古代君王有勇氣承認自己過錯的,勇於表白於天下,自漢武帝的罪已詔後,也就寥寥數位皇帝而已!

現在有兩種傾象出現:一:惡意抵毀岳飛民族功績,和軍事才能的人。第二:過份誇大岳飛的歷史功績,及軍事戰績和戰果的人。

這兩種我們都要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