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帶給當代年輕人最有用的三個啟示

曾國藩這個人的一生,起點極低而抵達的高度很高。

他智商平常,一個秀才考了七次才中;身體的健康狀況也很差,一生與多種嚴重疾病相伴;他的出身更加平常,祖上幾百年間都是平頭百姓。

但是,最後他通過不懈地努力,完成了脫胎換骨、超凡入聖的變化,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這個過程是非常具有啟發意義的。

接下來,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來探討,曾國藩是如何從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成長為一代聖人的。

《曾國藩傳》:帶給當代年輕人最有用的三個啟示

01 三十歲立志做聖人,從此以後都按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曾國藩從十四歲開始參加科舉,足足考了六年沒有成功。從第七年考中秀才之後,又一年,中舉人;又四年,中進士,點翰林,從此飛黃騰達。

在當時,曾國藩可稱的上年少有為。因此他不免心浮氣躁,自以為是,在與好友相處中,也常被別人評價為傲慢無禮。

陳源兗說他“無處不著怠慢之氣”,而另一位好友邵懿辰則說他“慢,謂交友不能久而敬也”。

兩人都是批評他傲慢,說他剛剛與人認識的時候,還顯得很謙遜,但是與人交往時間久了,就不自覺地露出傲慢的本色。

因此曾國藩下定決心,要改正諸多毛病,在他三十歲那年,立下人生的目標,要做聖人!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這是曾國藩之後能有所成就最重要的一步。

《曾國藩傳》:帶給當代年輕人最有用的三個啟示

心理學家費約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要求三群學生舉起重物,看誰堅持時間長。

他對第一群人什麼都沒有說。對第二群人說的是,想看看你們誰最有耐力。

對第三群人,他則說,“你們舉起的這些東西關係重大,因為上面的導線連著一個電網。如果你們一放下手,這個城市就要斷電。為了朋友和家人們,你們一定要多舉一會兒。”

結果,第一群人平均舉了十分鐘;第二群人竭盡全力,平均堅持了十五分鐘;第三群人,卻平均堅持了二十分鐘。

可見,人的能力發揮多少,與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密切相關的。或者說,精神力量直接決定著身體潛能的發揮程度。

因此,立志對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曾國藩對這一點體會極深。

他曾說過,立志譬如打地基。人生一旦有了目標,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02 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得更遠。

《曾國藩傳》:帶給當代年輕人最有用的三個啟示

曾國藩是湖南人,從老家出來的時候,他還僅僅是一個鄉巴佬。可是他特別愛好交朋友。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現在朋友愈多,講躬行心得者,則有鏡海先生、艮峰前輩、吳竹如、竇蘭泉、馮樹堂;窮經知道者,則有吳子序、邵慧西;講詩、文、字而藝通於道者,則有何子貞;才氣奔放,則有湯海秋;英氣逼人志大神靜,則有黃子壽。又有王少鶴,名錫振,廣西主事。”

我們現在看他的日記,可以發現他幾乎沒有一天不社交的,經常交往的朋友有一百多人。

最多的一天,接待或者拜訪朋友幾十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他升為翰林院侍講那次,因為朋友多,人緣好,所以大家都來祝賀,以至於他二十二日那一天,跑了五六十家去回拜。

而這麼多的好友,在曾國藩立志做聖人的這條道路上,給予了很多幫助。在之前,曾國藩的諸多缺點,也正是他的這些朋友給指出,並且幫其改正。

所以朋友的多少與質量好壞,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高低。

在如今的社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必不可少。就拿最簡單的寫作這件事情,也需要一群人互幫互助才能走得更遠。

這就好比,你如果想要一根竹子長得又直又長。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栽種在竹林裡面。

因為周圍都是長得筆直的竹子,和它們一起爭陽光,爭雨露。它本身也就長直了。

這也就是曾國藩所說的“師友夾持”。

03 每天堅持寫日記,不斷反思自己,終究會有收穫。

《曾國藩傳》:帶給當代年輕人最有用的三個啟示

定下遠大的目標,有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扶持,但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成功。

而曾國藩之所以能夠成功,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寫日記

有些人對此可能不屑一顧。好多人會說,我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寫日記,也沒見我成功。

在這裡的寫日記,其實可以換成另外一個詞語:反思

曾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

所以,曾國藩每天寫日記,並不是記錄一天的流水賬,而是把這一天當中,所發生的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並且認真反思當天的疏漏之處。

比如,曾國藩在立志要做聖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戒菸。

曾國藩的煙齡很長。湘中草煙的味道很辛辣,勁頭十足。曾國藩讀書之時,曾經是成天煙筒不離手的。三十歲以前他也曾試著戒過兩次煙,不過都沒有成功。

在他立志做聖人之後,他又開始戒菸,並且寫到自己的日記裡面。

“客去後,念每日昏錮,由於多吃煙,因立毀折菸袋,誓永不再吃煙。如再食煙,明神殛之!”

在日記中,他立下誓言,絕不抽菸。堅持了一個月後,他在日記中記道:“吾自戒吃煙,將一月矣,今差定矣!”

也就是,戒菸一個月,他終於可以真正地向朋友家人宣告,他把煙戒掉了。

所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對於自己戒菸成功這件事,曾國藩終生引以為豪。

《曾國藩傳》:帶給當代年輕人最有用的三個啟示

其實,翻看古今中外的名人,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善於確定目標,並且每日自省。

比如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富蘭克林,他便是通過不斷地反思才獲得諸多的成功。

富蘭克林的家境十分貧寒,而他也只上過兩年學。

但這都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在《美國之夢:富蘭克林自己的故事》中,他自己講述瞭如何獲得成功的方法。

那就是:提前設定一個期望的標準,然後每天反思,與之比較尋找差距!

富蘭克林曾經在紙上寫下了十三種德行,並且每天都用自己的所做,去對標這十三種德行,反思自己的不足。

這點和曾國藩立志做聖人,然後每天寫日記自省,多麼相似!

由此可見,成功的人大多都有相似的經歷。

在這裡,分享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這本書裡提到的反思日記寫法。

那就是,反思日誌不一定要記錄大事,從日常的小事、小習慣入手,從思考問題的過程入手,而不僅是記錄事件的結果。這樣我們就能找到改進的辦法。

04 結語!

《曾國藩傳》:帶給當代年輕人最有用的三個啟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個世界並沒有生下來就是聖人的。

曾國藩在青年時,多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甚至第六次參加科舉的時候,閱卷老師還把他的卷子作為反面教材,張貼出來。

曾國藩可以說是資質十分平庸,同時還有諸多性格上的缺陷。

比如,他在日記中曾多次提及:第一,靜不下心,生活不規律。第二,為人傲慢,修養不好。第三,做人虛偽,喜歡奉承別人。第四,便是好色,喜歡去看美人。

而這些毛病,我們都可在他的日記,家書中看到。可以說,曾國藩的一生都在於這些性格缺陷作鬥爭。

他通過立下做聖人的志向,每日通過寫日記來反思自己。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在日記中罵自己,“直不是人”,“真禽獸也”。

而後,他還把自己的日記交給他的朋友傳看,以此來檢查,督導自己。

正是通過這些不懈的努力,曾國藩從一個資質平庸的人,成為了晚清最重要的中興之臣。

梁啟超曾評價曾國藩說:“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豈惟我國,亦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

所以,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借鑑曾國藩的事蹟,在新的一年裡,對自己有一點小小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