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給我的啟示

錘子給我的啟示


上週發生了兩件事。

一件事是堅果手機發佈會。這個發佈會沒有羅永浩。堅果手機已然賣給了字節跳動,姓張不姓羅。

另外一件事則是羅永浩被丹陽市的法院下達了限制消費令。因為他的錘子科技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時間裡履行法律要求的義務。

羅永浩在週日晚發了“一個‘老賴’CEO的自白“,算是個回應。

寫在錘子便籤上。

我一直認為,錘子便籤可能是錘子科技最為成功的一個產品。

我用過T1。

當時我個人的評價是:我用過的最好用的安卓手機。

14年去美國的時候,我還拜訪過錘子的美國設計公司Ammunition。這家公司的創辦人是前蘋果設計師Robert Brunner,他一手將喬納森引入蘋果公司,後者在自傳中對布魯納相當推崇。

在Ammunition,我見到了錘子的設計師,是一個華裔小哥。

趕緊合影留念


錘子給我的啟示


請注意我手上的錘子,我是一個不怎麼喜歡雙槍的人,我去美國也不是專程去拜訪這家公司。去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這家公司就是錘子的設計方。

BTW,有件事很奇怪,當時這家公司官網上羅列了一堆的設計作品,獨獨沒有錘子。也不知道是為啥。

但我也有朋友一直在抱怨他的T1。

我實體見過他的T1,果然抱怨不假,比如的確有漏光現象。

這隻能得出一個結論:良品率的問題。

我的運氣比他好,買到了一個良品。他的運氣很差,買到了一個次品。

從此我這位朋友對錘子再無好感。也不奇怪,他本人也不是什麼羅永浩的忠實粉絲,就是一個純粹的消費者。傷害一次就夠了。

錘子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說一句“失敗”應該是不過分的。也許,被羅永浩所懟的吳曉波已經把錘子列入他的“大敗局”案例庫了吧。

對於這樣一場敗局,我個人有三個體悟。

我畢竟不是錘子的人,所以這三個體悟未必有多正確,寫出來大家一起參詳。

第一個體悟:有流量未必能說明一切,尤其是在複雜的產業中。流量必要不充分。

純從商業角度來說,羅永浩去做電子煙其實是正確的選擇。因為電子煙這一行的複雜程度,相對來說,比手機低很多——當然,對政策的判斷是另外一回事。

產業複雜就意味著規模化做出商品來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手機,恰恰就是供應鏈極其複雜的行業。

在我看來,這兩個問題是很難用流量解決的:良品率、產能爬坡。前者與流量沒有關係。後者,有一定的間接關係。流量大易銷售,也許可以倒逼供應鏈配合。但良品率出bug後,幾乎是致命的。

產能爬坡不利,直接導致了錘子最終錯失了最為重要的窗口期。

至今依然有些朋友會說我提出了“公關無用論”。可能已經重複得夠多了,但我依然要重複一下:我從來沒說過公關無用,我說的公關不是那麼重要。可以稱“公關有限論”。

我以為,錘子科技,是最好能詮釋“公關有限論”的案例之一。

產業越複雜,流量(傳播)能起到的作用越低——但不會歸零到沒有。

反過來,產業越簡單,流量(傳播)能起到的作用越大。這話我現下認為,是成立的。

第二個體悟:認清主要矛盾,並正面迎擊。

做生意不能兜圈子,要直面主要需求。TA的主要需求,就是一類主要矛盾:因為沒解決好,或者說還有提升空間,企業才有它商業上的立足根本。

智能手機的消費端主要矛盾是什麼?其實是拍照。這個主要矛盾,到了今天,我感覺依然成立。不然蘋果就不會也加入浴霸陣營,推出三個攝像頭的iPhone 11 pro了。也不會有華為利用ai技術搞出來所謂“拍月亮事件”了。

但錘子幾乎沒有在這個問題上下太大的功夫。錘子的好用,從來不在拍照上。我個人之所以會認為T1是彼時最好用的安卓手機,原因就在於,我個人對拍照這件事的需求不大。但這不是主流需求。

錘子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兜圈子。比如app的icon做得好看,比如桌面設計得漂亮,等等。這是需求麼?是,的確是需求。但這其實是次要矛盾。

雖然引用這人的話,似乎有些毛派企業家的思維。但還是要承認,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這話本身是很有道理的。

做投資看企業,瞭解這個企業所在行業的主要矛盾,以及這個企業是否在正面迎擊(可以有不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對有篇批評蔚來的文章中的一句話印象非常深:


錘子給我的啟示


第三個體悟:企業家要仔細審視自己的微博,不僅是發微博,而且還有過往的微博,哪怕就是十年前的(微博於09年內測開始啟動)。

對於大多數企業家來說,這句話是成立的:清空微博吧。

我即便不算企業家,好多年前的微博就已然是這樣的了:

錘子給我的啟示

羅永浩早年有些微博後被翻出,是很牽扯他做企業的精力的。一直到今天,還有人拿他那些微博出來說事。

最近某大名人的微博是這樣的:(設置了半年可見)

錘子給我的啟示

如果沒有什麼事件促發,只是他自己忽然主觀上就想這樣,我得說一句:做得對。

他這幾千萬粉絲,對他的生意,有什麼實實在在了不得的幫助麼?

網紅,本身是注意力的生意。而大多數企業家,並不做注意力經濟這門生意。

創業失敗沒什麼了不得的。這種事比創業成功概率高多了。

當局者有當局者的反思。

吃瓜者也有吃瓜者的思考。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 首發 扯氮集 ——

作者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天奇創投基金管理合夥人

小時學渣出身,現下一身暗黑金屬風,儒雅二字與我無關。故告評論留言區引戰者:爾要戰,便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