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類人,不要買重疾險

這幾類人,不要買重疾險

之前發的文章中,把終身重疾險放在了商業保險的第一優先級,很多人都對此有異議。雖然我在那篇文章的一開始我就說明了,優先級只考慮普遍情況,特殊情況不予討論,但是既然大家有非常多的反對意見,那麼我也順手整理了一下什麼人不適合買重疾險。


一、大富大貴的大戶人家

這類人群,其實大體還是要分為兩類的,第一類是無法通過自己的財富或者地位獲得醫療保障的,第二類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財富或者地位獲得醫療保障的。

先說第一類人,有足夠多的錢,但是無法轉化為重疾風控能力,。適合這類人的是高端醫療險。畢竟幾十萬或者幾百萬對於這類人來說只是毛毛雨,但是缺乏的是重疾發生時的特殊醫療服務,比如指定專家會診、全球高端醫療服務、醫療專機服務等等。

提供此類高端/超高端醫療服務的,只有高端/超高端醫療險。當然,在匹配足夠高端的醫療資源的同時,這類險種也有足夠高端的價格,但是對於有足夠多的錢的人來說,不成問題。

第二類人,有足夠多的錢和足夠高的地位,這兩點可以有效轉化為高端醫療資源,在需要的時候為自己提供服務。就不需要買重疾險險了。可以考慮傳統高槓杆終身壽險,或者其他資產配置類的險種。


這幾類人,不要買重疾險


二、重疾險保額已經超過300萬的

出於個人的職業習慣,結合目前的現狀,我認為目前來看,300萬重疾保額一般來說足夠了。

當然,並不是說重疾只花300萬,而是從成本方面考慮,與其繼續購買重疾險,不如把這個錢換成中高端或者高端醫療,畢竟買得起300萬重疾的人,除了處心積慮想騙保的騙子之外,應該也不差錢。


這幾類人,不要買重疾險


三、資深公民投保

高年齡段投保一向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最常見的情況分兩種,第一種是超過了投保規則的年齡上限,第二種是雖然沒有超過年齡上限,但是總保費和保額非常接近。

這兩種情況其實處理方法是一樣的,先去買一些年齡限制比較寬鬆的醫療險,然後剩下的錢找個靠譜的地方存起來,或者買個固定收益率的年金險。風險控制有兩種方法,重疾險和醫療險屬於“風險轉移”,存錢屬於“風險對沖”。兩種方法同樣有效。


這幾類人,不要買重疾險


四、移民

說明一下,這裡的移民特指已經移民至公共醫療高度發達,且能夠與當地居民享受同等國民待遇的醫療保障的情況。比如日本。

這種情況下,得了重疾還需要回國在二級以上醫院確診,比較不方便。還是去買壽險和失能險吧。壽險確保出了狀況能留一筆遺產,失能險確保出了狀況但又沒死的情況下,可以實現特殊功能,讓家人不嫌棄你。

這裡點名一下海保的芯愛二號和崑崙的健康保2.0,二者都有形態非常類似於“失能險”的條款。而且價格並不高,都會在(特定)重疾發生後,持續給付一段時間的理賠款。


五、已經患了重病的人

雖然不絕對,但是目前來說,已經罹患過重疾的人,幾乎不可能購買保險了。目前只有針對甲狀腺癌和乳腺癌患者,還有特殊的產品可以購買,但是性價比都不如正常的產品高。


這幾類人,不要買重疾險


寫在最後:

文章至此其實已經可以收尾了,但是還是多說幾句觀點性的內容吧。

1. 在沒有特殊情況時,商業險的第一優先仍然是終身重疾險。

2. 特殊情況永遠存在,槓精挺沒意思的。

3.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保險才是王道

順便插播一條關於新冠肺炎的新聞:

今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召開發佈會,宣佈磷酸氯喹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有效。且磷酸氯喹是一款上市非常久的藥品了,已經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安全性較高。目前磷酸氯喹已經被建議儘快加入到新一版診療指南,擴大臨床適用範圍。


延伸閱讀:

推薦一篇前段時間的文章,對你在購買保險時的困惑會有幫助

點擊進入>>


這幾類人,不要買重疾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