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引言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下面是暗芝居的時間哦”

——動畫《暗芝居》中的江湖藝人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暗芝居來了

日本有兩種影片拍得好,一種是非常唯美的純愛電影,一種是帶給人心理上極度恐懼的恐怖片。前者不由讓人產生想要戀愛的感覺,而後者卻會給人帶來極大地心理刺激。我們結合已經出到第七季的《暗芝居》來了解一下日本恐怖片的內涵。

《暗芝居》通過日本最有名的連環畫劇表現形式——紙芝居,為觀眾講述了一個個日本恐怖故事,除了表現形式上會讓人產生恐懼之外,對於人性的刻畫方面也讓人產生背後一涼的感覺。

日本恐怖片和“日式恐懼”特點

日本恐怖片大多帶有東方文化色彩,主要依賴故事、角色、聲音來製作心理上 的恐怖效果,不同於歐美大片通過特效和血腥場景給人以視覺感官上的刺激,日本恐怖片主要是對觀眾心理的刺激。大多數人的恐懼是來自於心理,比如對死亡的恐懼、對黑暗的恐懼等,在潛意識裡的恐懼心理,被日本恐怖片展現或者放大出來,所以會更讓人印象深刻。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日本經典恐怖片《咒怨》

“日式恐懼”的特點

1、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

包括具象的空間場景,如建築、景觀,衣櫃、樓梯等,本身具有歷史感且貼近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東西,以及狹窄壓抑的居住生活空間,另類的道具;生活方式和語言交流帶有典型的日式文化特點;宗教信仰、文化藝術和具有日本特點的飲食。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傳統日式建築

2、怪異、非正常化的形象

各種怪談傳說中的“怪物”,帶有令人害怕的外表,或是不同動物和不同器官的合成物體等外貌上的特點;常見的“鬼怪”,怨靈等保留在大多數人心中的恐怖體;夢境、精神心理變異帶來的反人類行為;色和慾望的表現。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各種物體的集合體

3、小團體的空間表現

通常以常見的家庭或者同事群體為故事背景。

4、對現實的映射

對社會、文化、家庭等方面的現實反映。

日本恐怖片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和細節,來放大人們的恐懼心理,常常會讓人產生一種細思極恐的感覺。這種不是感官上的感受,而是內心深處表現出來的感情上的恐懼。

從《暗芝居》,看“日式恐懼”的不同體現

1、關於作品《暗芝居》的相關介紹

動畫《暗芝居》是日本東京電視臺製作播放的一部原創恐怖作品,以日本昭和年代最知名的紙芝居(即連環畫的畫劇)的形式,將一個個令人背後發涼的恐怖怪談展現給觀眾。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暗芝居海報

簡單說下【紙芝居】,這是一種誕生在昭和初期的以連環畫為表現形式的故事劇形式,觀眾一般都是孩子,紙芝居類似現在的PPT演示,通常是一邊給孩子看帶有畫面的書,一邊給孩子講故事進行表演。作品《暗芝居》之所以採用這種形式,跟紙芝居產生的時代背景有關,紙芝居誕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日本社會格局動盪、經濟衰退,“昭和時代”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黑暗風格和消極情緒

,跟作品想要表現的怪談故事的背景倒是頗為協調。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作品風格

《暗芝居》每一集的開頭都是以日夜交替的傍晚黃昏時間為故事七點,伴隨著實力派配音演員津田寬治配音的江湖藝人高聲吆喝為開頭,引入怪談故事。包括新搬入的公寓貼著奇怪符咒、不斷能印出髮絲的複印機、為了防止被上身而不得不徹夜歡笑的家族、直通地下13層的詭異電梯

……作品每到關鍵時刻就戛然而止,使觀眾產生一種即恐懼又想繼續瞭解下去的感覺。

2、《暗芝居》中“日式恐懼”的體現

都市怪談、民間傳說和傳統文化的體現

《暗芝居》中的大多數故事基本都是來自於日本的都市怪談和民間傳說,對於很多日本本土觀眾來說有一定的受眾基礎和了解。故事本身除了恐懼元素之外,還有很多對於思想文化人性的刻畫。

作品【傘神大人】篇中,在日本傳說中,傘神使一個大晴天叼著傘出現的人,只要看到傘神的人就會倒黴,晚上必須躲起來,一直到天亮才可以出來,這樣才會沒事。而小男孩小健來到鄉下的小夥伴小猛家玩耍,閒聊的時候看到一個叼著傘的女人。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看到傘神

聽到兩人在談論叼著傘的女人,小健的父親臉色大變,他讓小健躲進倉庫,直到天亮才能開門,並且準備了大量的鹽,以此對抗傘神。人算不如天算,夜幕降臨,小猛擔心好友小健被餓著,偷偷帶著吃的去看望後者,沒曾想傘神跟了過來,不斷敲打著門。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附身小猛的傘神

小健一直害怕的躲在倉庫裡,知道天亮了,他離開了倉庫,只是彈幕卻突然說到:“這是小健最後一個愉快的暑假了。”他的身後突然出現了傘神的身影。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離開的小健

這些都市傳說其實原本就來自日本民間,大多取材於日本人的生活,是人們對於生活中未知事物的恐懼,也有對鬼神的敬畏,此外,跟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特性也有關聯。而傘神,還有故事中出現的一些傳統服飾和事物,也是日本文化的一種體現。

女性和孩子角色的轉化—怨念和邪惡的力量

女性通常會給人一種柔弱的形象,也常常是暴力之下的受害者,所以日本很多影視作品都會以女性為主角,表現出女性受到暴力侵害過後的反抗。女性常因為身體機能上的弱勢,導致其本身難以用武力對抗暴力,而很多作品中為了表達這種反抗,常常會將女性的怨念轉化成邪惡的力量。而通過怨念獲得的力量如果得不到一定的控制,就會成為恐怖的來源。

《暗芝居》【符女】篇中,一幢老舊的公寓裡,一個年輕男子剛搬入新家,在躺下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天花板上貼了一張符紙,驚詫之餘還看到對面有一個頭發凌亂看不清面目的女人一直看著他,他感到坐立不安和害怕,請求同事幫忙卻遭到了拒絕。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對面的女人

直到有一天他回家的時候又發現了一張符紙,在他準備撕掉的時候,對面的女人突然闖進來嚇了他一跳(包括我在內的觀眾表示受到了驚嚇,一度扔掉了手機),他報警抓走了那個女人。他回家重新打掃的時候發現桌子下面全是符紙,他一邊嘟囔著“我招誰惹誰了”一邊撕掉符紙的同時,他抬頭看了一眼,說著“沒看到...沒看到...什麼沒看到...”,卻出現了...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撕掉了符紙之後

作品中詭異的女鄰居正是整個故事的恐怖中心,陰柔的女性,凌亂看不清面目的面貌,故意刻畫的陰暗的形象加上沉重的音樂,立刻將觀眾帶入了情景之中(女鄰居出現的時候,雖然筆者做了心理鋪墊,可還是被嚇到了),但最後結局又戛然而止耐人尋味,女鄰居到底是在保護他還是?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女鄰居形象

除了女性之外,兒童同樣是經常受到暴力侵害的對象,作為弱勢群體,也經常會出現在影視作品中變身成為邪惡的化身,日本非常著名的恐怖電影《咒怨》中的俊雄就是受到父親家暴之後,開始在怨念下成為恐怖的化身。不過,女性和孩子因為本身出於弱勢,雖然會讓人產生恐懼的感覺,但這種恐懼中多會伴有一定的心疼和憐憫之情。

對心理的把握

作為一部恐怖動畫,《暗芝居》主要是通過對想象中的事物,未知的事物進行描寫,從而刻畫營造出一種恐怖的感覺,其實質更像是驚悚片。在【套娃】篇中,小男孩撿到一個套娃帶回家之後,男孩媽媽認為套娃很詭異就扔掉了,回家後的媽媽卻變得十分奇怪,經常一個人在房間裡又哭又笑,寸步不離套娃。男孩以為是套娃讓媽媽變成這個樣子,於是他打開了套娃...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暗芝居》套娃

越是簡單貼近生活的物體,越能激發出無盡的想象空間,從而營造出一種恐懼的感覺。

恐怖來源貼近生活

作品中的大多數物體,都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以及會出現的物體,包括筆、頭髮、套娃、稻草人等,這些看似普通的物體,因為隨處可見,更能讓觀眾產生貼近生活的實體感。此外,日本人對日常生活的的注重,也會加劇這種感情的積累。

誇張怪異的手法

《暗芝居》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行為異常,面部扭曲的人物形象,這些與現實生活對比強烈的造型,以及對人物細節特點的放大,會讓人產生一種莫名的怪異感。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扭曲的人物形象

《暗芝居》是典型的“日式恐懼”動畫作品的代表,作品中混合了大量的日本都市怪談、民間傳說,以及日本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文化元素,除了通過紙芝居的方式講故事之外,對於人性的刻畫也是作品人氣頗高的原因。

“人性”,《暗芝居》式恐怖的核心要素

“不遵守規則”、“幸好不是我”,人性的特點被故事放大之後,往往會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每一部成功的作品,都離不開對人性的刻畫,對於人性黑暗面的刻畫,是《暗芝居》作為一部恐怖作品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套娃篇中,忍不住好奇心的小男孩最後還是打開了套娃;傘神大人篇中,小猛的母親抱著他欣喜的喊著幸好你沒有看到傘神,異階篇中不想陪伴家人的父親最後被帶到了十八層地獄。

從日漫《暗芝居》,看“日式恐懼”在動畫作品中的體現

不想陪伴家人的父親

作品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將人性中的黑暗揭露出來,警醒觀眾,也是恐怖故事的核心所在。

“日式恐懼”體現的是日本的民族特性,受到現代化和西方文明的影響,表現出了一定的矛盾性,即恐怖又悲情,即壓抑又荒誕。“日式恐懼”將故事的主線提取出來,形成一個簡單的內容,通過人物和音樂孵化讓人恐懼的心理,將人性的多面性展現出來,“攻心為上”,這也是“日式恐懼”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