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醫生去世,為什麼又是眼科?

3月9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朱和平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這是繼李文亮醫生、梅仲明醫生之後該院眼科犧牲的第三位醫生。

武漢醫生去世,為什麼又是眼科?

也許很多人和我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麼眼科的情況這麼嚴重?

正常情況下,發熱病人去發熱門診就診,急診病人去急診就診,怎麼說都應該是呼吸科和急診科的醫生最先接觸經呼吸道傳播的病毒。

根據武漢市中心醫院一位醫生的描述,他們醫院呼吸科、急診兩科室距離眼科較遠,相對遠離“傳染病重災區”。怎麼會有這麼多眼科醫生感染呢?

眼科醫生被感染的原因很可能是在科室接診時接觸了攜帶新冠病毒的病人。

根據公開的資料,他們都是在1月份被感染的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1月份時的輿論環境:

1月3日,多家媒體報道了武漢“8名散播謠言者被查處”的新聞(見下圖)

武漢醫生去世,為什麼又是眼科?

(1月29日平安武漢針對當時的情況進行了說明,見下圖)

武漢醫生去世,為什麼又是眼科?

1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整體疫情“可防可控”。

1月11日,武漢市衛健委發佈通告,“自2020年1月3日以來未發現新發病例”。

武漢醫生去世,為什麼又是眼科?

1月11日到1月15日,武漢市衛健委連續發佈通報,沒有新增病例。一直到18日的凌晨,才發佈了一份通報。

武漢醫生去世,為什麼又是眼科?

這條通報也很有意思,時隔這麼多天沒有新增病例,出現4例新增後沒有放在第一句話(是怕別人看到有新增病例嗎?),而且17日應該發出的16日的情況通報拖到了18日的凌晨(是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慮才發出的嗎?)。

(這期間有兩個重要會議)

之後的事情大家也基本清楚。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表示存在人傳人和醫務人員感染。

1月23日,武漢封城……

結合後來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看到,至少在1月中旬這段時間已經存在大批感染患者,有可能已經發病但沒有確診,也有可能已經被傳染但還沒有症狀。不過,武漢市衛健委和媒體在當時給大家傳遞出來的是一種“別擔心,問題沒那麼嚴重”的錯覺。


眼科在疫情早期採用的防護標準,根據其相鄰科室醫生介紹:“大概(1月)12、13號,院裡傳達科室要提高防護等級。呼吸科和急診是三級(防護),推薦我們(用)一級防護即可。當時我們沒有物資,口罩也只有少量的N95。”

這意味著,當時醫院的呼吸科和急診科做好三級防護嚴陣以待那些有明顯發熱、咳嗽症狀的病人。

而去眼科看病的病人,雖然可能已經被病毒感染或者具有傳染性,但眼科醫生在這個時候還只是一級防護:穿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離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

很顯然,從後來的經驗來看,這種防護級別在面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時實在是太低了。

而眼科醫生檢查病人時都是這樣的:

武漢醫生去世,為什麼又是眼科?

或者這樣的:

武漢醫生去世,為什麼又是眼科?

這些病人當時很可能還沒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更不會戴口罩到醫院就診,醫生與患者之間距離非常近。這麼面對面的檢查,很容易造成醫生被感染。

張文宏說,生病的兩個星期是很難熬的,可能會遭遇多個功能臟器的衰竭,而通過救治研究發現,目前對於“新冠”最有用的“特效藥”還是人體自身的免疫力。目前救治所做的工作就是幫助病人在最難過的兩個星期“熬過去”。

而醫生本身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長期的勞累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在被病毒感染的早期可能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治療,沒有熬過最艱難的時期,於是病情有可能從早期的輕症很快進展到重症。一旦發展到重症,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則是很高的。

警報響起時間晚、防護級別低、防護物資少、工作強度大、勞累、免疫力低也許是這次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多位醫生感染離世的原因。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猜測,真正的原因,也許只有詳細調查才能明確。

2月7號調查組開始調查李文亮醫生的情況,到現在1個多月過去了,還沒有結果。我們希望早日能夠把問題調查清楚。

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官網上的資料顯示,科室醫療團隊有6位副高及以上醫生。現在已經有2位去世,再加上李文亮主治醫師,眼科的損失真的太大了!

武漢醫生去世,為什麼又是眼科?

願逝者安息,生者無恙!

武漢醫生去世,為什麼又是眼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