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輸就開始鬧脾氣,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鄰居前幾天向我“吐槽”,說她的6歲女兒好像太“玻璃心”了。

問了才知道她家女兒最近學會了下跳棋,一招一式還挺靠譜,不禁引來家人對她的稱讚,誇她聰明之類的,孩子自然沾沾自喜,自己都覺得自己很聰明。

但是有贏就有輸,家人也是讓著她,偶爾贏她一次,孩子立馬受不了,眼淚嘩嘩就下來了....媽媽耐心跟她解釋要玩遊戲就講究遊戲規則,輸了才有進步的空間,以後會下得更好,雖然當時她貌似聽懂了,等到下次玩輸了,又不禁掉下眼淚來.....

“這才6歲啊,得失心就這麼重,長大還得了?!”鄰居很發愁。

一輸就開始鬧脾氣,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當孩子有了“競爭意識”,渴望比別人做得好,獲得誇獎和讚許,是孩子邁向成長的一個標誌。

可是,現在有很多孩子,爭強好勝卻輸不起,一旦別人做的比他好,就爆發各種“小情緒”。

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是:想贏,是成功者的特質;而輸不起,則是失敗者的通病。

記得之前,《錢江晚報》報道了一名四年級小學生因為競選班長失敗而絕食的新聞。

這位孩子僅是因為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是班長,可到四年級的時候,在競選班長時落選了,就接受不了,鬧脾氣、不願去學校,然後絕食,後來更是休學一年,並接受心理治療。

其實現在由於家長的“溺愛”、過度保護,很多孩子現在普遍變得“輸不起”。

大到成績不好就自殺:

一輸就開始鬧脾氣,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一輸就開始鬧脾氣,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一輸就開始鬧脾氣,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小到一遇挫折就哭鬧:

畫沒畫好,就把辛辛苦苦畫了很久的畫撕碎;

在遊戲中輸了,卻不認輸、發脾氣,甚至退出不再玩;

發現自己鋼琴彈得不如別的小朋友好,乾脆就放棄不學了

……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的求助信:

李女士的孩子才讀幼兒園,嫉妒心卻很強,尤其看不慣別的孩子得“小紅花”,只要是別的孩子得到“小紅花”,他就悶悶不樂,不願跟小朋友玩。

更可氣的是有一天同班的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畫,得到了老師的一朵小紅花。李女士的兒子就不開心了,下課之後,他直接就把那位小朋友的畫給撕壞了,導致小朋友“哇哇”大哭。

孩子想要贏,是因為孩子有很強上進心,但是因要強而變得“患得患失”,只想贏而無法接受輸,甚至對別人的成功抱有深深的嫉妒和敵意,這就成了“輸不起”了。

一輸就開始鬧脾氣,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輸不起”的孩子往往:

一輸就開始鬧脾氣,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脾氣往往很差

一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就會抵賴、哭鬧、撒潑,甚至還會耍賴心懷嫉妒、敵意,比如踢倒別人搭的積木,這樣的孩子人緣也會變差,人緣差了,做事情也不會得不到大家的擁護。

更易產生心理問題

輸不起的孩子每次失敗後,都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時間長了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抑鬱,甚至輕生。

人格、品行會受到不良影響

如果太過於看重輸贏,孩子的價值觀就會出現扭曲,就會為了贏而不擇手段。

一輸就開始鬧脾氣,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名嘴”白巖松曾說過:“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及“不怕輸”的精神?

1、家長做到鼓勵但不幫忙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每當看見孩子遇到什麼困難,就開始焦灼難安,趕緊上前保護或者幫忙,這樣孩子便失去了面對困難自己處理的能力。比如孩子蹣跚學步摔倒時,如果不嚴重,不必著急忙慌地去扶,而是溫柔鼓勵,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2、不鼓勵孩子盲目競爭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輸不起”的背後,都是父母“輸不起”。

有的家長很喜歡把自己孩子跟別人家孩子作對比。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又考了第一名,而你.....”

“別人家的孩子鋼琴已經過了十級,而你……”

無形中給孩子暗示:“只有別人強,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

還有些家長總把”輸贏觀“帶給孩子,只要孩子表現稍好,就豎起大拇指:“兒子真棒!太聰明瞭!”結果,一味的誇讚讓孩子沉浸於“我最棒”的思想中,無法接受失敗帶來的心裡反差。

一輸就開始鬧脾氣,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3、教給孩子正確的輸贏觀

當孩子因為“輸”而感到失望、鬱悶之時,家長要及時給孩子安慰和鼓勵,“一次失敗並不能證明什麼,只要盡力參與,吸取經驗教訓,以後就更有成功的把握!”

贏了之後,要讓孩子關注對方的感受,撫慰對方。此外,要引導孩子多參加團隊活動,培養協作精神,學會合作。

如若孩子因輸而耍賴,藉此告訴孩子:任何事情有贏必有輸,輸不可怕,也不丟人,輸了之後仍然堅持的孩子,才是最堅強、勇敢的。

吳京說過一句話:“我從不害怕從頭開始。”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教會孩子“輸”並不可怕,擁有“輸得起”的自信,以及應對失敗的積極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