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興趣班你會尊重孩子的選擇嗎?

金絲大刀女


孩子應該得到父母的尊重,尤其是孩子的興趣和理想,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每一個人都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是如此。捷克的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指出:“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地尊敬孩子。”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說過:“當一個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類心靈的每一個領域裡成為一位主宰者,不能在活動和成就中確立自己的地位;如果他沒有感到自己作為一個創造者的自尊感;如果他不能自豪地抬起頭來走路,那麼所謂人的個性就是不可思議的。”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喜歡為孩子設計理想和目標。從幼兒園開始,很多家長就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方向一步步規化好了,甚至想到了孩子以後要去哪兒上大學、要報考什麼專業。為此,父母不顧孩子的理想和興趣,強迫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軌道來發展,如果孩子沒有按照自己安排的去做,甚至會覺得孩子在自毀前程,對孩子的所有努力和成績全盤否定,有的還會打罵孩子。

作為父母,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是無可厚非的,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前途,而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並且只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規劃孩子的人生,根本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結果只能讓孩子不堪重負而走向極端。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存在的價值,這也是表達尊重的關鍵所在。孩子的心、腦和身體都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不能分割。父母一定要學會賞識孩子,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不要去磨滅孩子的理想。


壹父母


當然會尊重孩子的選擇。

所謂興趣,是孩子的興趣,不是大人的興趣,孩子的興趣自然有孩子來選擇、決定。

可能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年齡小,不會選擇,或者孩子可能會瞎胡鬧。我覺得這都是多慮了,孩子不成熟,對一件事情考慮不周全,這是事實,但不能因此而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孩子選擇後,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會知道他適不適合上這個興趣班,或者喜不喜歡上這個興趣班,他的感覺、體驗,為他以後的選擇奠定了基礎,這次有經驗了,自然下次就謹慎了。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感覺,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增長經驗。所以,還是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吧。

為什麼很多家長不徵求孩子意見,或者強制孩子去學習什麼呢?

第一,就是上面說的擔心孩子做出錯誤選擇。

第二,把自己的理想寄託到孩子身上,自己沒有完成的,希望孩子將來能完成。

第三,急功近利,大家學什麼讓孩子也跟著學什麼,害怕自己落後。

試想下,如果不讓孩子試錯,他下次不還是錯嗎?你提孩子做了選擇,孩子的自主和自信怎麼培養?

把自己的理想寄託到孩子身上,這都被很多人批判了很多次了,需要有些家長好好反省了。

跟風隨大流的,主要是沒安全感、焦慮、自我不夠完善,這需要父母首先做出改變,才不至於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性格。


爸爸很棒


關於孩子報興趣班,會尊重她的選擇嗎?我的回答是會,但不全會。

現在開學季,孩子幼兒園各類興趣藝術班在招生。每個興趣班都會來到課室推廣,而且上推廣課時會分發一些小玩具給學生,所以造成了孩子星期一上美術推廣課,下課孩子就說要學畫畫。星期二上珠心算,下課孩子回來說要報珠心算。星期三上圍棋推廣課,下課回來必定說要學圍棋。這樣一星期的推廣課上完回來,孩子美術、舞蹈、珠心算、思維數學、國際象棋、主持人、音樂、抬拳道,通通都說要報,其實都是衝著推廣老師發的小禮品的。難道都尊重孩子全報嗎?


所以我會先了解孩子的愛好,再選擇適合而她又喜歡的興趣班。


金子末發光


不是尊重不尊重的問題,我是完全按照孩子的意願!

我家孩子想學美術,她媽媽想讓學跳舞,我手一揮,學美術去!

興趣,興趣,何為興趣?難道你指望孩子將來靠這個吃飯?興趣就是孩子的興致,喜好!讓孩子報興趣班,出發點是什麼?不是讓他發展一下興趣,有點才藝,將來有個消遣與陪伴嗎?

如果自己去決定孩子報什麼班,報上他不喜歡的,還叫興趣嗎?那是負擔!


喝酒就茶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現在每個家長都很注重孩子各個方面的發展,除了在校學習的各門文化知識外,也會很注重對孩子興趣的培養。但是在面對報興趣班的時候就會面臨兩個抉擇,一個是報孩子喜歡的,另一個就是家長希望自己孩子能去學習的興趣班!而我作為一個家長,我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我都會尊重孩子的選擇!只有選擇孩子更喜歡的,他才會更加努力地去認真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他的天賦,從而掌握更多的技巧。


晨曦之光1987


會。

興趣班很簡單是根據孩子的興趣而不是根據家長的興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選擇興趣班的同時幫他把關,畢竟孩子如果歲數小,瞭解事物不深會有些選的比較盲目。這時我們家長不能主管判斷,而是客觀分析,如果孩子真的對不太好的感興趣,我們可以進行勸導,給他提供更多的選擇,而不是替他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