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一號飛行了40多年,為何至今沒有發現外星人?

lingzisea


旅行者一號是NASA在1977年發射的,至今已經飛行了42年,距離我們大約是220億公里,如果以奧爾特云為太陽系邊界,旅行者一號還沒有飛出太陽系。

太陽系的半徑大約是1光年,這是以奧爾特云為邊界的定義。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大約是17公里每秒,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每秒,這意味著旅行者一號將會逃離太陽系最終和太陽“肩並肩”繞銀心運動。按照這個速度旅行者一號飛出太陽系大約需要17647年,所以說現在飛行的這42年時間並不長。


要想尋找外星人至少要到達下一個恆星系,找到一顆行星。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距離大約是4.22光年,這也是大劉《流浪地球》要去的目的地。這顆恆星周圍在宜居帶內有一顆行星,要想尋找地外生命至少要到達那裡。

但是旅行者一號並非是專門去尋找地外生命的,況且它也沒有這個能力。它攜帶的金屬唱片上邊有人類文明的信息,這是在被動的尋找,等著地外文明把它捕獲。它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一片虛無,即使到了奧爾特雲也都是長週期彗星,不會有外星人的。


旅行者一號大約會在2025年徹底失去和地球的聯繫,未來的命運如果僥倖不被天體捕獲或者撞擊,以後將一直繞銀心運動“永不停歇”。



科學黑洞



旅行者一號1977年升空以來腳步從未停下,但就是這樣勤奮趕路的它如今也才飛出太陽日球層不久,飛行公里數雖然看起來很長,然而換算下來不過20光時左右,要知道我們太陽系的半徑可是1光年

從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到如今,人類已經在外層空間部署了巨量的人造衛星,在其他星球上也有探測器或者探測車,類似旅行者一號這樣的探測器我們也擁有不止一顆,然而這幾十年下來人類的宇宙航行速度卻並沒有什麼變化,化學發動機加上引力彈弓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推進方式。

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當年發射前後間隔不過一個月,為的就是儘可能利用太陽系176年一遇的行星特殊幾何排列期,說白了就是讓引力彈弓效應最大化從而大大節省任務成本,旅行者一號當時的主要任務是探測木星和土星,它攜帶的黃金唱片雖然有著向宇宙中傳播人類文明的功能,但無奈宇宙太大而它又太慢,所以旅行者一號可能永遠都見不到外星人了,它最有可能會被未來的人類帶回來放到博物館裡供後人瞻仰。

用探測器尋找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是很低效的行為,而人類的龜速探測器更是讓這種低效變成了愚蠢,事實上尋找外星文明最好用的設備是射電望遠鏡,理論上來說一個文明越先進所釋放的能量強度就越大,同時也更容易被探測到。

尋找外星文明是一項艱鉅而漫長卻又充滿變數的工程,沒準我們人類一萬年都找不到外星人,沒準外星人明天就會突然出現在太陽系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這個問題一出,就會讓人感覺到人類在宇宙空間中是多麼的渺小。

沒錯,旅行者一號從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以來,已經在太空中旅行了42年。對人類來說,42年估計是許多人一生de 大半,可是對於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旅行者一號”來說,他才僅僅邁出了極小的一步。旅行者一號的任務是探測外太陽系空間,要探測外太陽系,首先要走到太陽系的邊緣,然而這麼一個前提條件旅行者一號用了將近35年才接近完成,2011年2月才抵達太陽系的邊緣,此時他探測外太陽系的使命才剛開始。


那麼如果想發現外星人呢?要想發現外星人,首先要飛到另一個星系,因為以目前的看法來說,太陽系內是不存在第二顆有生命的行星的。那麼,他到達下一個星系還要多久呢?40000年,四萬年!是40年的一千倍,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等到旅行者一號發現外星人,至少還需要一千個40年!一千個40年後,地球上已經更新了兩千代。

下圖是旅行者一號在距離地球四十億千米處拍攝的地球照片。


全民科普時間


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旅行者號探測器的飛行目的,因為它尋找外星生命只是一個忽略不計的任務,那麼它的主要飛行任務是什麼呢?

在1961年的時候一個UCLA的科學家米諾維奇使用計算機計算三體問題,順便計算了引力彈弓,結果他發現在1977年的時候有一次絕佳的機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他們都在太陽的一側,所以如果發射一顆人造衛星過去的話可以依次利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進行加速,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等下次的話,就要176年之後了。

於是NASA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它的任務使用引力彈弓效應加速,並且對經過的行星收集了大量數據和照片,同時攜帶了一張唱片,攜帶了人類的基因等信息飛出太陽系。

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目前並沒有發現除地球外的生命存在,而旅行者一號在這40多年也才剛飛出太陽系,並且飛出太陽系後,將無法與地球聯繫。

旅行者1號的飛行速度即使飛上一萬年,也不過只能飛行一光年的距離,想要找到外星生命,顯然旅行者號的能力是不夠的。


第六維度dimension


轉眼間,自從美國宇航局發射旅行者一號以來,已經過去了41年多。目前,它已經成為了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旅行者一號現在正在太陽系的邊緣繼續飛行。

事實上美國宇航局發射旅行者一號的初衷是為了探測木星和土星以及它的衛星。成功完成這些任務之後旅行者一號獲得新的任務,進行星際探索任務。雖然旅行者一號上只有三塊電池,但這依然可以為它提供充足的電力直到2025年。當電池耗盡,旅行者一號就會保持原有的慣性再也回不來了。

圖為旅行者一號在太陽系邊緣拍攝的地球畫面。

旅行者一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外星文明,在飛行器上有一塊銅質磁盤唱片,為了向外星人證明我們的存在。至於為什麼我們至今還沒有發現外星人。


是因為旅行者一號至今沒有飛出太陽系,而太陽系八大行星上,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這已經是眾所周知,也就是說起碼太陽系沒有外星人。所以旅行者一號也就沒有發現外星人了。


星球上的科學


旅行者1號任務主要是探索太陽系外側的行星,搭載的與外星人交流的金屬板就是湊熱鬧,基本沒有被外星人獲取的可能。人類還沒有專門為了尋找外星人開展航天活動。

旅行者1號是美國19977年發射的探測器,是目前人類飛行的最遠的航天器之一,由於太陽系的廣闊,科學家們沒有指望它飛出太陽系,主要是進行深空探測,在飛行的40多年中,它依次拜訪了木星、土星和它們的一些衛星,獲得了很多珍貴的資料,也使人類認識到木星和土星的一些衛星蘊含大量水,還有一些劇烈的水活動。雖然當時的人們對外星文明比較感興趣,旅行者1號也確實帶著一些和外星人交流的金屬製品,但基本上是不可能被外星人遇到的。

旅行者1號採取的和外星人交流的方式是攜帶金屬唱片,唱片中記載人類的語言,金屬板面上雕刻人類數學、科學認識已經飛船發射地點的準確定位,並且攜帶著一塊高純度的放射性鈾金屬塊,通過檢測其中剩餘的放射性鈾,可以較為準確地知道飛船發射的時間。然而這種方式是被動的,只有旅行者1號被外星人遇上,它們才有可能獲得並破解金屬板中的信息,然而太陽系半徑1光年左右,銀河系半徑10光年左右,宇宙930億光年,旅行者1號那麼點的金屬疙瘩,在宇宙中渺小的連人身上的細菌都比不了,被外星人恰好遇見的幾率低到幾乎為零。

既然人類無法找到外星文明,人類和外星人取得聯繫的最後方式或許是自己主動向廣闊的宇宙範圍內發射強電磁波信號,但人類目前的科技做不到,向地球1000光年範圍內發射強信號,都需要消耗十分龐大的能量,人類撐不起,只向單一方向發射信號覆蓋面積又太低了,遇到外星文明的幾率很低。


來看世界呀


是的,旅行者一號飛行了有四十多年了,至今都沒有發現外星人,難道是宇宙中沒有外星人嗎?這個當然不是,因為我們的探測器探測範圍還太小,沒有發現外星人一點的不奇怪,除非是外星人找上門。

旅行者一號現在飛了42年了,飛出地球約220億公里,儘管飛出了這麼遠,但旅行者一號還沒有飛出太陽系,沒有發現外星人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有高智慧生命以外,其它星球不可能存在像人類一樣的高智慧生物。其實不止現在,即使旅行者一號在耗完電池之前也不太可能發現外星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旅行者一號的電池只夠堅持到2025年,但是在太陽系內除了地球有生命以外,其它的行星都不可能存在外星人,旅行者一號只能在太陽系外才可能發現。但太陽系的邊緣大概有1光年,旅行者一號飛出太陽系也要一萬多年時間,假設4.3光年外有外星生命,那麼旅行者一號也要飛10萬時間才能飛到那邊,但是不太可能,因為旅行者一號的電池只夠堅持到2025年。

其實,我們發射這個探測器更是想被外星人發現,而不是去發現外星人,因為我們也知道旅行者一號的燃料有限。科學希望若干年後外星人能發現這個探測器並捕獲,並發現磁片記載著各種信息,讓它們知道在宇宙中它們並不孤單。


科學日記


旅行者1號已經離開地球在太空中飛行了四十多年,但不是飛上太空就能發現所謂的外星人,而且旅行者1號的主要任務也不是去尋找外星生命和外星文明。

為了趕上175年一遇的太陽系四大巨行星的特殊排列方式,在1977年,旅行者1號緊隨2號的步伐奔赴太空,開展行星際探測。旅行者1號先在1979年造訪木星,在1980年造訪土星。結束行星探測任務之後,速度已經超過太陽系逃逸速度的旅行者1號踏上了飛向星際空間之旅。

雖然旅行者1號現在離地球已經非常遙遠,距離超過了215億公里,但如果從宇宙尺度來看,這個距離其實是微不足道的。旅行者1號還需要再飛將近10萬億公里才能離開太陽系,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將近兩萬年。而飛到太陽系外的其他行星周圍,還要更久的時間。

宇宙很大,但生命可能並沒有普遍存在於宇宙中。在太陽系中,目前已知只有地球存在生命。旅行者1號在過去四十幾年一直在太陽系內部,還從未接觸到系外行星,所以它沒有發現外星生命。而且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飛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而是就這樣漫無目的地在宇宙中一直遊蕩,所以旅行者1號很難找到外星生命。

另外,旅行者1號並非是為了尋找外星生命而設計的,它沒有攜帶專門用於搜尋外星生命的裝備。旅行者1號將會在未來幾年耗盡電量,屆時它將無法再與地球進行通信。

無論未來旅行者1號會遭遇怎樣的情況,人類都將無從知曉。但考慮到宇宙空間的廣闊,旅行者1號的渺小,這個人造探測器被外星文明發現的可能性並不高,它會像太陽以及其他銀河系中的恆星那樣繞著銀心旋轉。


火星一號


不要說飛行40多年了,就是飛行400多年也發現不了外星人,我們不能把責任推給旅行者一號,責任在我們人類自己,我們的速度太慢了,或許宇宙太浩瀚了!

飛行了42年,旅行者一號飛行了大約215億公里,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大,其實也只有20光時,也就是光飛行20小時的距離,而我們太陽系的半徑就有一光年!

所以,旅行者一號發現不了外星人太正常了。目前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大約17公里每秒,以這個速度飛行,飛出太陽系也需要近2萬年時間,飛到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更是需要7萬年時間!

誰又能保證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系統裡一定有外星人呢?

而從地球的生命演化史來看,生命尤其是高級生命的出現十分罕見,不要以為地球上生你如此生機勃勃,就理所當然地認為生命很容易出現,認為宇宙中應該充滿了生命。

有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你沒有認真瞭解地球生命的整個演化史,即使地球,也花了近10億年的時間才誕生了最原始了生命,你還敢想生命會在宇宙中無處不在嗎?

很大的可能是,旅行者一號永遠發現不了外星人!最後說一點,旅行者一號的目的也不是尋找發現外星人,所以我們不要對旅行者一號有太大期望!


宇宙探索


旅行者一號於1977年發射升空,至今為止已經飛行了41年有餘,目前看來,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211億公里,飛行速度約為16.8千米每秒。


旅行者一號發射升空的時候可是碰到了百年難得一遇的行星幾何排列,正因為此,旅行者一號成功飛出了太陽系,並且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旅行者一號的成功發射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情,它曾經到訪過木星和土星,先後於1979年拜訪木星以及1980年拜訪土星,並且它是第一個提供木星和土星高清圖片的探測器。主要任務結束之後,旅行者一號於1980年11月20日飛離土星,飛往更遙遠的星際空間。

2012年,旅行者一號成為第一個穿越太陽圈並且進入星際介質的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的任務,原本是探測木星和土星,但是在出色地完成了探測這兩顆星球的任務之後,它的任務就變成了飛出太陽系,探測太陽風頂層粒子,以及飛往4.2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旅行者一號也不負眾望,成為了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飛船。


旅行者一號上面搭載了三塊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動機,簡而言之旅行者一號以及它的姊妹探測器旅行者二號都採用了核電池作為能源來驅動,而核電池的使用壽命,則大大超出了預期使用壽命。目前看來,核電池已經不足以支撐旅行者一號和地球保持很長時間的通訊了,大概在2025年前後,核電池的電量就會耗盡,到時候旅行者一號就無法與地球取得聯繫了。

旅行者一號上還搭載了一個金屬圓盤唱片,唱片上刻錄了太陽系及各種行星的圖片,人類的性器官以及圖片及說明等,55種人類語言的問候語和音樂,這些都旨在向外星人傳遞人類的友好“問候”。但是遺憾的是,這麼多年了,旅行者一號還沒有被外星人發現過。更別提旅行者一號自己發現外星人了。


其實旅行者一號沒有能夠發現外星人也好理解,因為畢竟旅行者一號的視野有限,除非外星人就剛好出現在了旅行者一號的攝像頭裡,不然它是發現不了外星人的。其次,旅行者一號雖然距離地球很遠,但是終究還在太陽系的引力範圍之內,而太陽系大概率是沒有外星人的。而想要發現外星人,或許還要很長的時間,或許永遠也發現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