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書法作品中的氣象?

招牌可可


在書法品評時,常常把作品是否有正大氣象作為品評標準之一。

周恩來總理的書法作品具有正大氣象,給人一種崇高博大,宏偉的感受。

周恩來總理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也是書法家。書法有自己獨特風格。

周恩來總理書法凝重、渾厚、嚴謹。有高尚的思想情操融入書法作品裡。其書法作品有正大氣象。

(下圖為周恩來總理書法作品,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書法藝術有其產生、發展原因和內在規律,書法之美,一見可知,有人認為書法藝術是抽象美,有人認為書法藝術是形象美,有人認為書法藝術美既抽象又具體,還有人認為書法藝術美之特徵是表意,各種見解都有相當的影響,那麼,什麼是書法作品的氣象?

書法作品的氣象

我們都知道,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筆為創作工具,是一門獨特的線條造型藝術,表達人類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而人的思想感情,通常都是“相由心生”,流露在面目表情之上,所以,可以這麼理解,書法作品的氣象,指的是書法家的思想感情、精神氣質和美的感受,並使觀賞者產生某種情緒和美感,



簡單理解,書法作品的氣象,就是書法的神采氣質,就好比人的“精氣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書法作品都有良好的氣象,因為不是每個書法家都是合格或是優秀的書法家,自古歷代書家都強調書法作品的氣象,並據此評論書法藝術的高低,


那書法家或創作者怎樣讓自己的書法作品具有神采氣質,也就是氣象呢?這說起來是很複雜又帶抽象的事情,只好大概說明一下,要讓書法作品具有良好氣象,首先要熟悉筆墨技巧,這筆墨技巧包含了“用筆、結體、章法”的運用掌握,將漢字寫成書法的標準,

其次要有很高的審美能力,可以對自然界和生活現象的深度觀察、思考、感受,通過作品抒發自己的思想、意趣、性靈、情操,古代書法大家,大多從自然萬物造化中汲取養料,修行自己的藝術情操,賦予書法藝術新生命,豐富書法藝術表現手法,從而讓書法作品具有意境、神韻,也就是所謂的氣象。書法是表現人的精神與萬物哲理的藝術,書法作品的氣象之美,就體現了書法家的精神境界、修養情操。



詩夜城主


氣象一詞,原指天氣變化的各種狀況。天氣有陰情、雨雪、霧霾等氣象狀況。各種天氣狀況對人的精神和心情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宋人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在這方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那麼,書法作品中的氣象指的是什麼呢?

書法的氣象是指,書法家通過高超的筆法墨法技巧,對漢字點畫、線條、結構、氣勢、形態、章法、氣韻的各種變化,最後在整幅作品中所形成的一種總體效果。或端莊秀雅,或雄渾厚重,或大氣磅礴,這個總體效果給人的感覺,就叫書法的氣象。

中國書法一是難學,二是難懂。因為它的理論既玄奧又抽象,有些概念不借助實例是很難講明的。大家都曉得王羲之《蘭亭集序》,《蘭亭集序》給人的第一個感覺,正如文中所記的那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正是《蘭亭集序》的書法氣象。整幅作品看下來,如徜徉在繁花似錦,花團錦簇的百花園中,讓人覺得美不勝收。

我這樣說,如果你還不明白,這裡告訴你一個辦法,凡事有比較才能有鑑別。大家都曉得當代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吼書先生’和‘亂書先生’。拿他們的“大作”和古人的書法比一比,看一看,你就曉得了。“吼書”“亂書”所呈現的是一種什麼氣象?那完全是一團濁氣,一片狼藉啊。我們再看傳統書法作品,象周代的鐘鼎文,秦代的泰山刻石,漢隸,魏碑,唐楷唐草等等,它們所呈現的端莊秀雅、雄健宏博的氣象,問今人誰能與之比肩??

字象即是心象,書法的氣象,實際上就是書者的精神氣象。因為書法本身就是人的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它是人的精神世界外在表現的一種形式。言為心聲,字為心畫就是這個道理。書法作為表情達意抒發性情的一種形式,有著其獨特的表達方式。真正的書法高手,藉助手中的筆墨,通過筆下所書之字的墨色、點畫線條、結構形態、氣勢章法的各種變化,來抒發自己或喜或悲、或樂或怒的心情。唐代大文學家韓愈《送高閒上人序》在這方面記述的非常清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書法是精神的外化,好的書法作品必須要有一個正大光明的氣象。讓書法彰顯正大氣象,體現時代精神,已經成了當今書法界的當務之急。


98明明德


漢字是書法的載體。漢字起源於物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象形會意形聲而成字,日月山水,花鳥魚蟲,莫不如此。漢字發展的獨特路徑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與中國歷史的面貌。

漢字是前人千百年的書寫實踐而成,體現了漢字的結構美學與書寫規律:橫平豎直,點畫呼應,上下包容,左右禮讓,以形成中正平和之體。就像人要端莊、樹要挺拔一樣,每個字都是獨立不倚的自我平衡體。諧調性、整體性、穩定性,是漢字的美學原則。諧調性是核心,只有諧調才能實現整體性與穩定性。所謂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法規與法度。書法成為藝術,恰恰是在漢字的“書寫”過程中逐漸自覺形成的。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不僅傳達著個人的才情氣質,也承載著時代的精神氣象。被後人廣泛而長期推崇的書法家王羲之,他的行書,形質堅毅,灑脫飄逸,骨氣與逸氣並生,法度與風度共存。這是王羲之個人的學養氣質與書法造詣所致,更與那個時代相關。因為那是一個精神解放、人格獨立、文化自覺的時代。魏晉時期,士人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禮節的閒適與放達,尋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實,並形成以人為本的審美自覺——從人的音容笑貌、筋骨氣色、舉止風姿看人的稟賦氣質,探求人的形神之美,以至於一系列藝術美學概念由此而生,諸如形神、氣韻、風骨等等。漢字結構與書法藝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這種時代風氣的影響。




八戒Pro


在這裡,個人認為“氣象”是指“風格”的意思。有的人寫出的字婉轉秀美、有的氣勢如虹、有的滄桑古樸、有的飄逸瀟灑...

其實每個人,寫字的時候都會傾注自己的情感,特別是行草書,會和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及當時的心情有關。以祝枝山為例,因懷才不遇,一生貧困潦倒,他的草書裡都會體現出一種悲憤的情感。



硬筆書法之旅


書法創作要緊跟時代書風,這句話是對的,這叫“與時俱進”。如果一個創作者一直停留在古板呆滯的狀態之下,那就落後於時代了。

關於書法作品中的“氣象”之問題,古代沒有這種說法,就是近代、現代、當代的人,也沒有這種說法。所以說,這個問題無論怎麼回答,都是錯誤的。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作品中的氣象,更是一種感覺,是觀者的體驗,也是書者的體現。

氣象的概念有很多種,多於天氣,天象有關,也有跡象,事物的情況、態勢的意思,無論哪種解釋用來形容書法都很合適。

一氣象與書法氣質吻合,古今都有。

正如題目中所言,氣象一詞比較抽象,大家一見到氣象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氣象萬千,所以與中國書法的氣質最為吻合,用來形容書法不但合適,而且古今都喜歡用來形容書法。

就在前不久人民日報在“學習強國”中就發表一篇名為“書法應有正大氣象,不媚俗、不取巧”的文章。又宋秦觀 《史籀李斯》:“今漢碑在者皆隸字,而程邈此帖乃是小楷,觀其氣象,豈敢遂信以為 秦 人書?”

當代大書法家懷素大家比較熟悉,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被人形容: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

顏真卿與懷素論書法時,懷素稱:“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效之,其痛快處,如飛鳥 出林,驚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顏真卿謂:“何如屋漏痕?”懷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顏魯公與懷素這段話非常有名,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段佳話。它說明了什麼?道法自然。書法之妙,與自然萬物萬象都是相通的。古人從急馳奔跑、高山墜石、雷電風雨等一系列自然景觀中,體會出了書法上的很多道理,所以氣象與書法是非常吻合貼切。

二書法中氣象的含義

書法中的氣象應該是氣韻與格局,也是變化。

書法的氣韻是內在的,也就是文化和修養的深厚底蘊。氣為氣質、氣勢,韻為節奏、規律。氣韻是看不到的,但可以從作品中感受到 ,也可以叫做神采。“書之妙道,形質次之,神采為上”,這是書家創作累積到一定程度而達到的一種境界。

人的格局決定書法作品的格局。比如毛澤東的氣度格局自不必說,所以歷來重視創新,不喜歡循規蹈矩,反對平庸,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做平常人想不到又不敢做的事。在書法結體上,也是獨具匠心,別具一格。常常打破對稱格局,在不對稱中追求藝術之美,構想獨特、運筆大氣、誇張出奇、險峻挺拔。

書法是中國人獨創的一門藝術,又是一直變化的藝術。

自殷商西周時期,中國人在獸骨和鐘鼎上創造了瘦硬挺拔的甲骨文。春秋戰國時,流行的書體變成了端莊凝重的篆書,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書同文”,命丞相李斯等根據原秦國文字,刪繁就簡,創立雄渾秀麗的小篆,向全國推行。小篆是秦國官方文書的書寫規範,在下層官吏和民間中,另有7種書體如大篆、蟲書、隸書也在流行。

三千多年來,無論生活在盛世還是亂世,中國人在書法藝術的天空裡求新求美的精神,從來沒有懈怠,沒有泯滅,就是在每一幅三尺宣紙上也有萬千氣象。

三書法有氣象萬千更要氣象正大

書法的氣象正大所謂正,反映在書法上是法度正、氣韻正、思想正;所謂大,反映在書法上是氣象宏闊、書風雄渾。

書法,是漢字的藝術,是人的審美意識對象化到漢字之中、使漢字結構不斷完善的過程。漢字之所以是現在的形態,是前人千百年的書寫實踐而成,集中體現了漢字的結構美學與書寫規律:橫平豎直,點畫呼應,上下包容,左右禮讓,以形成中正平和之體,就像人要端莊、樹要挺拔一樣,每個字都是獨立不倚的自我平衡體,堂堂正正,大大方方,不亢不卑,亭亭玉立。可見,諧調性、整體性、穩定性,是漢字的美學原則。所謂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法規與法度。

正大氣象是高於一般風格意義的至上格調,也是中國人文精神與書法藝術經歷了千年的涵泳交融之後產生的一種崇高品位。

所謂“正”是指嚴正、純粹的格調,這種書格的獲取與書家的品行修為有著密切的聯繫。

所謂“大”是指一種博大、廣闊的氣度與胸襟。這種“大”絕不侷限於體量的巨大和空間的堆積,而是心靈世界的豁然。

《莊子•齊物論》有云:“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莊子此語看似荒誕,但細細體會,卻是對至大的精神內涵的參悟。


書法是精神的外化,正如清代石濤所言“於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尺幅上換去毛骨,混沌裡放出光明”,由此實現形式與內容、意境與意蘊相統一,成就書法藝術內在精神品格,更讓書法彰顯正大氣象,書法,不僅傳達著個人的才情氣質,也承載著時代的精神氣象。


紅梅工筆佛畫


什麼是書法作品的氣象?不說虛詞,說實在的。實實在在說"氣象",若書寫牌匾一類書作,需要一種穩重而開張的字體,如能達到此境界,即是"氣象”。





林慶逢358


你好!

一,欣賞名家書法作品,不同書法家的作品會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比如王羲之的瀟灑俊逸,顏真卿的莊重樸厚,王鐸草書的連綿酣暢。我想這就是不同書法作品所表現的氣象。

二,書法作品氣象的不同源於多方面的因素,筆法墨法字法章法,以及書法家自身的性格和當時的情緒等。

三,欣賞書法其實也需要有一定的書法是知識和學識素養,這樣才能認識真正好的書法。

四,大眾流行的書法和名人書法,是不是具有高格調的氣象就需要欣賞者一定的鑑別能力了。





流雲藝朵


書法,承載著文明的曙光,從遠古走來。它穿越了一個又一個朝代,穿越了漫漫長夜,走到了我們面前。漢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輕,在當今世界,獨樹一幟。書法,是華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根。

漢字起源於物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書法,是漢字的藝術實踐過程,是人的審美意識對象化到漢字之中、使漢字結構不斷完善的過程。諧調性、整體性、穩定性,是漢字的美學原則。諧調性是核心,只有諧調才能實現整體性與穩定性。人們天天面對漢字,為什麼百看不厭?就因為書法造型美觀,結體和諧,賞心悅目,散發著美的氣息。所謂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法規與法度。書法成為藝術,恰恰是在漢字的“書寫”過程中逐漸自覺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