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胃方法有知道的嗎?

阿希耶


立秋之時,都說三伏是養胃黃金期,立秋也不例外,只要及時養胃,何時都是黃金期,秋天乾燥,不僅要養胃還要補水潤胃,這個秋天養好胃,剩下的日子就沒有胃病的折磨和煩惱了,反反覆覆的慢性胃炎是最難搞的,但是,只要堅持調養,哪怕老胃病也不怕,下面就給大家推薦秋季養胃法,有效可靠。

“養陰防燥”立秋養胃,應該這樣吃:記下4個方法,擺脫胃病


1、以“燥則潤之”為原則,飲食上應以養陰、生津、潤肺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雪梨、甘蔗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或是益胃生津的藥粥,比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2、秋季要多飲水,“秋燥”傷津,常出現咽痛,咳嗽,鼻敏感,皮膚乾燥等情況。尤其是出門在外或是長期待空調房都需要時常記得喝喝水,不要等渴得受不了才喝。


3、立秋後應少食用蔥、姜、蒜、椒等辛味之品,以及少吃油膩厚味,否則容易出現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狀。


4、多吃蔬菜、水果,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某種角度上來說,吃應季的水果就是養生。而且多吃水果能很好的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僅對身體有益,對腸胃健康更有好處。

小方法對胃部問題的恢復有一定的緩解,但是效果偏慢。想要有效徹底不反覆的恢復,不妨用下在《走進健康》講到的,九如胃安,採用,雞內金、茯苓、砂仁、紫蘇籽、昆布等強健脾胃,促進食物的消化,化溼行氣、溫中止瀉的中藥材,調配蜂蜜熬製成膏;主要用於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通過內調的方式,調理胃部環境,修復胃部粘膜、慢性胃炎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抑制有九城。早晚溫水沖服方便飲用。

秋季如何避免胃病的發生?


1、講究心理衛生

保持樂觀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衛生、情緒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因此,胃病患者要經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緒樂觀、心態平衡,避免焦慮、恐懼、緊張、憂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使意志安逸,心境恬靜;還要科學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防止過度勞累。


2、加強體育鍛煉

提高抗病能力。金秋季節是體育鍛煉的大好時期,不同體質、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要根據各自的愛好和興趣,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這樣有利於改善胃腸的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素質,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少發病的機會。


3、防止腹部受涼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以防止腹部著涼,導致胃病復發。


小飛愛旅行


夏天時,人們的飲食一般都偏於寒涼,而且夏天飲食容易有不衛生、不健康的表現,這就使得夏天過後人們的胃腸道受到了嚴重的“摧殘”。立秋之後,秋天緩緩而來,而秋天是適合養生的季節,調理腸胃健康也刻不容緩。

立秋養胃方法有知道的嗎?

胃部是人體負責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胃部健康關乎全身健康。而我們飲食攝入的食物都是經過胃腸道消化吸收的,因此,想要保護胃部健康,飲食調理是至關重要的。立秋後養胃是對夏天損耗的彌補,也是為了應對冬天寒冷,存儲能量的必需環節。胃不好的人群立秋後尤其 要注意對胃部健康的保護。

1、改變夏季不當的飲食習慣:吃燒烤、喝啤酒,大熱之後喜歡喝一些冷飲,吃一些冰淇淋,平時吃飯喜歡涼一些的食物,甚至選擇冰鎮後再吃,這些在夏天形成的飲食習慣,一定要注意及時改正,即便是初秋天氣仍然比較熱,也不能再有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需知,經過一個夏天,我們的腸胃已經變得極為脆弱,必須及時給與養護。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除了夏天養成的一些不良習慣外,偏愛過冷、堅硬、過酸、辛辣刺激性食物,喜歡吃一些油炸食物、動物脂肪、動物肝臟等油膩、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而攝入蔬菜、水果不足等飲食習慣,也會增加胃部消化負擔,不利於胃部健康。另外,若平時喜歡暴飲暴食、飲食過飽、狼吞虎嚥、飲食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等,也會增加胃部損害,一定要注意規避這些風險因素。

保護胃部健康,需注意:養成一日三餐、定時定量的好習慣,注意吃飯時細嚼慢嚥,以七八分飽為宜,切忌暴飲暴食;平時的飲食以溫軟素鮮、易消化為主,避免高脂肪、高熱量、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避免刺激腸胃的生冷堅硬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的攝入,飲食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但切記過量食用;注意飲食要保證營養均衡,以提高機體的抗病力。

3、注意胃部保暖:立秋之後,天氣開始轉涼,尤其是一早一晚時,人們如果不注意保暖,極易受涼,而胃部受涼會導致一系列不適症狀出現。因此,對於胃不好的人群而言,立秋之後一定要注意保暖,早晚注意穿衣,晚上睡覺時,注意蓋好肚子,避免胃部受寒,平時可喝一些溫補的湯粥,以溫暖胃腸道。

4、適度的按摩:胃不好的人在飯後切忌立即休息,可進行一段時間的活動後,再行休息,必要時可進行適度的按摩,幫助胃腸道消化吸收,減輕胃部負擔。


黃志豔大夫


秋天養生的重要階段。養生既要順應四時,遵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科學的安排起居和飲食。飲食方面,應“少辛多酸”。適當多食酸味水果,蘋果、葡萄、橘子、菠蘿,清淡的蔬菜:如鮮藕、茄子、絲瓜等。中醫養生還提倡立秋後每天早晨喝粥,粥利於健脾,加上少量銀耳、百合,潤肺健脾,提高機體免疫力。適當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豆類、肉類等。

  辛味走散傷津。所以秋季儘量少飲酒、油炸酒等辛味之物,適量攝入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立秋之後西瓜、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大量食瓜助溼邪,損傷脾胃。中醫溫病學說認為“秋傷於溼,冬必咳嗽”,秋季傷害脾胃,人體免疫功能減低,到了冬天患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