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究竟如何?真的比公務員低很多嗎?

關於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覺得要比公務員低很多,所以在就業的時候,大家覺得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事業單位。很多人關於事業單位的工資問題確實都回答不清楚,總是覺得反正這個工資都是按規定來發放的,具體和公務員和其他行業有什麼差別說不清楚。工資待遇不管對於大學生還是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就業時首先要考慮的。那麼,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其實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真的是非常難,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下面,小編從幾個方面跟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大家對事業單位工資水平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究竟如何?真的比公務員低很多嗎?

第一,地區的差異會導致工資差距大。

大家都清楚,不管是事業單位還是其他的任何行業,即使是同一個職位,同一個職業,甚至是工資結構一樣的行政事業單位,地區的差異都是非常大的。最明顯的差距就是東西部地區的差距。比如上海、廣東、深圳等等東部地區和四川、貴州、雲南等西部地區,可能同樣的事業單位,工資差距可能一倍都不止,比如在西部地區是5000,可能東部地區10000都不止。但是這個差距,是和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適應的,因為東部地區的物價肯定高於西部,特別是房價,如果沒有差距,東部地區的人員根本不能生活。一般情況下,在一個省的範圍內工資結構標準是基本一致的,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大家在選擇事業單位的時候,不要只問標準,還要看地區。

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究竟如何?真的比公務員低很多嗎?

第二,職業的差異會導致工資差距大。

從2018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行業平均工資水平來看,大家也可以看得到明顯的差距。教育衛生、社會工作的平均工資為年7.6萬元(主要數據應該就是來自於我們的事業單位),而金融、技術服務類的平均年收入為12萬元以上,職業之間的差距也是比較大的。大家可能會說,事業單位內部差距沒有這麼大。小編想要告訴大家的是,還真不是這樣的,比如同樣是醫療衛生行業,鄉鎮衛生院和縣級醫院的工資差距是非常大的。同樣是教育行業,大學教師的工資就遠遠高於小學教師,而教師行業又遠遠高於其他的事業單位工資,即使和公務員相比,除了沒有車補,其他收入絕對比同級的公務員高,因為教師的職稱評聘相對比較容易,而其他行業評職稱是非常難的,很多單位連高級職稱都沒有。

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究竟如何?真的比公務員低很多嗎?

第三,崗位的差異會導致工資差距大。

這裡主要是指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之間的差距。我們再次用教師行業來舉例,由於教師行業評職稱相對比較容易,一般新參加工作的優秀人員,在15年左右就可以評到高級職稱。而如果走管理崗位(包括教師),到了管理九級就是天花板,如果不提拔為領導,那你就一直是管理九級。而管理九級僅僅相當於公務員行業的科員,比走技術的中級還要低很多。

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究竟如何?真的比公務員低很多嗎?

那麼,事業單位的工資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水平呢?其實很多事業單位工資水平並不比公務員低多少,甚至教師、醫生等都比公務員要高或持平。小編舉例說明吧,以西部地區的縣級為例,剛參加工作的事業單位員工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應該是3500到4000左右,和新參加工資公務員差不多。大家可能會說,怎麼才這麼一點兒啊?不是平均工資有六七萬嗎?這一點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統計局公佈的是總收入,包含住房公積金啊、養老保險等在內,比如住房公積金,每個人每月大概就要交500—600,加上單位匹配的500—600,每個月住房公積金總收入就有1000多,只是這1000多暫時到不了你手裡,但實實在在的是你的收入。如果是高級職稱,即使在西部地區,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有六七千,年總收入不低於10萬。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地方是怎麼樣的,事業單位工資是一個什麼水平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