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給予,安靜找尋

文 秦程瓊

捨得給予,安靜找尋

這夜有多靜?沒有蛙叫,沒有蟲鳴,連風兒都是輕輕的。靜,靜得貓兒狗兒也睡著,樹木睡著,大自然都在睡著。閉上眼睛,心是靜的嗎?在身體裡嗎?

大家常說的“找尋自我”是不是就是找尋本心?臺灣名謠歌手胡德夫說:“我的一生,都在找尋——去找那個我們被賦予了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他1950年出生,古稀之年,還經常走到山谷裡,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聽山裡的聲音、聽大自然的聲音。

在安靜的四周,總是能找到自己的本心,他說:“當你走過溪流、芒草,慢慢就會知道,你在這個世界上,接受到的比你給的多。於是,那個 給 字,就變成了我在找尋的一個方向。”老先生也悟到了:“既然被賦予了生命,就應該不斷地給予出去,就像大自然給予我一般。所以,我想只有不斷地給予、給予、再給予,這樣我才有辦法知道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這樣的人,不僅活出了生命的長度,生命的厚度也在不斷的增加。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活好》。作者是日本作家日野原重明,老先生活出了105歲9個月的高齡,他的職業是醫生,一生還寫過兩百多本書。《活好》這本書是在105歲那年生病時的採訪稿件。在書中,說了這樣一個故事,他在中年的時候被匪徒劫機過一次,四天後險象環生,被解救後下飛機與夫人含淚擁抱,並許下誓言:“此後的每一天都要為這個社會做貢獻。”

這是怎樣的領悟呢!是多麼了不起呢!在劫後重生的想法是這樣的清晰,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每一天都要為社會做貢獻。直到一百多歲,他都在醫院裡上班,除非是被病痛折磨,之外的時間都在終身奉獻。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他就是本著用知識來影響更多的人的無私想法才將讀書事業越做越大。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的教育首先是家庭,其次才是學校。而父母是唯一一個不用培訓就上崗的職業,在很多家庭中,都是用情緒教育孩子,並沒有真正的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而且,很多孩子都在擁有父母卻沒有感受到愛的童年中長大,殊不知很大程度上童年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會影響一生的命運。

樊登在多本講書中提到,我們要給予孩子三樣東西,一是無條件的愛。二是社會價值感。三是終生學習成長的能力。

無條件的愛指什麼呢?生氣憤怒時的指責是愛嗎?顯然不是,那時孩子只是你宣洩情緒的工具。說白點,你不要把孩子當成孩子,你要把他當成一個大人,並且是讓你尊重的大人。家庭裡既然有了尊重,也就沒有了大喊大叫的場面。就像歌手胡德夫老先生說的給予給予再給予,我們要先學會給予給家人,學會用愛來認真生活,生活也必定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回饋。

社會價值感的種子要從小給孩子播種到心靈,日野原重明小時候比較調皮,什麼事不滿意就躺在地上又哭又鬧兩個小時,那時候他的媽媽總是不急不惱的微笑著說:“重明長大了是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還是會成為一個大無賴呢?”

可見, 耐心對於父母是多麼的重要,孩子終會長大,終會長成你期待的樣子,只是需要你的等待。長大後的日野原重明先生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終生成長講 的是不僅告訴孩子,包括父母自己都要有終身學習成長的意識。父母千萬別說:“等你考上大學就好了!”事實是考上大學絕不是終點,而是向高層次目標的一個起點。而父母自己也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學習靜心,學習看書,學習找尋,找尋本心,不要被世俗的觀念所帶偏。

一個人有著真實的自我,有著正確的價值觀在尊重包容有愛的環境中生活,那你還缺什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