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北碚區這條古老石板路,曾是特殊時期運送滑翔機的專用通道

重慶市北碚區東陽街道,黃桷樹背後的飛鵝山上有一條斑駁陳舊,人煙稀少的青石古道寬大的石板路從山下一直延伸至山上的牛角廟。當地人稱之為“牛角廟古道”。抗戰爆發後重慶成為戰時陪都。為培養中國緊缺的航空飛行員中國滑翔機總會在北碚成立我國第一座滑翔站於是,這條石板路成了運送滑翔機上山的專用通道。滑翔機被挑夫們沿著古道,爬坡上坎 ,步履艱難地搬上山頂,這樣週而復始,斑駁的青石板上浸透著挑工的汗水,書寫著艱苦卓絕的情懷。

重慶北碚區這條古老石板路,曾是特殊時期運送滑翔機的專用通道

1944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飛抵重慶訪問,特地行至北碚觀看滑翔機飛行表演。待返回美國後 他曾感慨:"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奇蹟,誰能想到呢?區區長寬幾米的狹窄小道竟然承載著一個民族保家衛國的事業,靠著手無寸鐵的居民的血肉之軀託舉起了一個民族的未來。"

重慶北碚區這條古老石板路,曾是特殊時期運送滑翔機的專用通道

在抗戰的那段崢嶸歲月,北碚民眾曾多次沿著這條青石小道,用雙手抬著滑翔機部件,到彈射臺進行組裝,78歲老人劉紀元,當年雖是個不到十歲的孩童但對於滑翔機表演 他仍記憶尤深,“當時條件艱苦、沒有運輸工具、可以說是一窮二白,附近的男女老少就自發地硬生生地用雙手搬運零件,一步步爬坡上坎 ,搬到牛角廟附近的山頭,再苦再累都甘之如飴”。

重慶北碚區這條古老石板路,曾是特殊時期運送滑翔機的專用通道

雖然山頂牛角廟的彈射裝置早已拆除,但還能感受到當年架架滑翔機,蓄勢待發的豪情壯志,也就是在這麼艱苦和簡陋的條件下,這個黃桷碼頭上空的訓練場還是不負眾望,為中國滑翔運動史上開創了,首次實施滑翔機雙座飛行,首次高山高級滑翔機試飛,首次夜間滑翔機飛行,首次進行水陸兩用滑翔機的試飛表演,等多個第一的紀錄。

重慶北碚區這條古老石板路,曾是特殊時期運送滑翔機的專用通道

七十年如白駒過隙,倏忽往矣,一條石板路述不盡碚城往事 ,看不完古道斜陽,不忘先人的奉獻與艱辛,固守初心 砥礪前行。篳路藍縷,以盡山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