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安慶”的名字由來嗎

在安慶待了這麼多年,土生土長的安慶人你知道故鄉之名由何而來嗎。


你知道“安慶”的名字由來嗎


安慶之名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德慶軍為安慶軍”作軍號名稱出現,由“ 同安郡”(隋代大業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慶軍”(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懷寧,今潛山縣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慶”意。


你知道“安慶”的名字由來嗎


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以南宋寧宗皇帝潛邸,升 舒州為舊 安慶府”(治所今 潛山古皖城),又作府名。舒州古名“ 盛唐郡”,見於文獻記載最早為漢武帝於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


你知道“安慶”的名字由來嗎


今新安慶城之駐地叫宜城渡。其地的登雲坡原來的名字叫盛唐山,山下臨江為盛唐灣古渡口。相傳東晉詩人、堪輿風水家郭璞曾經登盛唐山觀望長江,有“此地宜城”語,故安慶城別名“ 宜城”。


你知道“安慶”的名字由來嗎


安慶城始建於南宋時期。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縣之地),而沿邊多警。


你知道“安慶”的名字由來嗎


知府黃幹在舒州舊址(今 潛山縣梅城)“建城安慶以備戰守”;後因戰亂,安慶府於南宋端平二年(1235)移治羅剎洲、楊槎洲;


及至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馬光祖為了阻止蒙古大軍從水路進攻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市)廢 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牆磚石改築於宜城(盛唐灣宜城渡之陰)為新安慶府”(治址在今安慶市),並遷 懷寧縣治附郭。此地瀕臨 長江,易守難攻。


你知道“安慶”的名字由來嗎


從此以後,安慶府治穩定不移,“安慶”才作城鎮地名,並與行政區名稱(府、道、專區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慶建城以後直至清末,均為安慶府治和懷寧縣治,民國時期為專署駐地。由於安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並且安慶同時又是控制金陵的“西大門”。


你知道“安慶”的名字由來嗎


故明末以來的巡撫亦持節鎮守於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安慶同時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會(皖省省治)所在之地。


小編覺得不管哪個名字細細品來都頗有韻味,不僅如此安慶六縣的名字也很有歷史厚重感,不信你看——


桐城猛虎懷寧不入潛山去

宿松白鶴太湖無魚望江飛


你知道“安慶”的名字由來嗎


舒州是你

宜城是你

安慶也是你


你知道“安慶”的名字由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