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彩礼的前世今生,金钱不该是婚姻的“围城”

如果你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对方跟你提出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彩礼,这个婚你还愿意结吗?如果对方拿不出这么多钱,你还愿意嫁给他吗?

这个问题很难立刻作出回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彩礼,是你们此时通向婚姻殿堂的绊脚石。

彩礼本来是一个人们对婚姻寄托美好祝福的词语,但随着近年来的攀比风气盛行,彩礼也由美好祝福变为男方家庭的经济重担。在“天价”彩礼甚嚣尘上的大环境下,即使没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彩礼,也要硬着头皮甚至举债娶妻,这种现象在农村已经司空见惯。

“天价”彩礼并非是区域性的现象,目前已在全国都相当普遍,如下图所示:

“天价”彩礼的前世今生,金钱不该是婚姻的“围城”


“天价”彩礼的前世今生,金钱不该是婚姻的“围城”

“天价”彩礼的普及,引起了人们对它的争议,今天我就来谈谈我对“天价”彩礼的认识与理解。

一,彩礼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另《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其中的“纳征”,便是聘财,也就是现在的“彩礼”。

古时候结婚,男方向女方订婚时,会向女方送一份由物品与金钱构成的“彩礼”。其中金钱为财(聘金),物品为礼(聘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送男方一些物品,称作“回礼”。彩礼中的物品一般都是价高但实用的物品,回礼一般为女性亲手制作的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古时候婚仪通常是在黄昏的时候举行的,他们认为黄昏是吉时。因为那时候太阳即将落山,月亮马上出来,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

《礼记·曾子向》说:“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意思是结婚时,女家三晚不灭灯,男家三天不奏乐,都要沉浸在悲痛中,想离家之苦,思亲人之恩。

嗣亲一词正是出于此。也就是养育之恩。

古时候的“彩礼”作为结婚礼仪的一种仪式,并非单纯的物质与金钱的表现形式,而是承载了古人对婚姻的重视与向往稳定生活的愿望。

二,当今时代彩礼“身价”倍增

彩礼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到社会批判,曾一度被废除,但在民间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随着时间流逝,彩礼不仅没有日渐式微,而且随着农村婚姻市场的发展,“野蛮”地生长起来。

“天价”彩礼的前世今生,金钱不该是婚姻的“围城”

今天我就以菏泽市郓城县周边乡镇为例,谈谈彩礼的生长速度以及相亲到结婚的具体步骤。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一是因为“天价”彩礼在农村人思想里“根深蒂固”;二是这个地方作为“天价”彩礼的“根据地”之一,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在农村,大部分婚姻都是经过媒婆牵线搭桥,领着到了结婚年龄的男方去女方家相亲完成的。

如果女方看中男方,男方也同意,就可以下“见面礼”,也叫订亲,即古时的六礼之一“纳采”。带上喜糖、喜烟等礼品,还有现金去女方家。2011年的时候见面礼大概3600元左右,2019年至今,需要99000元,不到10年的时间,翻了将近30倍。

接下来就是“要好”,男方去女方家要对方的生辰八字,请“明白人”卜婚合八字,然后告知女方,即六礼之一“纳吉”。男方需要带礼品以及99000元。

最后就是“开娄”,也就是将“明白人”卜婚挑选的“黄道吉日”作为结婚的日子,告知女方并且女方同意后互换“娄”,订下婚期等待结婚。即六礼之一“请期”。这次男方仍然要拿出99000元。

这样下来从订婚到结婚共计297000元,2011年的时候40000元左右,翻了7倍。

这还不算完,在2011年的时候,一般当年订婚次年结婚(11年以前订婚到结婚的时间更长,甚至当年订婚,三年后结婚),这就意味着逢年过节男方需要给女方送“节礼”,顾名思义,节日的礼物。

2011年送“节礼”一般一年送两次,每次送礼需要十样礼品,每样一箱,像水果、香肠与盒装奶之类的礼品,即“十全十美”之意;2019年至今,送“节礼”仍然是十样,只不过是从每样一箱上升至每样十箱。

“天价”彩礼的前世今生,金钱不该是婚姻的“围城”

以前送“节礼”一辆电动三轮足以,现如今,没有轻型小货车是装不下的。尤其是赶上猪肉羊肉价格“疯长”的年景,男方要送头上挂着“大红花”的整猪整羊...想想都让人震惊,仅一头猪的价格就可以赶上2011年的“节礼”的数倍之多了。

不过如今男方都学“聪明”了,一般当年订婚当年结婚,“节礼”送一次就够了。一是怕夜长梦多,万一女方悔婚,男方损失就太大了,倘若遇上“不说事儿”的女方,那真是血本无回,要了老命了;二是少送一次“节礼”,可以省下一大笔的钱了。毕竟对于寻常农民百姓来说,彩礼是他们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都不足以支付的。

订婚加上送一次“节礼”的钱,这样下来共计约305000元。这还没算媒婆媒礼(以前1000元加两条大鲤鱼,现在得一两万元不等)、三金(金项链、金戒指和金耳钉)和“一动一不动(车子与房子)”。接下来不用我说大家心里也有个数了吧。

从最初的“万里挑一(10001元)”到“万紫千红一片绿(15万+)”,再从“三斤三两(百元大钞重量)”,到今天的3个99000,“天价”彩礼从来没有消失过,而且呈爆发式地增长。这在经济落后仅凭打工务农作为收入来源的农村来说,是一种极为讽刺的社会现象。畸形的婚姻市场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苦不堪言。

三,出现彩礼“天价”现象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天价”彩礼之所以甚嚣尘上,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任何不合理的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因果关系,昨日种因,今日得果。今天我们就沿着“天价”彩礼这个“果”,去探寻“天价”彩礼的“因”。

01男女比例失调是最直接原因

《抱朴子·明本》说:“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也就是物以稀为贵的意思。这句话放在当下女性身上也适用。男女比例失衡让女性在婚姻市场“走俏”,成为“抢手货”。

男多女少,婚姻市场便出现女性“供不应求”,男性竞争激烈的局面。要想娶到媳妇,就得拿出比别人更高的价格,彩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也就出现了“没有嫁不出去的丑闺女,只有娶不成的穷光蛋”的说法。

“天价”彩礼的前世今生,金钱不该是婚姻的“围城”

人口性别比例是指男性与女性的比值,通常用女性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表示。如上图2019年104.45即为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04.45:100,也就是说100个男人里面,有4.45个男人要打光棍,娶不到媳妇。

以2019年为例,我国有14亿人口,这样算下来,中国会有3000万个光棍。虽然性别比例每年都在下降,但从下降速度来看,由于我过人口众多,短时间内还是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的。

“天价”彩礼的前世今生,金钱不该是婚姻的“围城”

02攀比心理作怪,助长“天价”彩礼之风

攀比心理是消费心理的一种。是指脱离自己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消费心理。

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程度,决取于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但有时由于受一定时期社会消费水平日渐增高、“大款”人物高消费的示范效应及消费者本人“面子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互相激活,导致互相攀比。

“天价”彩礼的攀比心理说的是大部分女性与极少部分男性。

①女性的高消费示范效应

在这些女性的眼里,她们认为结婚是这一辈子的头等大事(这点我赞同),要结就得结得热闹、排场;别人有的我都得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我只能比别人好,别人只能羡慕我,这才是我想象中的婚礼。

如果对方不能满足我,那说明对方还不够爱我,你看人家谁谁都是这样的婚礼,我要穿比她还贵的婚纱,坐比她还贵的车...

结婚自然是一辈子的大事,但更多的是要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量力而为,不要为了人前显贵而人后受罪,那样就失去结婚与婚礼意义了。

②极少数男性的“面子消费”

这类男性通常是狠拉广大男性“仇恨”的人。他们经济条件好,算是当地“名门望族”,结婚自然要办得有排场、有面儿。从彩礼到举行婚礼用到的衣食住行方面,都是当地最好的。

正是这类男性的“榜样”行为,将彩礼给生生地抬了上去,让许多平民家庭怨声载道。彩礼抬高时很容易,降下来很难。

“天价”彩礼的前世今生,金钱不该是婚姻的“围城”

四,“天价”彩礼背后映射的重男轻女旧观念,是男女比例失调的始作俑者

拨开层层迷雾,透过“天价”彩礼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男多女少,是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

01“母凭子贵”的电影桥段现实中真实上演

“母凭子贵”不仅仅表现在影视剧里,现实生活中也有此类现象发生。

儿媳妇进产房生孩子,公公婆婆在外面翘首以待,等到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通常第一句话不会问大人如何(保大还是保小的梗即是出于此处),而会问:“男孩女孩?”

若是男孩,自然皆大欢喜,婆婆也慈眉善目地伺候你;如果是个姑娘,公婆的脸立马耷拉老长。更有甚者因为没有生儿子而遭公婆冷言冷语。

有许多女人因为没有生儿子,在家庭中长期受到男方家庭的“冷暴力”,地位堪忧,丈夫嫌弃,婆婆更嫌弃。值得反思的是,女人作为当事者,不仅没有意识到女权受到侵犯,反而会因为没有生儿子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甚至会觉得低人一等。

0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一直被后世人奉为言谈举止的圭臬,思想活动的准绳。有着“亚圣”之称,影响力仅次于孔子的孟子曾在《孟子·离娄上》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就已经将男性放到首要的位置了。

有的家庭自结婚以后,一连几胎都是闺女,他们不甘心,哪怕冒着高危产龄的风险,也要生儿子,一副不生儿子不罢休的架势。

这种情况在有钱人家尤为突出。孩子不用你照顾,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你的任务就是生儿子,生了儿子给你红包奖励。在他们眼里,女人就是生儿子的工具,毫无人格独立可言。

“天价”彩礼的前世今生,金钱不该是婚姻的“围城”

仿佛实现她们这一生的价值便是生儿子,生不了儿子不说别人瞧不起,就连自己都过不了自己内心的这一关。

重男轻女现象贯穿了我国大半个历史,看尽王朝兴衰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它已经渗入到人们的骨子里,乃至信仰之中,这也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调的必然结果。

五,遏制“天价”彩礼过度生长,要打破重男轻女观念,刹住攀比心理的不正之风

①提高女权意识,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对性别歧视说不

首先,女人要想真正“站起来”,必须要有女权意识,不能做一个默守陈规的家庭煮妇。你们是一个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合法权益的人。你们有权利追逐自己的事业与爱好,要敢于对那些向你们提出“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人说不,更不能把自己定位在“相夫教子”上,要做一个有态度的女人。

其次,要保持经济独立。无论是你个人事业的收入还是“没收”老公的工资卡,都可以。话语权往往掌握在有钱人的手里,这句话放在哪个时代都成立。只有有钱了,说话才有底气。

“天价”彩礼的前世今生,金钱不该是婚姻的“围城”

②从制度上破除重男轻女观念

单靠社会舆论摒弃重男轻女观念很难,还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重男轻女观念的问题。譬如提高女性社会福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准予女性一定期限的带薪孕产假等等。

③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及时刹住攀比心理的滋生

婚姻是两个人精神的结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艰难、困苦。--高尔基

首先我们要明白,结婚的目的是过日子,而不是为了面子。我们结婚是为了找一个共同抵御人生路上风风雨雨的人,相伴到老的人。

与其去争那所谓面子的虚名,一味地攀比婚礼排面,倒不如省下来钱两个人出去旅旅游,度度蜜月。

其次,如果你愿意嫁给他,说明你爱他,既然爱他就不该为难他,因为他为你准备的婚礼与彩礼都是他和他家人一辈子的积蓄,爱是包容,而不是置换彩礼的筹码。

总结

彩礼本是婚姻的一种礼仪,被人赋予美好的意义。如今被不良风气沾染,早已失去了本来的容貌。时代在发展,也许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彩礼才能恢复原貌。也许那时我们已看不到,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努力将把最美好的“彩礼”留给后人,让他们分享我们所寄托的美好祝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