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紅杏出牆來”上句是什麼?僅7個字說到了點子上,發人深省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做學問該有的態度,而對於愛好詩詞的普通人來說,是否也需要有這樣的深究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咱們的老祖宗,確實是很會為難人的,一不小心咱們就得落入他們挖的“坑”。

“一枝紅杏出牆來”上句是什麼?僅7個字說到了點子上,發人深省

為了讓詞的平仄更工整,柳永非得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中用“消得”二字,硬是不用“值得”,繞暈了不少人。為了寫出意情別意,李白在“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中,非得用“班馬”二字表示離群之馬,讓我們誤以為他是不會寫“斑馬”。為了避免落得大詩人們挖的這些坑,咱們死了不少腦細胞,可是還是常常誤解。到了最後蘇軾的寫景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還是被我們當成了洞房詩。

“一枝紅杏出牆來”上句是什麼?僅7個字說到了點子上,發人深省

本期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常被咱們曲解的詩句,它就是: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句詩和”春宵一刻值千金“一樣,本來也是寫春景的詩,現在常被我們用來指女子不守婦道。之所以咱們會理解錯,除了紅杏本身的豔麗屬性外,其實還與它的上一句有關。上一句也是7個字,卻說到了點子上,很是發人深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全詩:

《遊園不值》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上句是什麼?僅7個字說到了點子上,發人深省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作者是宋代著名詩人葉紹翁,這首七言絕句是他的成名作。說起來,葉同學也是運氣不錯的。一個春日裡,他去踏青,看見一處小園便想進去賞玩一番,卻不想園內無人應門,於是他便寫下了這首詩。

詩的首句先做了一個大膽的猜想:主人不讓我進門,肯定是因為怕自己的木屐踩壞了他的青苔。第二句寫敲門的動作,“小扣”二字體現了詩人的小心翼翼,從側面反應出他的愛春惜春。這兩句寫得中規中矩,如果繼續這樣的角度和筆法寫下去,這詩是成不了名的。

“一枝紅杏出牆來”上句是什麼?僅7個字說到了點子上,發人深省

第三名詩人靈光一現,寫活了滿園春色,把那枝出牆的紅杏寫得很是調皮。這兩句詩人運用的是以小見大和擬人的寫法,讀人印象深刻。而之所以我們後來會將此句引申到女子不守婦道這件事上,主要就是這“春色滿園關不住”作者挖了“坑”。

這種寫法其實並不是葉紹翁首創,此句是從陸游的詩中化用而來。陸游的詩名叫《馬上作》,同樣是寫春景的,原句是“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因為陸游的前一句已經點明瞭,他寫提楊柳,那句中的“春色”也自然讓人不會多想,後一句的紅杏出牆頭,也就不會理解錯了。

“一枝紅杏出牆來”上句是什麼?僅7個字說到了點子上,發人深省

但葉紹翁為了在前人的基礎上寫出新意,非要用“關不住”3個字來形容滿園春色,這就不得不令人想很多了。事實上,早在葉紹翁之前,文壇就已經有人用“春色”來形容女子的嬌容。比如柳永就在《梁州令》中寫道“一生惆悵情多少,月不長圓,春色易為老”,這裡的“春色”就是形容女子的。葉紹翁比柳永年紀小不了多少,柳永詞當時那麼風靡,他應該不至於沒聽過,非得這樣寫是為了突出詩的意境之美,確實用“滿園春色關不住”比起用“滿園芬芳”等字眼美了太多了!

“一枝紅杏出牆來”上句是什麼?僅7個字說到了點子上,發人深省

因為葉紹翁這首詩,讓“一枝紅杏”擁有了特殊的意思。這當真是不能怪我們想太多,確實是這首詩本身暗示性太強,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