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葷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痰溼的?愛吃肉的都看看

人胖了,有個醜名字:痰溼胖,人如其食,你吃什麼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體質,改改你的飲食習慣吧。


1


常年吃肉多,變成痰溼醜


現代營養學非常強調肉蛋奶營養均衡攝入,超市中的肉類品種豐富,吃肉已經是家常便飯,與以前生活不同的是,我們的營養每日超量攝入已經是常態,這就是造成了很多人體重會超標的原因之一。


“食葷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痰溼的?愛吃肉的都看看


我認識一個女生,屬於肥胖體質,特別愛美食。到什麼程度呢?各種好吃的好喝的,她每天都在吃。看她的朋友圈,美食確實很養眼,更養了身體。高熱量的肉類和飲品不斷進入她的身體,近10年來,她的體重從未到達正常標準。


超重,意味著健康風險增大,果不其然,最近,她的體檢出了問題,血脂和血糖超標,需要進一步確診治療。


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她開始了定期運動,減少主食和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了。這回朋友圈裡曬的,基本上都是玉米、粗糧飯和蔬菜,以前那些奶茶、咖啡、甜甜圈、烤肉、涮火鍋很少見了。


身體的狀態從一個極端,進入另外一個極端。如果身體也會說話,它一定意見很大。


2


中醫怎樣看待體質的?


中醫將人的體質分為平和質、陽虛質、氣虛質、痰溼質、溼熱質、陰虛質、瘀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


上面說的肥胖例子,放在中醫體質的系統裡,可以稱為痰溼質。這類體質有什麼特點呢?


痰溼體質是水太多了,主要和脾臟功能相對不足有關。


人體中存在著“津液”,也就是水份。


痰之本,水也,源於腎。 ——《黃帝內經》


一個人經常愛出汗,說明是體表津液不固,愛流失掉。一個人經常口乾舌燥,說明津液不足,或者損傷得比較多。


“津液”與“痰溼”有著很大的聯繫,“津液”是“痰溼”生成的基礎:


若一個人的陽氣不足,液就不能被氣化,液的量多了,就容易形成痰。


若一個人的陽氣太足,也會灼熱液,煉成痰。


“痰溼”這種東西,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形成,不像吹風了會馬上感冒咳嗽那麼快。


它的特點是:愛往下走。比如腿、小腹部。


我們看一個人的小腹比較大,腿比較粗,那麼與痰溼就有關係了。痰溼會導致一些疾病,比如:甲狀腺腫大、脂肪瘤、眩暈、高血壓、糖尿病、單純性肥胖、不孕症、月經不調等。


痰溼質的症狀:舌苔白膩,面色恍白,個別人有點浮腫, 大便軟或黏,小便清長。


3


日常飲食,有哪些會助長痰溼?


首先,就是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主要指肉類,羊肉、雞肉、鴨肉、豬肉。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的飲食以這些為主,主食為輔,這樣的飲食結構在10歲以內不會帶來很明顯的疾病,過了10歲就比較危險了,會增大患糖尿病的風險。如果是成人,有這種飲食習慣,患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風險非常高。


戒不了肉食的饞,怎樣減輕其害?


有些人“嗜肉如命”,吃肉就像吃糖一樣,幸福得不得了。一頓不吃肉,三天沒精神。這該怎麼辦呢?


一個方便的辦法就是餐後吃點山楂消化肉食。


“食葷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痰溼的?愛吃肉的都看看


山楂味酸而微甘,能補助胃中的酸汁,故能消化飲食積聚,以治肉積尤效。——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喜歡冷飲,尤其是加了冰的。這樣的飲食習慣,會把胃裡那點“小火苗”給澆滅。


我10歲左右的時候,曾經愛上家裡冰箱中的冰棍,每天都在吃那些自制的冰棍。有一個暑假,我的胃,裡面全是水,拍一拍肚子,跟我們挑西瓜拍出來的聲音一樣“砰砰砰”,晃一晃肚子,能聽到裡面的水聲。吃進去的東西,根本消化不了,後來就吃不下東西了。


我不吃不喝,難受了整整一個暑假,人暴瘦。為了把胃養好,家裡給我買了很多牛羊肉的胃,我又吃了好幾個月,快吃噁心了。胃裡的陽氣才算養了點出來,能正常吃飯。但是,從那以後的20年裡,我的體重都無法達標。


最後一點,就是情緒低落,愛抑鬱。痰溼這種東西,也很愛跟抑鬱在一起,抑鬱很大程度是陽氣不足的表現。


痰溼也是,這樣痰溼與抑鬱就成了“好朋友”。抑鬱的人有個很大的特點:不愛動,喜歡靜,在一個地方靜靜地待著。


要想讓陽氣振奮起來,就需要動,運動。散步、打球、爬山、郊遊都是好辦法,最大程度的接觸大自然。每天2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堅持一段時間後,抑鬱就會有很大改善,痰溼之氣也會減少。


從上面的成因中也不難看出,要想改善痰溼體質,主要是少吃高熱量的肉類食物,杜絕喝冷飲,讓脾胃之氣振奮起來,最後運動起來。當然,從飲食習慣入手,改善體質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也許1年,也許3年,或者更長,貴在堅持。


痰溼容易堆積在腹部,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小腹有點大,腰有點粗,胃口和腹部感覺脹脹的,大便也不通暢。正好給痰溼體質創造條件麼,這個時候,也可以通過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蠕動,加快排便,這樣大腹便便就不會找上門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