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幾年級,成績就定型了?又是幾年級拉開差距的?

文a嬌


可以這麼說吧,小學生是不存在成績定型一說的。至於說拉開差距,三年級是個臺階,六年級又是一個臺階。

下面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問題,小學階段學習的知識點還是相對比較少的,科目也就是語數外三門,即使偶爾一階段成績不好,也好查漏補缺,很快就能給孩子補上來。現在的小學生家長,幾乎都是8090後,小學生作業還是能夠輔導的,實在教不了,送去培訓機構也是可以的。

如果家長關心到位,一直關心孩子學習,也經常同學校老師溝通,孩子成績就不會差的,偶爾有什麼問題,也能及時發現。

你說的孩子成績定型,確切地說,是由於家長忙於工作或其它原因,忽視了孩子學習或者直接不重視,孩子於是變得比較散漫,作業也不能及時完成甚至直接不做,老師在班級群裡點名批評,可是孩子父母根本沒時間看或者根本不在群裡,可想而知,次數多了,有部分老師就直接不管不問了,把這個孩子放棄了。畢竟孩子是你自己的,你家一個兩個孩子你自己都不用心,老師一個班帶幾十個孩子,想管也管不過來啊。在這裡我必須替老師說句公道話,有些家長就感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可以了,剩下就是老師的事情了,忘了孩子究竟是誰的了。

我家孩子班裡有個男生,一二年級成績中等,三年級直接倒數,四年級上學期成績也沒啥變化,還是班裡倒數。有一天這小男孩姑姑在班級群裡給這男孩子請假,說他媽媽去世了。

原來這小男孩的媽媽在她上二年級時候就生病了,這些年他爸爸一直帶他母親到處尋醫看病,小男孩就一直跟奶奶在家,家裡發生這種事變故,父母肯定無暇顧及孩子上學,奶奶年紀大了也不認識幾個字,只能簡單照看下孩子,洗衣做飯送他上學,小男孩的精力也不能用在學習上,上課經常走神,課後家庭作業老師都是發在班級群裡,小男孩不知道也就不做,成績哪能好得了啊。就這樣一直到他媽媽去世。

後來他爸爸為了掙錢還債去了外地打工,他就委託給姑媽扶養,他姑媽對他照顧比較仔細、上心,經常在班級群裡和老師溝通孩子狀況,這小孩遭受家庭鉅變,學習態度比以前也好了很多,每天也能按時完成作業。到了下學期,成績就回到中上游。今年五年級放寒假前期末考試,這小男孩成績已經衝到班級第9名了。

所以說,孩子的成績好不好,完全取決於兩個方面:1、家長有沒有真正關心孩子學習?2、孩子本身有沒有認真學習?

做到這兩點,孩子成績不可能差,更不存在你所說的定型。

至於孩子成績拉開差距,第一個分水嶺就是三年級。畢竟一二年級內容簡單,每次考試,好多班級平均分都能達到96——98分。三年級開始難度加大,知識點多,語文開始考作文。平時沒養成讀書習慣的孩子,語文成績就開始變差,數學難度增加,知識點也開始變多,許多孩子家長管教不嚴,做作業不認真或者直接不做,憑藉小聰明就不管用了,考試時成績就會出現兩極分化,考滿分的也有,但很少;不及格的,開始大量出現。

一至三年級,如果家長沒有嚴格要求,把孩子學習習慣、閱讀習慣培養好,貪玩不認真做作業的話,四五年級,孩子會越玩越想玩,成績越來越差。年齡越來越大,部分女生開始進入青春期,開始有了自主意識,家長即使想管,也開始變得吃力。孩子上課時聽不懂就會不想聽,惡性循環;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學起來就會很輕鬆,這些家長對孩子學習都有自己的規劃和目標,為了讓孩子能考上好中學,私下也會給孩子開小灶,加深難度,或者上各種提優補習班,這樣一反一正,導致六年級孩子成績兩極分化特別嚴重!

所以,一個學生成績好壞,取決於每個家庭對孩子學習的關注與投入。希望能幫到你。





加油兒女初長成


我是過來人,獨自帶一女,從2歲不到一直跟隨我,今年16歲,正上初三,明年中考,故有一定經驗,與大家共享:小學1~3年級是養學習習慣階段,重點要抓二方面,第一要求孩子字要寫端正,終身享用,尤其中考、高考考完後,都是電子閱覽,字不端正,電子產品辯別不清就不給分;第二要求孩子每天要學會靜下心來看書,慢慢來,先讓孩子做作業前看十分鐘,做完作業再看2o分鐘,每天養成看半小時書,不一定是教科書,課外書也行;小學4~5年級是讀書的分水嶺,尤其是4年級下半學期已看得出來孩子的成績好壞,家長一定要抓住這一年的學習,必要時讓孩子上小堂課或一對一課外輔導,要找對老師;小學6年級是鞏固小學知識點,為”小升初”備戰衝剌!


一個老男人7o


我當過老師,我的看法是:小學關鍵年級是三年級、五年級,這兩個年級學生如果學輕鬆且成績都在90分以上,後面發展相當喜人。初中則在初二是關鍵年級接著是高二年級也是關鍵年級,這兩個年級如果學生都能80%以上(指各科成績)。則考大學本科基本上沒有了障礙。要說那個年級學習成績定型,誰都說不準!


做個老實人ye


小學幾年級,成績就定型?我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定型一說,很多人說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我覺得有道理,但是也不是絕對的。

前幾天去朋友家玩,剛好他家鄰居也在,順口問了一下我家孩子是不是送去補課了。然後讓我別把孩子逼的太緊了,他說了他家孩子男生,小學成績一般,也給孩子補過課,去了沒幾天,孩子就不願意再去補課了。他們拿孩子沒辦法,索性順其自然了,一直到小學六年級,成績還是一般甚至偏下。直到上初中他家孩子突然自己想學習了,誰也沒想到他家孩子成績一下子躍進年級十幾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名列前茅。

他說的另外一個女生,小學成績一直很優秀,每學期都是三好學生,但是到了初中,這個孩子的成績一直在下降,到現在初三,成績已經淪為差生了。

我舉這兩個例子並不是針對所有人,只能說小學成績的確帶有欺騙性,而且只是少數孩子可能存在逆襲,大部分孩子小學基礎好,初中高中也不會差。但是絕對沒有你所說的定型一說,我認為學習到什麼時候都不晚,只要你想學習,並且找對方法,逆襲不是沒有可能。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2227968796819504"} --}

陪讀媽媽談教育


成績定型其實是個偽命題,不要說小學了,哪怕到了高中也不一定。

我弟弟就是個典型例子,小學成績馬虎說的過去,到了初一成績也還可以,到了初二因為貪玩,成績直線下降,到了初三努力趕了一年,又考上省重點高中,到了高一成績也還不錯,高二就又掉下去了,到高考只考上了專科。

所以用心成績就會好,不用心成績就會掉,不存在定型一說。

如果非要說小學,個人感覺三年級以前都不會有特別大的差距,基本都能保持到90分左右,哪怕差點也能在80左右,但四年級到六年級就是分水嶺了,成績好的基本還會保持在90以上,成績中等的就在80左右,差的就掉到60以下了,這個趨勢越到高年級越是明顯。

當然這個理論不排除有人天生就是讀書的料,有些人根本看不到他學習,但成績就是好[捂臉]


該用戶名無法顯示


成績是不會定型的,但是會有分層。分層就很明顯了,一二年級大部分都差不多,三年級開始逐漸分層,到了五六年級基本上好中差就分得很明顯了。到了初中一部分中等的會開竅了突飛猛進,當然也有小學挺好的初中就不行了掉下去的。但是一般來說,小學基礎比較差的就很難提升了。


七天寶寶


回想童年,我是小學二年級定型的。一年級語文很好,數學很差,到二年級老師把我一陣修理,基本就小學一直第一了,初中最初也是第一,後來到鎮上讀初三人更加多了,就不能第一了,但是,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有精彩之處,都會讓有的老師主動來認識我是哪一個。


漫遊57758529


小學階段不會定型,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必需的學習能力,什麼時候都可以奮起直追!

我小學沒有讀過一二年級,但是父親用半年時間幫我養成良好的習慣,後面也就穩穩的不會掉隊。

學習出現掉隊的深層原因是,孩子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不能跟上預設的進度。

比如語文,到了小學三年級,課文的長度一下子增加了,而學習的時長還是那麼多,如果孩子在一二年級沒有掌握識字、寫字的能力、沒有打好閱讀基礎,那麼到了三年級本該讓這些蓄勢已久的能力發揮作用的時候,孩子認字還有困難、閱讀也很慢、孩子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識字、閱讀,這就從根本上“拉了後腿”。

所以,只要給孩子建立好的學習能力框架,學習永遠不會定型!


淺叔熬雞湯


我覺得別的學科掉了都可以迎頭趕上,唯獨數學…真的是一個慌神下一節課的東西你就看不懂了…我五年級的時候因為一個老師特別偏心,所以我就不喜歡他,然後成績就跟不上了,後面的就再也不跟上,初一的時候第一次測驗還能及格…後來因為經常換老師也就聽不懂了…就再也跟不上[淚奔][淚奔][淚奔]到高中基本上都是睡過去了,不是不想學,是後面學了都不懂,索性放棄吧。學渣就是學渣的命


剪愛6601851


成績不存在定型的問題,特別是小學階段一二年級就是養習慣,適應校園生活的階段,在這期間,每個孩子之間不容易看到的差距,那麼從成績上來看,三年級是小學階段很重要的轉折期。在一、二年級時的成績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騙性,當然如果優異的成績是建立在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上,那麼在三、四年級掉隊的可能性不大。說其具有欺騙性,是因為在一、二年級時老師都是“慢鏡頭”式教學,很多基礎的知識都會反反覆覆地講解,即使上課偶爾開開小差,也不大會影響學習的效果。

但是到了高年級,所學習的知識量也會增加,老師會在斟酌全班大多數人的接受能力的基礎上,不再像一、二年級時那樣“磨洋工”。這時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就很容易因為上課時的分心而造成所學習的內容掌握不牢,長此以往也就會導致成績下滑。而當明顯見到成績下滑時,可能已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1、語文: 三年級是小學語文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語文課文由原來的文字簡單、情節單純轉向課文內容有一定的深度,字詞也逐漸成為幫助讀通課文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重點了。在這個時期,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2、數學:三年級數學的學習需要加強孩子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三年級是每位小學生成績拉差距的重要一個階段,要想跨過去,在一二年級就應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進入中年級後才能學得輕鬆一點。想了解兒童學什麼、想什麼、做什麼,記得關注我,邱爸爸說。我們有學科知識、兒童教育、兒童感統與心理、兒童博物學等,和你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