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50歲以上農民,仍要硬著頭皮繼續打工?

新大風歌


作為一個農民50多歲並不老,在農村即使你60、70、甚至80歲只要能動你就要幹活!



道理很簡單,你要生存要生活。在城裡工人到這個年令差不多也快到退休年令了,工人退休後可以悠閒的去享受生活,為什麼?因為他們有專門的退休金,生活可以無憂無慮。而農民沒有這種待遇,他們要吃飯要生活,那一樣離了錢也不能活!他們病了,要忍著!他們寧肯死了一了百了,也不願讓子女們跟著受連累!他們難道不知道享受生活?大錯特錯!農民們只所以年令再大也要硬著頭皮去幹,完全是生活所迫!他們要供孩子上學,他們要贍養老人,他們要為兒子娶妻生子,知道嗎?供養一個子女到大學要花費幾十萬!為兒子找個老婆沒個七八十萬到不了家!他們不硬著頭皮去幹行嗎?50多歲大多單位都不會要的,他們去的都是年輕人不願乾的髒活、累活、危險活,一年年在外風餐露宿加班加點的幹,為的只是家人能過的好點,再好點,這樣他們即使幹到死也會含笑而去!這就是善良純樸勤勞的中國農民!



農民要改變這種處境除了黨和國家去關心重視外,更多的是要教育下一代重視教育,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有知識有技術,才能更好的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句話,有錢了日子過得就不會辛苦!



我是雲夢蒼生,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各位滿意,謝謝大家!


雲夢蒼生


我也過50了,繼續打工中。我這個崗位的上任快70了,她也還在工作。我在17年接替她的,彼時她己65歲了。所以說硬著頭皮,我不是瞭解什麼意思[我想靜靜]。我公婆80+了,釆油茶子,摘茶葉等,種菜就小兒科了,不讓他們去,跟你急。我婆婆個子小,身體還不是很好,我經常對她說,你賺200元,還不夠買藥,她笑笑說,好,明天不去了,劃重點,是明天不去,後天又去了


東陳章望


現在建築工地上的民工,基本上是60、70年代的人,80後很少,90後更稀少。他們年輕的時候,春秋在家務農,夏冬則外出務工,已經形成傳統了,別的技術也不會,因此為了養家餬口,還是要去工地上打工的。50歲以上的民工,雖然子女長大了,但這些子女多數在城市裡安家,生活壓力更大,照顧父母也是力有不及。做父母的為了給子女減少負擔,給自己掙養老錢,同時給子女留些遺產,也只能去工地上打工了。

80後、90後的青壯力,多數進工廠工作了,畢竟工廠比建築工地要輕鬆些,不會熱到,也不會冷到,沒有風吹雨打。工廠一般不招收50歲以上農民,因為培訓不方便,同時工作效率也會下降。建築工地不是技術密集型企業,而是需要更多的勞力,模板工、鋼筋工、混凝土土、架子工、裝修工、水電工,需要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只要有人帶著幹,就沒有不能幹的。搶工期的時候,不是看你技術有多高,而是看你人多不多,人海戰術在建築工地上是可行的,因此建築工地招人不挑剔。

現在為了建築施工安全,保障農民工安全,建築企業也開始限制年齡了。工地上男性不得超過55歲,女性不得超過50歲,超過年齡的民工一般不要。這個政策讓建築企業用工更難,因為很難招到80後、90後的民工。現在建築業流行裝配式施工,用工量減少,機械化率提高,可以預見,以後工地上的民工數量將會更少。

50歲以上的人還去打工,主要是為了生活,如果能不工作,誰願意去打工呢?很多子女不但不能補貼父母,還需要父母幫著還房貸、車貸,這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在家裡種地,基本上是收不抵出,與其在山中種地,不如出去打工,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大秦鐵鷹劍士


農村50歲的人,基本上還是壯年時期,也就是說正是年富力強的大好時期!說真的,現在農村70歲左右的人,還在外面打工的大有人在!現在的物價居高不下,特別是肉價,實在使人望塵莫及!還有如果沒災沒病,那還好說,但人一旦上了年紀,身體各方面都不如以前,只要去趟醫院,起碼幾百上千!不設法出去打點工,錢從哪裡來?這太正常不過了。


春意86719159


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農村從七十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第一次實行政策出身的都已五十歲左右了,而且孩子都三十歲左右,他們都有一家子人了。為了不給孩子們增添負擔,只好出去打工攢點養老錢!這就是那些狗屁專家嘴口亂噴的農村五六十歲的老人都去打工,不知道老了享福的原因!


沈國華15


為了兒子能找到老婆,農民的我借錢欠債花大幾十萬塊錢建房,然後兒媳找著了,又要幾十萬娶進門,建房帳沒還完又欠新債。又還有一讀高中的女兒要花錢,無奈,快滿六十歲的我還得四誨漂泊打工,工地上什麼最苦最髒最累最危險的高空作業活都幹,並且有風溼腿疼的病都堅持著,在外伙食再差也捨不得買副食充飢,捨不得買衣穿。這一切為了啥,為了兒女為了家。因為啥,因為咱是農民,不付出皿汗就沒錢花


不想虛偽


本人今年五十一,腎結石重度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為了生活(生存)還得硬著頭皮幹工地!做個保安兩三千塊一個月,夠交水電費還是夠買油鹽??兒子剛成家,正謀求立業。母親七十多正需兒女盡孝。上有老下有小,不硬著頭皮幹還能怎麼樣?難不成去上吊??生活就是這麼個模樣,希望在明天,明天會更好!為了家為了子孫,天大的苦都甘願承受!


誰是我36


農民何來的退休之說,幹不死就往死裡幹,知道生命的最後歷程,他們可能還在擔心家中田裡那幾分事,這是中國大部分農民的真實寫照,靠目前的農村養老真的能給他們養老嗎?

五十歲時,快三十歲的兒子剛結婚,家中買房以及孩子結婚花費的錢已經掏光了半生的積蓄,或許還背上了不少外債;孩子每月的工資在支付房貸、車貸以及養家餬口之後也基本所剩無幾,靠孩子養老也不現實,只能自己繼續幹,賺點養老錢。

六十歲時,孫子輩陸續出世,孩子們的家庭開銷也開始增加,房貸、車貸、育兒、養家餬口等等,看著孩子逐漸斑白的頭髮,想想還是幫孩子一把吧,拿出自己的棺材本,讓孩子的日子過得輕鬆些,自己還能幹,還能賺點。

七十歲時,孫子輩也基本成人,孩子們也快人生過半,操心完兒子又開始操心孫子;擔心孫子娶媳婦,擔心兒子身體;高速發展的世界對他們已然陌生,面對陌生的世界,何來的安全感那?那還是給孩子們留些錢吧,畢竟無論啥時候錢都不能缺。我還能繼續幹,我的孩子還是需要我,我不能成為他們的負擔,我給他們的遺產不夠多………

面朝黃土背朝天,我們最淳樸的父輩,最簡單的願望,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最後,推薦一部電視劇:父愛如山。


瓦倫木


如果經歷足夠豐富,人會對生活有更多的理解,也會有更多的包容。


50歲以上的農民仍要硬著頭皮打工,當然是因為生計所迫,如果經濟條件足夠寬裕,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地打工呢。


農村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普遍比在老家務農的要高,當然會選擇外出務工;


另外,雖然國家在農村養老保險這一塊已經在下功夫,但目前為止保障還遠遠不夠,他們當然還需要繼續攢錢為以後的養老做準備。


還有些家庭是因為要給到城市裡買房安家的孩子攢首付或者房貸錢。


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如果有得選擇,誰都希望在五十多歲的時候開始計劃退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


但每個人的境遇不同,見得多了,也就慢慢懂了。


遇見梅花落


都要像馬雲一樣,都去弄網絡,誰願意去當農民工,要是有錢誰不願意坐在屋裡打著手機遊戲玩呀!農民工別說五十歲,就是再過十年還得當農民工,有什麼辦法嗎?一個字窮,這就是中國人,我們農民也得活著,我們沒有人家那樣的腦子,只能用肩膀扛起這份對家的責任,對國家的忠誠,毫無怨言,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是我們農民工的驕傲,沒有付出永遠沒有回報,這是萬年不變的事實,用我們的雙手去回報我們的母親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