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編內與編外,對比薪資待遇與福利保障,職稱評審有何不同

每年的教師編制入試都讓眾多考生擠破了頭,幾百人競爭同一崗位更是常見,編制教師相對非編制教師到底有什麼優勢呢,這兩者的區別又在哪裡。

首先我們瞭解下什麼是編制:

編制通常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制定,財政部門據此撥款,通常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說的通俗一點,編制就是一種分配製度,這種制度讓編制人員不僅能享受整個國民收入的優先分配權,這種制度還把工作的人權,財權,事權分離。人權歸於國家,有編制的人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真正能夠辭退這個人只能是國家,所以除非違反國家相關法律,否則很難被辭退。財權,作為一名有編制的人員,你的工資不會經過你的直接領導同意,是由財政局直接打入你的卡上,你的領導根本沒有任何權力克扣你的工資。然後就是事權,作為你的直接領導,他對你只有事權,也就是說,他叫你做什麼,你必須服從命令。

教師編內與編外,對比薪資待遇與福利保障,職稱評審有何不同


教師編內與編外,對比薪資待遇與福利保障,職稱評審有何不同


1、編制和非編的具體區別

第一、有編制可以調動,有相應的職稱工資並可以晉升,退休後享受相應的社保和職業年金。

第二、無編制的學校教師往往屬於臨聘人員,無法晉升,無法調動,即你只屬於某一學校臨聘人員,往往也無職稱,更無職稱工資,退休後的待遇按照與當初所在單位簽訂的合同處理。在私立學校中,因學校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必須幫其工作人員繳納社保,所以退休後一般享受社保待遇。在公辦學校中的臨聘人員,因為財政困難等原因,一般不幫其繳納社保或者只繳納部分如工傷保險。

在一個論壇上,上海的一位小學校長也談到,民辦小學教師面臨同樣的問題,很多民辦教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裡,沒有事業單位編制,地位與公辦學校教師不能比,這種民辦和公辦的不同處境,被民辦教育者稱為“體制內”和“體制外”——進入公辦,就是體制內,而在民辦,就在“體制外”。實行義務教育的民辦中小學和公辦中小學,都是“體制內”學校,而那些實行教育培訓的學校(教育機構)才是嚴格的“體制外”學校。同樣,進行學歷教育的民辦高等教育和公辦普通高校,也是“體制內”,而承擔高等非學歷教育培訓的機構才是“體制外”。以公辦和民辦,而非從事教育的性質來劃分教育,表明我國民辦教育被歧視的問題很嚴重。說到底,民辦和公辦學校的差異,不是“體制內外”,而是有無編制——公辦的學校教師,享有事業編制,隨之薪資待遇、社會福利保障,以及職稱評審就不同。

2、編制教師的優勢

有編制和沒編制的差異:

第一、身份不同,有編制的就有身份,沒編制的就統稱臨時工;教師的編制屬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享受事業單位工作待遇。

第二、待遇不同,雖說現在醫院和學校正在改革的取消編制,但是你打聽一下,有編制和沒編制的雖然工資差不多,但是社保就差很多,有編制的社保繳多,沒編制繳的少;有編制的教師工資組成由基本工資、津補貼、職稱工資等組成。職稱工資可以隨著職稱升高而升高,工齡增加,工資也增加。無編制人員工資固定,在職稱晉升和工齡方面,一般無法保證。近幾年雖然在改革,但實際操作中仍然與在編老師存在很大差異。

第三、在發生變故的情況下,有編制的教師工作更有保障,更穩定,可以調動。沒編制的優先被裁;

第四、有編制教師可以做任課老師、班主任、行政人員。無編制教師最多可以當任課老師,其他沒有機會。退休後的待遇不通。

編制的作用,在給人穩定的同時,也是一種政策工具,比如說在偏遠地方,編制是一個很誘人的制度,可以吸引人才留在當地,這樣說吧,編制是一種保障,一種對未來風險的準備,體制的優勢不在現在,在未來,在長遠的一生中。

教師編內與編外,對比薪資待遇與福利保障,職稱評審有何不同

3、編外教師能否評定職稱

兩者原則上是沒有關係的,非教師編制也能評教師職稱。但是每一所學校都會考慮到職稱評定時的名額問題,所以在評定的時候名額不緊張還好說,否則很少考慮編外人員,也就是說編外教師評職稱比較困難。

綜上所述,教師有無編制之間的待遇差別是很大的,考取教師編制帶來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小夥伴們還是多多努力去考取教師編制,爭取早日成為一個有編制的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