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糖葫蘆夢|佳作欣賞


北京的糖葫蘆夢|佳作欣賞


告別秋日的哀婉寂寥,當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時,寒冷的冬天便開始了。

很多文學作品都曾描寫過北京的冬天,其中我最愛的,是老舍先生筆下的北京,以其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北京冬天的凜冽、蕭瑟娓娓道來。依稀記得曾經學過一篇課文叫《北京的春節》,以孩子的視角來描繪冬日裡的北京。從那時起,北京的冬天在我眼裡便幻化成了一個個物象——色如翡翠的臘八蒜、衚衕裡的貨攤子、紅紅的燈籠與春聯,這一切都代表了老北京的年味兒。特別是那晶瑩剔透的酸裡裹著甜的糖葫蘆,每每在電視上看到它的時候,看著那紅豔豔的小果子,就算外面冰天雪地,也會感覺到一絲溫暖,在我心裡埋下了一顆對北京無限嚮往種子。告訴我,無論如何也要在一個明媚的冬天來到北京,來品嚐這鮮豔誘人的糖葫蘆,好好感受北京特有的年味兒。


北京的糖葫蘆夢|佳作欣賞


湖北的冬天和北京的冬天自然是不同的,湖北冬天之冷,是衣服永遠曬不幹的潮溼粘膩,而北京冬天之冷,則是如刀刮似的,浸入骨髓。

這是我第一次寒假旅遊,在一陣手忙腳亂的準備之後,我們終於來到了這裡。一下高鐵,冰冷的寒風迎面吹來,不出我所料,真的冷。到達住處後,我第一次感受暖氣,脫下羽絨服,只穿一件薄薄的衛衣,屋子裡竟如春天一般,吃完飯渾身上下暖乎乎的。這是作為一個南方人從來都沒感受到的。

爸爸提議出門逛逛,畢竟時間還早,逛一逛消消食。我們三人步行去了新街口,再往前走走就是德雲社了。我很興奮,曾經在某一段時間裡,我對德雲社以及相聲藝術表演有著極大的興趣,以至於那些比較有名的相聲演員我都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和他們的搭檔。大概是準備封箱的緣故,德雲社最近並沒有什麼演出,我們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片,便原路返回了。


北京的糖葫蘆夢|佳作欣賞


我們在路邊看到有賣糖葫蘆的,老北京糖葫蘆一向有名,買來一根嚐嚐。其實剛剛吃完飯,我並沒有很大胃口吃糖葫蘆,就想買來拍幾張照片。昏黃的路燈下,麥芽糖包裹著的山楂折射出晶瑩的光澤,玲瓏剔透。一邊走一邊咬下一顆,山楂很新鮮,稍微有點酸,而外面包裹一層糖漿又過於甜了,一口咬下去,酸酸的山楂刺激著唇齒,也刺激著味蕾瘋狂分泌口水。一口咬到底,山楂是軟的,而外面一層麥芽糖則是脆的,兩種感覺衝擊著口腔,連牙縫裡都是甜膩膩的。

在讀小學的時候,曾在一本書裡看到對北京女孩的描寫——冬日裡,她們大多穿著超短裙,腳上穿著長筒靴,往往手裡還拿著一串糖葫蘆,即便小臉凍得通紅,也旁若無人的說笑著。文字大概是這樣,畢竟時隔多年,這段文字留給我的記憶點就是這通紅的小臉和手裡的那串糖葫蘆。漸漸地,在我心裡,糖葫蘆便成了北京女孩的一個象徵,表面上堅強直率,其實內心裡柔軟似蜜。在我看來,爽脆可口的麥芽糖之於柔軟酸甜的山楂,就如同魏瓔珞之於甄嬛吧。


北京的糖葫蘆夢|佳作欣賞


走著走著,抬頭放眼望去,街邊掛起了紅燈籠,一串一串的,倒真的跟糖葫蘆似的。臨近春節,正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時候,紅燈籠一簇簇的,糖葫蘆一串串的,都是紅色,也都是這年味兒的象徵,每一個來去匆匆的過客都能在這甜蜜的年味兒裡流連忘返。

而如今,我也拿著這一串糖葫蘆,我的臉也被北風吹得紅撲撲的,也在路上跟我媽旁若無人的大笑著。

是啊,北京就是有這種魔力,無論你來自哪裡,都可以融入到這個城市裡,從各種角度來觸碰到這座城市的美好。



本文作者系湖北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