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螃蟹食稻成災,農民苦不堪言,卻成了皇宮之中的名菜品

吃大閘蟹是秋季舌尖的一大享受,唐代著名的詩人李白曾經在自己的詩文之中寫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都說第一位吃螃蟹的人必定是勇士,那麼這位“勇士”到底出自哪個朝代?蟹中極品大閘蟹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古代螃蟹食稻成災,農民苦不堪言,卻成了皇宮之中的名菜品

中國人最早的有關吃螃蟹的文字記錄是在《周禮》之中:“謂四時所為膳食,若荊州之魚,青州之蟹胥,雖非常物,進之孝也。”“蟹胥”指的是一種螃蟹製作成的肉醬。螃蟹在很長時間之內都是一種比較小眾的食物,在史料之中,還有鬧“蟹災”的記錄。螃蟹繁衍能力強,幾乎沒有什麼天敵,在田地之中挖洞橫行,損害農民的糧食,那場景就差不多是之前我們看英國大閘蟹氾濫成災一樣。

比如在《搜神記》之中有這樣的記載:“晉泰康年中,會稽螃蜞和蟹甚眾,覆野成災,食稻。”唐朝張騫也記錄下當時鬧蟹災時候的情景:魯城內的稻田都被螃蟹糟蹋盡了,人們還要組織捉蟹,農民們苦不堪言,還編了一首歌:“鹵地抑種稻,一概被水沫。年年索蟹夫,百姓不可潔。”一直到了明代嘉靖年間,上海還發生過一次大蟹災。很難想象現在視螃蟹為珍品的上海人,會任由它們在田間糟蹋糧食。這說明,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之內,螃蟹的數量是供大於求的,甚至有些地方的人並不知道它可以吃。

螃蟹難剝,但對於古代文人而言,螃蟹是秋天必吃的美味,在螃蟹最為肥美的季節,文雅之士還會以吃蟹為由相約聚會,一邊賞菊一邊飲酒,吃蟹吟詩兩不誤。

真正將吃蟹吃到極致的,還是要數江南文人。為了能夠風雅吃蟹,他們發明出了吃蟹八件套,袁枚在《隨園食單》之中說“美食不如美器”,說明當時的文人雅士們為了吃螃蟹,已經制作出了很多精美的專門器具。

那麼,大閘蟹又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三個字是從蘇州賣蟹人的口中得來的。古代蘇州只有早市沒有夜市,早上也沒有專門賣菜的菜場,賣菜之人會沿著街道擺攤,螃蟹攤位就在魚攤位之中。早市一般在午飯之前就會撤了,但很多人喜歡在晚飯的時候喝酒吃蟹,所以賣蟹人到了下午就會挑著擔子沿街叫賣:“閘蟹啊大閘蟹!”這種現象就被近現代小說家、翻譯家包天笑寫進了自己的文章《大閘蟹史考》之中。

古代螃蟹食稻成災,農民苦不堪言,卻成了皇宮之中的名菜品

根據他的考究,古人是不說大閘蟹的,而是說“螃蟹”或者“湖蟹”。“閘”這個字,其實是捕螃蟹的手法。捕捉螃蟹的人會一種專門的竹編的閘,將它們放置在螃蟹經常出現的港灣之間,他們會在附近放一燈火,天黑之時,螃蟹看到了霍光就會追隨著火光爬上竹閘。它們進去之後就找不到出去的路了,捕捉螃蟹的人只要在第二天將竹閘提走就行。

生長在江南地區的大閘蟹,其實就是中華絨螯蟹,是我國的特產蟹種。陽澄湖的大閘蟹久負盛名,被人們稱為蟹中之王。,明代的文學家、美食家張岱評價這江南的螃蟹:“不加醋、鹽而五味俱全。”

陽澄湖的大閘蟹因為水質優良,氣候適宜,甲殼脆而堅,肌肉豐滿,個體也很大。有人說陽澄湖的大閘蟹是“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青”。從色香味各個方面來看,都是其他湖區產的螃蟹所不能比擬的。

古代螃蟹食稻成災,農民苦不堪言,卻成了皇宮之中的名菜品

陽澄湖的螃蟹非常好分辨,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看起來威武萬分。它們的殼平滑而有光滑,肚子上的甲殼則是潔白晶瑩的。這些蟹看起來乾淨精緻,因為陽澄湖水質清澈,湖下面的豬鬃草將它們的殼洗刷得乾乾淨淨。它們的金爪十分有力,陽澄湖下面多是光滑的石頭和偏硬的泥土,所以陽澄湖的蟹站在鋼化的玻璃上面都能夠八足挺立,揮舞著兩隻有力的雙螯。

好蟹是有了,那麼歷史上的名流們又是怎麼吃螃蟹的呢?

上文之中提到,在周朝,人們會將螃蟹製作成蟹胥,也就是蟹泥。這個蟹胥其實是海蟹的肉製作出來,人們將螃蟹的肉剃出來,做成細泥,這是歷史上最早的螃蟹名品。到了隋唐時期,吃螃蟹已經是已經風雅的事情,而螃蟹的菜品也有了新的突破,比如一道菜叫作:“鏤金龍鳳些”,在《清異錄》之中記載,隋煬帝到了江都之時,官員們獻上了糖蟹,上面必會以龍鳳花雲貼上。

古代螃蟹食稻成災,農民苦不堪言,卻成了皇宮之中的名菜品

到了宋朝,出現了一種新的菜式名為“洗手蟹”,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這道菜是將螃蟹先洗乾淨,將活螃蟹加上鹽、酒、生薑、橙皮、花椒等等調味料醃漬而成,吃之前人們只要洗洗手就行。洗手蟹一度成為送往皇宮之中的貢品。宋朝人的確會嘗試奇葩吃法,他們還做出了一道菜名為“蟹釀橙”,就是將蟹肉裝在掏空的橙子裡面,然後灑上酒和醋,隔水蒸熟,這道菜也是當時宮中的名菜。

到了明清時期,有一道名菜名為蟹丸,根據清朝文學家朱彝尊《食憲鴻秘》記載,蟹丸就是將螃蟹的肉取出來,然後和著薑末和蛋清等等調料,搓成蟹丸,再放在竹筒裡面蒸熟。

蟹之美味,正如清代吃蟹名家李漁在《閒情寄偶》之中所說:“予於飲食之美,無一物不能言之,且無一物不窮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獨於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無論終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與不可忘之故,則絕口不能形容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