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改電視劇,範閒五個女人變一個,韋小寶仍是七個,為什麼?

一鶴高飛


《慶餘年》小說和電視劇的故事背景不同。

電視劇為了過審拔高了主角的價值觀。

小說中穿越的橋段,被改成了一位學生關於現代文明與古代思想的碰撞所寫的小說。

主角在劇中的人設就是現代文明的代表。

何為現代文明?

由於各個文明的發展進程不同,不同文化間存在著差異,所以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劇中的範閒所代表的顯然是現代的中華文明。

遵守法律,尊重人權,科學理性,道德倫理

一夫一妻制是現代文明發展的產物,是基於道德、人權從而上升到通過法律對人的一種約束。

作為現代文明的代表,範閒進慶廟不拜神,見慶帝不下跪,對待下屬如兄弟,這些都是現代文明思想的體現,編劇把小說中的感情線專一化更符合範閒的人設。

考慮電視劇觀眾的接受度

編劇不光要考慮小說原著粉,也要考慮沒看過小說的觀眾觀感,一個劇的主角是需要符合大多觀眾的期待的。

一個多情的主角是不被主流觀眾所能接受的,即使是在既定現實的歷史劇中,擁有後宮佳麗的皇帝依然會被刻畫出一個摯愛的存在,宮鬥到最後依然會是真愛勝出。

這也正是男頻小說ip在影視劇方面一直很難出彩的原因,男頻小說的主角多是有多條感情線的,因為美女配英雄,讀者愛看,感情線也是小說的內核之一,為了符合現代價值觀的過度改編會讓原著粉無法接受,也讓非原著粉看的雲裡霧裡。

《慶餘年》的編劇把小說的感情線改編的不算完美,也還算合理,這也是這部劇能夠受眾如此廣的原因之一。

至於為什麼《鹿鼎記》卻保留了感情線

韋小寶的人設就是“反俠”,肯蒙拐騙、溜鬚拍馬、貪財好色,與主流的俠義小說背道而馳,雖然“反俠”但最終還是做著俠義之事,對於這樣反主流的人設,感情線是錦上添花的,觀眾能接受他的人設自然也能接受他有多條感情線,甚至也不排除很多觀眾就是來看感情線的。


王嗶說


首先,要確定兩點:

①原著和改編影視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

兩者的過審機制、消費人群差異巨大。

②範閒“一拖五”和韋小寶娶七個老婆,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核完全不同。

換句話說:範閒娶幾個老婆,對劇情影響不大;

韋小寶要是從一而終,就違背了《鹿鼎記》這部作品中核心的“反俠”設定。

帶有“後宮”、“種馬”等標籤的網文,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吸引部分男性讀者,也會讓一些女性產生厭惡。


《慶餘年》小說和影視劇。

如果套用當下的“關鍵詞”搜索這一概念,《慶餘年》小說難免會被貼上“穿越”、“架空”、“歷史”等標籤,以便於推送給更多可能會對此類型小說感興趣的潛在讀者。


圖片來源於某點中文網。支持原創,從我做起。

既然有潛在讀者,必然存在潛在的、牴觸某部作品的讀者。

舉個例子:

“一男多女”的“後宮小說”、“種馬小說”,討好男性讀者的同時,不可避免的遭到女性讀者抗拒。

話說,司理理小姐姐真美啊……

而且,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必須要面臨以下問題:

如何順利過審?如何吸引更多的觀眾?

這也是影視劇“三方”(投資方、製作方、發行方),必須同時考慮的、重中之重的問題!

因此,《慶餘年》這部改編劇,由架空歷史變成了科幻劇;由“見一個收一個”的“輕後宮文”,變成了“任世間美女無數,我只愛你(林婉兒)一人”的主流價值觀劇!


海棠朵朵的率真與直爽,讓人印象深刻。

綜上,

原著中,範閒“一拖五”,是貓膩大神為了展示男主個人魅力,從而吸引更多潛在(男直)讀者的一種寫作手法;

電視劇中,“五個變一個”,不僅符合主流價值觀,而且不會引起大多數女性觀眾的反感。

正如開頭所說:

小說和影視劇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其過審機制、表現手法、面對的消費人群(讀者和觀眾)都不同。

因此,為了過審、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為了更貼合主流價值觀……《慶餘年》中的範閒,由五美齊享,變成了只愛一人……

《鹿鼎記》小說與改編劇。

如果按照出版時間將金庸的作品進行排序,我們不難發現:

金老爺子不同時期的作品中的主角,經歷了由“大俠”到“小俠”、再到“反俠”這一演變過程。

還是舉例說明:

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就屬於頂天立地的大俠!


一提到大俠,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郭靖夫婦。

到了《神鵰俠侶》、《天龍八部》中,楊過、段譽、虛竹等人,就少了那種心懷天下、保家衛國的氣魄,整天纏綿於人情世故、兒女情長。

可能寫了一輩子的大俠,有些厭倦了;可能是老年喪子,對老爺子的打擊太大;還有可能是老爺子已經達到了返璞歸真、大成若缺的境界……

總之,從《笑傲江湖》到《鹿鼎記》,老爺子的小說中,慢慢開始瀰漫著一股“反俠”的味道。



小說《笑傲江湖》中,明顯多了一股悲觀、蕭瑟的味道……

比如說令狐沖,他對名韁利鎖一點興趣都沒有。只想陪著心愛的人詩酒田園、笑傲江湖。

再比如韋小寶,貪婪市儈、聰慧狡黠,身上沒有一點點的英雄氣概。僅憑一句“好兄弟,講義氣”闖蕩江湖……

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一角,至今無人超越!

假設,

韋小寶不貪戀美色,像楊過一樣專情。

那麼,韋小寶這一人物的性格特徵就會和《鹿鼎記》的主題格格不入;老爺子用心打造的“反俠”形象,也會大打折扣……


江湖路遠,先生走好……

結語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範閒“一拖五”和韋小寶娶七個老婆的不同之處。


麗春院長大的韋小寶,愛情觀簡單粗暴:喜歡的女子,就拉回去當老婆……
  • 《慶餘年》中,範閒與多位紅顏知己的感情線,可有可無。是成為保持曖昧還是娶回家當老婆,完全不影響主角的人設,更不會影影響個故事的進程。改成“一對一”之後,容易過審不說,還能討好部分女性觀眾。(女性主義認為:女性絕對不是男性的附庸)
  • 《鹿鼎記》就不一樣了——大字不識幾個的韋小寶,“三觀”非常簡單:升官發財我想要;看見美女娶回家;混江湖要講義氣。如果少了好色這一條,韋小寶的整個“三觀”與人設,都是不完整的……

樂之者電影


你好,我是楊小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小說改編電視劇,《鹿鼎記》和《慶餘年》中同樣是男主和眾多女主,但兩者改編之後差別很大,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故事發生的背景不一樣

《鹿鼎記》發生的背景是清朝,主角生長的環境是妓院,在這樣的背景下,很難要求男主角清心寡慾,只愛一個。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從小看遍人清冷暖、男歡女愛的韋小寶,即使改編為電視劇,也無法改變他的出身和背景。唯一能夠和現代思維對應上的,就是:即使他有眾多老婆,他對每一個老婆都很關愛,也都足夠尊重,不會厚此薄彼。

《慶餘年》發生的背景是未來的未來,第一批人類已經滅亡、第二批人類正在成長。雖然還是在古代,可擁有現代思想的範閒,對待幾個紅顏知己的態度都是分明的。對於古代人習以為常的三妻四妾,範閒自己也在跟自己的現代思想抗爭。

二、男主角的人設和背景不一樣

《鹿鼎記》中韋小寶是從小生長在妓院,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清朝人。他沒有偉大的理想、沒有崇高的境界、沒有超越於時代的眼界,他只是一個清朝的小人物,憑藉自己的聰明,在亂世和政局動盪之中走出了一條不簡單的路。

他的思維是封建王朝男人典型的思維,三妻四妾對他來說十分正常,就像我們現代人認為一夫一妻是正常的一樣。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劇改編不會太違背原著,因為一旦將這點改編,這就不再是一個古代背景下的故事了。韋小寶再機靈,也不可能超越時代存在,編劇還是非常清楚這點的。

《慶餘年》中的範閒,是一個穿越到未來的現代人。他的思想是現代的,他的行為是現代的,他的眼界是現代的,他所有的一切都有現代的影子。他重回古代時,是以成年人的靈魂進駐嬰兒的身體這樣的方式。此時,他成年人的三觀早已定型,即使回到古代,對古代制度的很多方面也無法理解和認同。在這樣的背景下,編劇迎合市場,做適當改編是可行的,也是符合人物形象的。

三、編劇改編劇本,不是隨便改,而是為了迎合主線,為了突出主線

《鹿鼎記》的故事中,韋小寶的幾個老婆不僅是幾位女子,還是故事的推進器,她們身上的故事,和情節的推進密切相關。每一個人背後都隱藏著暗線。比如建寧公主,她的身世牽引出太后的秘密;神龍教聖女的故事,與康熙剿匪有關。編劇如果任意刪減這些女子與韋小寶的關係,對故事的發展很不利,可能造成故事情節不連貫等bug。

《慶餘年》的故事中,幾位女子與範閒的感情線,看起來與故事情節的推進關係不大,即使去掉感情線,對故事的連貫性影響較小。比如,北齊皇帝戰豆豆。本身戰豆豆與範閒的關係就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戰豆豆也不願意待在範閒的身邊做小女人。這是一個幹大事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只要處理好孩子的問題,她與範閒的感情線可有可無。再比如範閒的丫鬟。書中對這個範閒身邊最親近的丫鬟有很多描寫,但是與主幹線的故事關係不大,所以編劇從一開始就刪掉了這個丫鬟。我們看到,這樣做對整體故事的完整性絲毫沒有影響。

四、編劇對主流價值觀和市場的迎合

《鹿鼎記》故事發生在封建時期的清朝,價值觀可以和現代思想不一致,這是時代背景所致,編劇不需要迎合廣大觀眾的胃口,因為觀眾都明白。

《慶餘年》是一個穿越故事。帶有現代思想的人穿越到古代,學了一身的古代壞毛病,觀眾看了難免會心裡不適。費這麼大勁穿越就是為了做一個古代紈絝,你說這穿越還有什麼勁?那些偉大的理想呢?那些先進的思想呢?那些可以推進社會發展的神器呢?都化作泡泡,無影無蹤了。男主一心在古代撩妹,你說這電視劇改編出來,編劇會不會被罵沒腦子、種馬?所以,為了迎合觀眾,也為了符合當下的主流價值觀,做出適當的改編也是可以理解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兩部小說改編為電視劇後,男主與眾多女主的關係不同,是由故事發生的背景、人物設立的背景、主線推進的情況、對市場的迎合、是否符合主流價值觀等等幾點決定的


楊小蛋


這個我來發表下我的個人觀點吧!

首先,韋小寶的背景是發生清朝,在那個時候我們都知道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而對於韋小寶的設定是那種壞壞的痞子個性,所以在這個背景下,韋小寶有七個老婆對於影視劇來說也是很正常的。

然而慶餘年裡範閒的設定是擁有現代人記憶的一個角色,所以我們知道我們現在都是一夫一妻制的,而且範閒在劇裡顯示的是一個正面形象,如果一個擁有現代記憶的正面形象角色,卻安排了個三妻四妾,這顯然有點違揹我們現在的規定


壹步電影


我覺得主要是為了迎合觀眾口味,以及作者本身要傳達的故事內容。

《鹿鼎記》電視播放的時候是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金庸當時名氣已經很大,在電視劇上映的時候,《鹿鼎記》已經揚名四海,而且武俠小說的觀眾主要是男性,這個時候亂改編觀眾不會同意,韋小寶和七個老婆的故事貫穿著整本書,基本也沒法改動。另外改編電視劇必須經過作者同意,《鹿鼎記》是金庸先生集思想大成的一本書,七個老婆是對理法,制度的思考和突破,改編金庸先生不會同意的。

《慶餘年》就不同了,原文是網絡穿越爽文,男性觀眾較多,穿越文找幾個老婆很常見,網友最喜歡yy了,這樣寫比較迎合觀眾口味。但是改成電視劇就不一樣了,看電視的女性觀眾較多,霸道總裁愛上一個姑娘才符合她們的口味,霸道總裁要是“博愛”了,估計會被噴的體無完膚。而且《慶餘年》主人公最後和誰在一起並不影響故事主線,後宮文也不符合現在和諧社會,被改了很正常。

純手打,希望能喜歡,謝謝!


航海家123


作者強勢不強勢問題,金庸小說改動一直不算大,其他古龍和黃易的,改動的除了名字一樣,其他可以說是新的作品了,貓膩跟他們比,又算的了什麼


長樂人仕


為了過審是很大一個原因吧,另外,我猜的,閒扯淡的,這個電視劇肯定是女生追的多,不好把女生的地位弄的太低或者怎麼怎麼樣的,要讓女生觀眾的心理得到滿足,所以……我瞎猜的,瞎扯淡的


李小白話最可愛


要看是怎麼設定的,小說設定是穿越。

背景可以說是現代,現代修真實際屬於架空。

金庸寫的小說基本也是架空的,現代小說多個老婆。不太符合現實,穿越和重生的背景。只是因為重生和穿越前的劇情只是背景,類似從前和以前,古時候這類開頭。表示內容不是瞎想的,類似回憶錄。


散慮-逍遙


因為鹿鼎記香港已經拍過了,不好改了。


Jack4884720


這個我覺得應該和創作者有關,原創小說的作者有著他的思考和小說情節的需要,而電視劇的編劇及導演又有著他們的思考,以及電視劇情節的需要,畢竟創作的背景和麵對的受眾不同,有差別也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