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則,羸弱者的生存之道

故事二則,羸弱者的生存之道


01

一隻雪狐拖著長長的尾巴埋伏在草地邊上。

當老山羊帶著兩隻小羊來到草地上時,雪狐閃電般躥出,老山羊帶著小羊拔腿就跑。

很快,一隻小山羊掉隊了,雪狐緊追不捨,小山羊命懸一線,但是這隻小山羊卻勇敢地跑上了懸崖,在一處僅能立足的彈丸之地停住了。

雪狐看了兩眼近在咫尺的美味,失望地走開了,因為它明白,再往上爬有可能摔下懸崖,為了一頓飯丟掉性命,不值得。

就這樣靠著百折不撓的勇氣,三個月大的小山羊躲過了雪狐的追捕。

這是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上時常會發生的驚險場景。

這種絕壁求生的羊就是阿爾卑斯山羊。

在阿爾卑斯山上,生活著雪狼、雪狐、雪豹等肉食動物,但也生活著一種很普通的山羊。它們沒有長牙利爪,沒有龐大的身軀,沒有矯健的身手,它們拿什麼和那些肉食動物抗衡?

看似平凡的阿爾卑斯山羊,絕不平庸。在苛刻的生存環境裡,它練就了非凡的本領。它非常善於攀登和跳躍,攀爬能力很好,它的蹄子堅實,有彈性極大的踵關節和像鉗子一樣的腳趾,能夠自如地在險峻的亂石之間縱情奔馳,時速可達40公里。依靠頑強的韌勁,阿爾卑斯山羊敢於挑戰生存極限,通常棲息於海拔3500米~6000米的高原裸岩和山腰碎石嶙峋的地帶,是世界上生活環境海拔最高的哺乳動物。在這個高度,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阿爾卑斯山羊幾乎沒有天敵。

【啟示】那些羸弱的、沒有什麼特長制敵的人,請記住這句話:只要勇敢、執著,敢於挑戰自己的極限,我們同樣也能擁有自由的一席之地。

故事二則,羸弱者的生存之道

02

澳大利亞的動物學家戴維森,一直研究猴子的生活習性。一次,他來到亞馬孫河流域,將兩隻猴子帶了回去,分別關進兩隻籠子裡,每天精心餵養,並隨時觀察它們。

一年後,一隻猴子健健康康的,另一隻卻不幸死了。戴維森百思不得其解,按一般人的眼光,如果兩隻猴子一定要死掉一隻的話,死掉的應該是還活著的這隻。因為帶回時,死掉的那隻猴子又大又壯,活著的這隻卻瘦小羸弱。

難道只是偶然嗎?戴維森又進行了兩次類似的試驗,強壯的大猴子依然在一年內死去。

戴維森坐不住了,再次來到亞馬孫河流域,這次他索性住在了猴子非常多的巴西,經過半年多的觀察研究,他終於弄清楚了被關進籠子的大猴子必死的原因。

原來,凡是體大健壯的猴子,容易被其他猴子接受,它也樂於和其他猴子在一起,一旦有空,就在猴群中來往穿梭,同時還能得到其他猴子供奉的食物。這樣的猴子最怕孤立,一朝失去自由,被關進籠子,往往活不過一年。那些瘦小的猴子則不然,沒有同類願意搭理它們,久受孤立,也就學會了獨立。

【啟示】“鳴鶻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幹”,靜是一架無形的天梯,它能讓你站立於境界的高端。因為沒有包袱,羸弱者反倒能讓靈魂變得輕盈,內心獲得寧靜。“心輕者上天堂”,內心寧靜者也就能避開地獄,到達生命奇蹟的彼岸。

故事二則,羸弱者的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