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黑”抽絲剝繭解難題! 走近冰城人的“抗疫”管家

深夜,一個急促的電話鈴打破寧靜,“有一處路面電纜脫落,有險情,請速到現場勘查”。香坊區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31歲的孫曉龍和同事立刻出發,奔赴事發地點,“電纜脫落刮到了出租車還有行人,到達現場後我設立圍擋,你拍照取證……”

“白+黑”抽絲剝繭解難題! 走近冰城人的“抗疫”管家

無數個不眠的夜晚,作為城管指揮中心的值班人,應對突發狀況早已習以為常,事無小事,只要一個電話,30分鐘內到達現場,“白+黑”的日夜忙碌,抽絲剝繭找到問題主體,幫助市民解決難題。當然,在疫情發生後,香坊區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裡39名工作人員一直都在忙碌著……

香坊區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負責人徐越告訴記者,在疫情開始後,工作更加忙碌,轉辦百姓訴求、下社區巡查,此外還有準備隨時出勤,記者走近這群24小時忙碌的群體,每一個人話不多,眼神卻很銳利。

“白+黑”抽絲剝繭解難題! 走近冰城人的“抗疫”管家

2月17日,城管指揮中心接到舉報,在松海路一人行道上,出現生活垃圾,影響市民生活環境,尤其是疫情期間,垃圾的隨意堆放,對防疫留下隱患,工作人員立即出發、到達現場,“水果垃圾、蔬菜垃圾,有居民隨手丟棄的也有商家堆放的。”徐越說,他們為了縮短處理時間,首先通知社區、物業共同進行排查,在走訪了幾家商戶後,終於有了線索,傾倒垃圾的商家立即將垃圾清運走,並表示今後不再隨意傾倒,“我們的隊員需要走訪、排查,涉及商家就要耐心做工作,最後遇到實在無主的,區城管局也會第一時間義務清運乾淨。風雪無阻,全年無休。”在防疫期間,城管指揮中心的隊員們一方面對涉及香坊區20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範圍內的12319問題案件展開現場核查,對相關問題第一時間轉辦處理;另一方面依託業務職能主動對轄區內的小區、庭院環境衛生問題進行全方位再發現、再摸底、再督促,推動屬地辦事處、小區物業等單位進行落實整改。

自年三十至今,指揮中心已受理各類城管問題1327件,其中現場核查市城管局“交辦”案件及市民反映的城管案件共331件、主動發現新問題125個。

“白+黑”抽絲剝繭解難題! 走近冰城人的“抗疫”管家

從白天到黑夜,孫曉龍又是一個“白加黑”的連班,他已習慣了,巡查工作涉及區域範圍較大,所涉及的問題需要處理的更細,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環境衛生問題,最長的處理時間有12個小時。

東方欲曉,晨光熹微,同一個單位的甘清泉、隋永鑫匆匆在單位報個到,穿上大衣又要去下沉的社區了,測溫、登記,這些細碎、枯燥的工作,在這特殊時期,顯得尤為重要,他們總是說,“沒事,我能行”,體諒他的同事總說,“你歇歇,我來吧”。在疫情面前,總有一些人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但是知道他是為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