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的一個縣,前幾年撤縣設區,以所轄一個“鎮”命名

在湖南省是中部偏東地帶,有一個地方叫做株洲縣,也就是現在的淥口區。株洲縣是湖南省株洲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株洲市的西北部、湘江中游。境內綠江橫貫東西,湘江由南向北而去將株洲縣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湘江以西挨近湘潭縣,湘江以東的鄉鎮與多個縣市相鄰,南部毗鄰衡東縣,東南與攸縣相連,東部臨近體陵市,北部與株洲市郊區緊緊相連。縣域地形東西窄,南北長,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山、丘、盆地交錯,但丘陵地貌居多。

湖南省的一個縣,前幾年撤縣設區,以所轄一個“鎮”命名

這個地方氣候溼潤,全年降水量大,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合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長,為湖南省有名的農業縣。此處地理位置優越,在古代就是湘東地區的門戶,是中原地帶通向廣東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現在的淥口區也是處於長株潭城市群南緣,在株洲市提出的“一核一圈一廊”發展計劃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淥口區現在管轄著8個鎮,總面積達到了一千多平方千米,人口達到了三十五萬。是湖南省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縣。

湖南省的一個縣,前幾年撤縣設區,以所轄一個“鎮”命名

說起株洲縣的建縣歷史,它並不是很長,在1951年之前,株洲一直就是隸屬於湘潭縣管轄。到了1956年3月,株洲才成為湖南省的一個地級市。一直到196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株洲縣,這時候株洲縣才正式成立。

株洲縣從1965年設立,一直到2018年撤銷,一共存在了五十三年。雖然株洲縣存在的時間並不算太長,但這個地方的歷史底蘊並不匱乏。

湖南省的一個縣,前幾年撤縣設區,以所轄一個“鎮”命名

在五代時期,這個地方就隸屬於當時楚國潭州的長沙府湘潭縣管轄。三國時期東吳曾在此設建寧郡,後置建寧縣,現在株洲仍有不少街名、橋樑、學校等是以“建寧”命名的,例如建寧街、建寧鄉、建寧幼兒園等。位於湘江邊上的空靈岸,是株洲縣著名的旅遊景區,一代詩聖杜甫曾在此留下不朽詩篇。此外,還有堂市鄉土城村的古城牆遺蹟,朱亭鎮的古街等都是株洲縣寶貴的歷史人文見證。

到了北宋時期,這個地方屬於潭州湘潭縣管轄;元朝時候又屬於天臨路的湘潭州管轄;明朝時隸屬於當時的長沙府湘潭縣;民國時期,隸屬於第一行政督察區湘潭縣管轄。

湖南省的一個縣,前幾年撤縣設區,以所轄一個“鎮”命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一開始屬於長沙專區湘潭縣管轄,一直到1951年,從當時的湘潭縣株洲鎮等地區,劃出了一部分設置了株洲市,這時候的株洲縣所在的地區屬於株洲市管轄。直到1965年,從當時的株洲市郊區劃出一部分地區,才正式設置了株洲縣,縣城的駐地在淥口鎮。到了2018年12月,株洲縣被撤銷,淥口區正式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