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鄉情,麻辣的滋味!村裡有辣條機,就去壓辣條吧,值!

火熱的鄉情,麻辣的滋味!村裡有辣條機,就去壓辣條吧,值!


“我咋還想吃辣條,咱也壓一點吧!”

和婆婆買菜路過壓辣條的人家,我又回想起剛才姑姑給我吃的辣條,味道還是很不錯,就比賣的辣條味道淡一丟丟而已。而且,就剩那麼幾根,我吃得很歡實。

姑姑讓我把僅剩的幾根吃完,我嘴上說著不要不要,手卻很誠實,剛放下的筷子,又不自覺拿起來,夾起辣條往嘴裡塞。

火熱的鄉情,麻辣的滋味!村裡有辣條機,就去壓辣條吧,值!


每次吃辣條,都能想起很多以前上學的事情,那些事情都是和辣條有關的。

初中時期,經典大辣片開啟了我的味蕾新世界。從此,彷彿無辣不歡。

高中時期,學習負荷超重,帶動了食慾的增長,還不到午飯時間就餓了。那課間十分鐘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教室就在小賣部旁邊)成了拯救飢餓的神。

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錢,要吃到最頂飽,口感還不要太差的食物。一包豫竹方便麵,外加一包5毛錢的臭乾子,是最佳選擇。

這個臭乾子當然就是辣條系列裡的一員,那段時期最愛的就是牛板筋、臭乾子,後來,親嘴片也上榜了。

火熱的鄉情,麻辣的滋味!村裡有辣條機,就去壓辣條吧,值!


火熱的鄉情,麻辣的滋味!村裡有辣條機,就去壓辣條吧,值!


這些辣片,輪流和豫竹搭配,閉上眼,能吃出饕餮盛宴的感覺。

那時,是親民價的辣片,拯救了囊中羞澀,卻又食慾膨脹還饞嘴的窮學生。

所以,後來一直愛著辣條,曾經還一度瘋狂尋找那種經典大辣片,想而不得的感覺,真撓心。

“那叫我給咱壓辣片去!”婆婆看出我對辣條的心馳神往,她回到家,立刻裝了半盆面,又折回去壓辣條。

我這時才知道,辣條也可以用面做,以前一直以為辣條都是豆製品。

農村這幾年流行壓辣條我聽聞了,但從來沒真的體驗過。今天,路過那戶有辣條機的人家,真是歎為觀止。

門口的繩子上掛著剛出機器的辣條。辣條機旁圍著許多人,主家塞面,輪到誰家壓,誰就在出辣條的口,用一根細竹竿開回接著源源不斷出來的辣條,底下還放一個篩子接著,以防辣條掉到地上。

火熱的鄉情,麻辣的滋味!村裡有辣條機,就去壓辣條吧,值!


剛出機器的辣條,像壓面機壓出的麵條一樣,要掛到竹竿上晾一晾,不至於太軟粘到一起。

掛在陽光下的辣條,真是蔚為壯觀,稠密的掛著,隨風蕩呀蕩。我彷彿看見了,人們對辣條難以估量的渴望。

那主家門口,有很多小孩,有頑皮的,還會把掛在那的辣條拽來拽去,當玩具玩……

火熱的鄉情,麻辣的滋味!村裡有辣條機,就去壓辣條吧,值!


因為要做晚飯,我只看到這些,就回家了。

婆婆和鄰家的阿姨同去,她們回來已經是傍晚時分。

“我們去人家都收拾了,另一個沒壓到跟前的人一直央求人家給壓。主家才答應!”婆婆回來說起來。

瞧瞧,有辣條機的人家多緊俏,差點都壓不上了!

我看著盆裡壓回來的辣條,掐了一下,感覺已經有了辣條的筋道,和麵有了本質的區別。

婆婆說,上鍋還要再蒸15分鐘左右,才能給裡面放調料。在蒸之前,婆婆還給裡面拌了油,防止粘住。

出鍋還未調味的辣條,柔軟而略帶韌勁,除了和麵時放的鹽,啥味道也沒有。

火熱的鄉情,麻辣的滋味!村裡有辣條機,就去壓辣條吧,值!


我在姑姑家吃的辣條是表嫂做的調味,感覺味道挺贊。為此,婆婆還特地向表嫂取經,問她都要調什麼調料。

辣條的精髓就是麻辣。所以,燒油時,放了一把花椒進去,炸出盡情的麻。

這還不夠,在辣條上還灑了花椒粉,沒有孜然粉,但有白胡椒粉,灑!

雞精也要灑很多,辣椒麵也要多。熱花椒油往上面一澆,滋啦一聲,潑出了瘋狂的辣!

火熱的鄉情,麻辣的滋味!村裡有辣條機,就去壓辣條吧,值!


我吃飯吃得慢,特意留了肚子,要吃一個辣條夾饃。

自家壓辣條,吃得就是暢快,我給饃裡夾的辣條,厚度可以和半個饃媲美。

家常飯吃著清淡,有了辣條輔佐,重口味星人也能看見餐桌上的星辰啦!

我真的是太太太久沒有吃到這麼重口味的東西了,吃著辣條夾饃,比見了失散的姐妹還親切幾分。

吃著麻辣鹹香的辣條,我想著明天再去隔壁阿姨家討一點她們的辣條吃吃,看看她們調的味道怎麼樣。

因為,辣條是清白的,沒有味道,百家百味,這是壓辣條的重要樂趣之一。

火熱的鄉情,麻辣的滋味!村裡有辣條機,就去壓辣條吧,值!


在老家有平淡,也有驚喜。有趣無趣,全在於自己怎麼做,怎麼想。

自己沉悶了,生活就像銅牆鐵壁,讓人喘不過氣。

自己明朗了,生活就如剛洗過澡的皮膚,處處開著毛孔,來吸收沐浴露的香氣,身體乳的有益成分。

我給今天這段人生,加了麻辣味,味道好極了。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