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怎麼區分好茶和一般茶?

小李的點滴生活


茶分為名優茶和普通茶,區分的依舊就是茶葉等級。


名優茶一般都具備以下特點:精工細作、特色突出、品質上乘

名優茶的外形獨特,像西湖龍井、金駿眉、鐵觀音等,除此之外,香氣要高雅悅人,餘香經久不散,湯色透徹明亮,滋味濃厚回甘生津,喉韻明顯,葉底柔軟勻整肥嫩,這些都是名優茶的品質特點。


普通茶一般生長環境比較貧瘠,海拔、遮陰、花果樹木很少、黃土壤、海拔不高,這樣的茶,特色都不是很突出,口感苦澀無回甘,雖然特級外形比較好看,確是品質相差太遠,基本很難被選為好茶了。

眼見不一定為實,用心看世界。

我是一個不正經的評茶師,最擅長正經評茶!

一起評茶、品茶——


不正經的評茶師


分辨好茶,也不至於像專家那般評審茶葉,每個茶種泡一杯,一路喝過去,挨個兒打分。照這個評法,咱們家裡可沒有礦,支撐不起。對於茶葉的鑑別,尤其需要犀利的眼光,絕大多數情況,都是看卻品不著,所以,慧眼識金的能力尤其重要。

簡單識茶,可以對茶做個基礎判斷,這次咱們來聊聊怎樣慧眼識茶。

先說茶葉的外形,一款茶的外形很好,那基本上離好茶八九不離十。茶葉的外形,主要涉及幹茶的顏色,形狀,嫩度和均整度。

幹茶的顏色與製作工藝直接掛鉤,製作工藝出現問題,缺點首先體現在茶色。六大茶類不同茶種的幹茶顏色,都有對應的特徵和標準,製作工藝正常且優秀,綠茶,應該是黃綠色或者墨綠色。黃茶發黃。白茶茶色發白。青茶紅茶黃褐或烏潤等等。

其中以綠茶最需要注意,不少綠茶以翠綠、鮮綠色的外表蠱惑眾人,如果飲茶經驗豐富,馬上就能看出此幹茶的顏色不對。綠茶經過合適的高溫製作工序,其內含葉綠素必有流失,所以製作工藝正常的綠茶應該是黃綠色。墨綠色的綠茶是蒸青綠茶,最傳統的綠茶,國內有恩施玉露,不過蒸青綠茶苦澀味很重,香氣沉悶濃厚,在古時早被淘汰。

幹茶的形狀也很重要,茶形與製作工藝有直接關係,很多茶種的外形很特殊,針對此茶的特徵來判斷,除此之外,所有的茶種共同點,無揉捻工序的茶,茶形一定要緊結挺直,越緊結挺直越好。有揉捻工序的茶,則光看緊結度即可。

茶葉的嫩度,茶葉的嫩度主要通過幹茶的長短和幾芽幾葉看出,這與此茶標註的等級相關,明前茶一芽一葉,葉片小、芽頭壯而茶梗短。明前頭採茶,相對應的要更小、更壯、更短。雨前茶一芽二葉,對比明前茶,自然葉片更大、芽頭更瘦、茶梗更長。嫩度配不上等級,那當然是被坑了。

好茶的內質含量要足,所以茶葉的嫩度要合適。以綠茶舉例,綠茶講究嫩,這大家都知道,但嫩要有個度,過嫩的茶,內質含量更不上,製成茶後,口感薄而滋味寡淡,不是好茶。

茶葉的內質受到生長環境和茶樹品種影響,每年的開採時間並不固定,等茶芽嫩度合適之後,才會進行採摘。

最後再說幹茶的均整度,茶葉的均整度十分重要,幹茶的粗細長短要均勻一致,如果是珠形顆粒狀茶,顆粒大小也要圓實均整。茶葉中有一些較大或者較小的葉片,也是正常的,比例不多就行。另一方面,茶葉的完整度也要注意,不能有太多碎渣碎茶。碎茶大多因為製作工藝和運輸環節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不良茶商故意摻雜增重的。

茶葉外形看四點,如果四點均合格,那基本上可以判定此茶為好茶,如果要進一步判斷,那便進行沖泡,通過茶湯、香氣、滋味、口感和葉底進行最終判斷。

茶湯:所有的茶種的湯色也均不相同,從好茶的相同點來說,好茶的茶湯要清澈見底,湯色正而明亮。有一些茶種的毫毛較多,沖泡時毫毛受到衝擊掉落,導致茶湯略有渾濁,這種渾濁是正常的。

比較次的茶湯色暗沉,清澈度也不好。

香氣:各個茶種有自己獨特的香氣,以茶類區分,綠茶有清香,紅茶甜香,青茶花果香,黑茶陳香等,也有大致的相同。

好茶的香氣,聞起來一定非常純正,沒有異味、雜味,純正的香氣可濃郁、可高揚、可幽柔,但關鍵點在於持久,幾泡之後,茶湯、葉底仍有香氣留存。如果香氣不純,則直接列為次茶。香氣沉悶,沖泡後散失很快不持久,這茶較次。

滋味:茶都有些苦澀味的,茶多酚是苦澀味的主要呈味物質,雖然經過茶樹品種培育和製作工藝大大減少,但還是有留存,只要茶湯到達一定濃度,就能喝出來。雖然有苦澀味正常,但也有區別,如果一款茶的苦澀味在嘴中久久不散,像“狗屁膏藥”一樣,甚至舌頭都有些麻木了,那此茶製作工藝和嫩度有問題,是次茶。如果茶的苦澀味散去很快,而後有回甘。則此茶是好茶。

除了苦澀味,茶葉的鮮爽滋味也很重要,氨基酸是鮮爽滋味的主要呈味物質,氨基酸的含量越多,即鮮爽味越強,六大茶類中,以安吉白茶的鮮爽味最強。根據不同茶種的特徵來定,鮮爽度強,苦澀味散去速度快,回甘度高的茶是好茶。

口感:茶葉的口感與滋味的確是要分開的,一個是觸感,一個是味覺,自然不能統一而論。好茶的茶湯,入喉要順滑自然。茶湯要給口腔很飽滿,很厚的感受。有刮喉感,刺激感的茶不是好茶,口腔感覺不充盈,有種茶味很薄的感覺,這不是好茶。

葉底:幹看茶形,溼看葉底,通過葉底,可以知道茶葉最真實的情況,比較幹茶盤在一起,很多細節注意不到。葉底色正,富有光澤,且柔軟有彈性,這是好茶葉底的共同特徵。如果葉底出現大面積焦黑,或者很多粗老,色不正,硬而無彈性的葉底,此茶品質不佳。

對於葉底上被燒灼的痕跡,只要沒有大面積出現,偶爾有一丁半點,是非常正常的,好茶也有。茶葉在高溫製作工序中,沒辦法顆顆翻動均勻,所以會有葉片與鍋底接觸時間過長,出現焦灼的痕跡。正常的比例不影響茶質。

明確這幾點,全方面判斷,如果都沒有問題,那此茶便是好茶無疑,當然這只是一個分水嶺而已,可以將品質差的茶篩選出去。但要評斷好茶中的好茶,那可是難上加難,對於咱們普通愛茶者來說,無需那麼麻煩,有多年飲茶經驗後才能妥善的品出真好茶。大家還是先多品茶吧。

客觀公正有用的茶知識,與大家一同瞭解,請關注公眾號:承藝文化(ID:chengyimc)

茶葉坑多擔心多,認準一家最放心。承藝雖然不出名,茶好公道老客多。長篇無意話太多,有情有心來看看。

承藝在安吉白茶種植區浙江安吉;西湖龍井種植區杭州西湖梅家塢;黃山毛峰種植區安徽歙縣,均有自己的茶區,茶園證件、地理標識。大可放心。

春茶季節正火熱,大家抓緊時間。

瀏覽器 搜“承藝*茗茶”、“安吉承茗茶場”即可,望大家支持。


承藝茗茶官方賬號


百花吟,茶生活倡導品牌。關注百花吟茶學院,每天與您分享茶知識。好好喝茶,好好生活!

一、怎樣從茶葉湯色澤上區分好茶和一般茶?

觀察湯色主要從色度、亮度、清濁度三個方面來著手的,辨別茶湯顏色深淺、正常與否、茶湯暗明、清澈或渾濁程度。

茶湯透亮意味著茶的品質比較好製作工藝也優良,茶葉完整沒有碎末雜質。還可以表示為茶的內含物較為豐富,在良好的儲存空間下可以陳化出更好的茶品。

不過茶湯中的茶多酚與空氣接觸會很快氧化,以致茶湯容易變色,因而要及時欣賞湯色。

二、怎樣從茶葉香氣上區分好茶和一般茶?

一款好茶香氣:毫香蜜韻、清高持久、鮮嫩純爽、鮮甜純和、蘭香有韻等等,而一款劣質的茶在泡製過程中會有悶青味、濁氣、異味等不好聞的氣味。

三、怎樣從茶葉味道上區分好茶和一般茶?

茶的好味道分為:甜味、苦味、澀味、酸味水味、以及無味。茶中有異味、酸味、水味,都是茶不好的味道,當然在茶品茗時不希望有異味、酸、水味出現。

四、怎樣從茶葉耐泡度上區分好茶和一般茶?

在喝茶時,注意湯色的變化,茶葉在沖泡的過程中,茶湯的顏色是慢慢變淡,而不是泡了幾泡之後就淡如清水且無味。茶湯變化應該是穩定的,不是大起大落的。

五、怎樣從茶葉葉底上區分好茶和一般茶?

浸泡後的茶葉(葉底),最能真實反映出一款茶葉的真正品質,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葉底鮮活就表示這款茶不管從茶青、製作工藝、沖泡方式都是好的呢。

評定葉底有三個小技巧一是靠嗅覺辨別香氣,二是靠眼睛判別底的老嫩、勻整度、色澤和開展與否,同時還觀察有無其它雜物摻入。

最後勸解各位茶友,不能盲目跟風!茶的價格不能體現一款茶的好壞,茶的好壞有很多決定因素,價高的茶不一定就是好茶,也是有可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遇見好茶就像是遇見人生中的伴侶,也許當時天氣剛剛好,地點剛剛好,時間剛剛好,一切都是剛剛好!也許您們會覺得愛上一款茶就是適合自己,而我不這樣認為,我個人認為合適才是最重要的!

歡迎各界茶友在下方點贊、轉發、評論!


更多茶專業知識,如沖泡、儲存、品飲購買等,請添加百花吟茶藝師青衫:ynbaihua(長按複製添加)


百里遙茶學院


分辨茶質量優劣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評茶,是一種專業技能,需要有很多經驗的積累和對茶葉的加工、種植、存儲等各種知識都有一定的瞭解,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但有一些方法是茶小白也能夠很直觀的去辨別優劣的。


一款茶的內質是否豐富,它的生長環境要優良、生長狀況要好,才會在葉片裡積累豐富的內含物質。工藝好壞可以調整一款茶的滋味,但是是無法改變其內質成份的,或者說只能是減少內質成份,但無法增加。

從茶的內質上分辨:

壹|重量

用手抓一把茶,同樣類型的茶,內質豐富的茶一定更重。尤其是那些樹齡大或生長於荒野中的茶,明顯比一般的臺地茶重。不過這個方法是需要有很多同類產品做參照對比的,去茶山收茶時會用上,效率還是很高的。但在平時生活中就用不上了,除非你有一款每天喝的口糧茶做參照對比物。

貳|相對耐泡度高

耐泡度高是指多次出湯後依然有滋味,並非單指色澤變化。內質豐富的茶一定更耐泡,所以看一款茶的耐泡度也是一個非常便捷,可以具體量化判斷的方法。但一定是同類型的茶做對比,不能拿生普和龍井比,非常普通的普洱也會比最好的龍井耐泡,畢竟兩種茶的種類和追求的特點是不一樣的。耐泡度也要匹配沖泡方式,最佳的是用功夫茶的方式來沖泡。

叄|湯色透亮

看茶湯是否透亮,是一個比較直觀的去辨別茶好壞的方式。這裡有原料的因素,也有工藝的因素,但只要不是工藝出了大問題,主要還是原料的因素。


這個辨認方法很多人存在誤解,我就見過不少,他們認為茶湯裡有茶渣就是不好的茶.......看茶湯是看透亮度,比如沖泡出來的茶湯是否清澈見底,還是渾濁不清。比如說下圖這兩杯老樅水仙的茶湯,湯色烏黑濃郁,但還是清澈見底。

因為原料內質豐富的茶,一定有足夠的生長週期,它的革質層厚,植物膠豐富,密度大且緊實,葉片上的物質不會輕易散掉。


一些生長週期短,比如剛種了幾年的茶樹,一年採摘好幾次的茶樹,其葉片一定相對輕薄。在高溫下衝泡,葉片的細胞壁很容易被衝散掉,所以茶湯中就會看到很多漂浮的小顆粒,就算茶湯顏色很淡,也會覺得渾濁,是無法看透到杯底的。

其原理就如同用養了兩個月的雞燉湯和用養了好幾年的老母雞燉湯一樣。


肆|口腔的醇厚及飽滿感

我們的味覺雖然很靈敏,但要清楚的辨別出各種香氣、滋味還是需要經過一些訓練的。但是通過口腔去感受茶湯的醇厚感及飽滿度是可以很容易掌握的技巧。

醇厚感簡單來說,就是看滋味是不是夠濃郁、豐富。飽滿感可以通過含住茶湯,收縮口腔裡的空間來感受,優質的茶湯會給你一種有張力有彈性的感覺。另一種感覺是看滋味入喉的深度,味道是在前顎還是到兩頰,或是入到喉嚨,有的茶甚至連胸腔初都能有感覺,以越深越持久為好。


一款茶好不好,它的內質是否豐富雖然是根本,但還要看加工的工藝是否正確,存儲是否乾淨。下面幾個方法很難說是通過內質來判斷還是工藝或存儲了。


壹|茶湯是否柔滑

小時候喝中藥,很苦那種,真是的捏著鼻子死命吞嚥才能喝得下去。還有那些刺激性飲料,大家留意一下,是否也要有比較刻意的吞嚥動作。但我們喝到美味的茶湯時,含在口中似乎自己就化掉、滑了下去,好像都不需要我們去吞嚥。一個是美味的茶湯會唾液腺受到刺激產生唾液,就會有生津感使口腔潤滑。另外一個是膠質豐富的茶湯,潤滑效果也很顯著。


貳|香氣

茶香分幹茶香、茶湯香、杯底香,茶湯香又分用鼻嗅的香味和入口的香味。原料、製作、存儲乾淨的茶,幹茶香氣很醇和,幹聞就給人很舒適的感覺。

對比沖泡出來的茶湯味道和喝入口中的味道是很容易看出工藝水平的。工藝好的茶,香氣是落入水中的,否則聞起來很香,入口卻寡淡無味。還有,看入口的茶湯中是否有幹茶的味道,添加的香味落不到茶湯中。


叄|耐不耐高溫沖泡

這點是存在一些爭議的,但我堅定的認為好茶是耐高溫的,綠茶也一樣。像那些內質很豐富、革質層厚、植物膠豐富的茶,溫度不高根本沒法泡出味道。

有一些茶為了追求鮮甜感、高揚的香氣,發酵度降低、焙火降低,滿足了口腔的滋味需求,這倒是無可厚非。但是茶性以及被改變了,還跟消費者說是溫性的茶就有些不好了。

判斷好茶的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物質的基本規律和邏輯是一致的,只要記得不可輕信一些玄機妙法,就可以避免很多上當受騙的機會。


山石言茶


我們經常說喝茶好,大家喝茶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健康,茶葉裡的農藥殘留物、重金屬物質不得超標,這是最基本的。所有好茶源於安全的茶葉品質,成熟的技術,若保證不了茶葉的安全,濫施化肥過度農藥,或製作中有加入一些東西來提高茶葉品質,這些都欺騙了每一位消費者的權益,是一定要杜絕的的現象。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小翁著重說了三大“原”則,今天小翁再針對好茶的五指標進行細說。

  在茶葉安全的基礎上,我們還能通過什麼來判斷茶的好壞呢?

  一、湯色透亮

  觀湯色主要從色度、亮度、清濁度等方面來著手,辨別茶湯顏色深淺、正常與否、茶湯暗明、清澈或渾濁程度。所以要通過泡茶來觀茶,也是最直觀的一種方法。我們在品茶的時候會這樣評價一款好茶,這款茶湯色透亮、清澈、不渾濁等等。從這可以看出不管是什麼茶,湯色透亮是很重要的一點。

  茶湯透亮表示著這款茶的茶質較優且製作工藝優良,茶葉較為完整沒有碎末雜質。且這款茶的內含物較為豐富,在良好的儲存空間下很好地釋放出來。茶湯中的茶多酚與空氣接觸會很快氧化,以致茶湯容易變色,因而要及時欣賞湯色。

  二、毫香蜜韻

  之前小翁提到過白茶香氣的來源,形容白茶香氣的專業術語有很多,人們是這樣形容一款好白茶的香氣:毫香蜜韻、清高持久、鮮嫩純爽、鮮甜純和等等,而一款劣質的茶在泡製過程中會有悶青味、濁氣、異味等不好聞的氣味。

  所以在泡茶過程中的氣味也是決定茶好壞的一項重要因素,不管是杯中氣味還是蓋碗裡的氣味。但也有些廠會通過高溫烘焙的方式來提高香氣,泡的前幾泡香氣十足,幾泡之後就馬上沒了香氣,不持久。這樣的香氣也只是一時的,過了之後就沒了。

  三、無異味

  茶的基本味道分為:甜味、苦味、澀味、酸味水味、以及無味。茶中有異味、酸味、水味,都是白茶不好的味道,當然在茶品茗時不希望有異味、酸、水味出現。首先茶葉的異味,大都由於茶葉在存儲過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如煙味等其他異味。而茶葉製作不良幹度不夠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這些帶有酸味的茶,每每經過三、五開沖泡後,有的酸味會逐漸減少。酸味是品茗者不願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鮮的茶葉製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處理不好,也會形成茶葉有水味。

  四、茶葉耐泡

  茶葉的耐泡性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茶樹的樹齡及生態環境,葉片老嫩及完整程度,製茶中揉捻和發酵程度,泡茶時茶水比例、沖泡時間、水溫,茶葉存儲的時間等等。

  我們在觀茶時,也要注意湯色的變化,茶葉在沖泡的過程中,茶湯的顏色是慢慢變淡,而不是泡了幾泡之後就淡如清水且無味。茶湯變化應該是穩定的,不該是大起大落的。

  當然茶葉耐不耐泡還得注意沖泡方法,茶水比例,水溫,存儲等等,按最基礎的玻璃杯比例,白茶在沖泡過程中的茶水比例應為1:50,不同的工具,不同款茶控制的量都是不同的。而白茶在規範的儲存過程中,經過內酶或外酶的轉化,其內涵物質變得愈加豐富,因而耐泡度也變得越來越好,這也是為什麼陳年老茶更加耐泡的原因。

  五、苦而不澀

  苦味——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稱茶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證。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湯苦得難以入口,經過我們的祖先長期的培養,由‘野生型’茶樹而‘過渡型’茶樹,才變成為今天的‘栽培型’茶樹。雖然這是一連串植物生理學的演變過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場角度,我們比較關心的是由難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漸苦味淡薄,乃至於平常人能以飲用並視為美味珍品。

  澀味——常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其實陳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陳年茶,已經不見苦澀了。沒有了苦澀,而仍然能表現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稱為好茶,有的茶口感有比較強的‘陽剛性’,有口感比較溫順的‘陰柔性’茶。而一款好茶的口感是苦、回甘好、並且不澀。茶苦是正常現象,但是在喝的過程中有卡喉且出現口乾、舌頭澀的現象都是不太好的。一款好白茶,回甘很重要,回甘是則是指喝完茶,舌頭有回甜的滋味。這也是好茶的一大特點。

  六、葉底鮮活

  浸泡後的茶葉(葉底),能真實反映茶葉的真實品質,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而葉底鮮活則表明這款茶不論從茶青、製作工藝、沖泡方式都是好的。評定葉底一是靠嗅覺辨別香氣,二是靠眼睛判別底的老嫩、勻整度、色澤和開展與否,同時還觀察有無其它雜物摻入。有些所謂的老茶,既沒有陳茶的醇厚,又缺少入口即化的口感,唯獨就是火氣甚重。

  察看葉底,往往發現,葉底看起來非常乾燥,多有烘焙過度的痕跡。好的老茶,哪怕存放三四十年,也應該有它的生命力,在歷經水與火的考驗後,慢慢展示出其初的面目。而對葉底的觀察,是常會被遺漏一個重要環節。

  




海濤的日常生活


由於茶葉的種類很多,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鑑別方法。這裡我主要分析的是關於綠茶的鑑別方法。

一般而言,綠茶好茶與次茶的鑑別方法可以分為機械鑑定和肉眼鑑定兩種。主要從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葉底、乾燥程度等方面來區分好茶與次茶,甚至是假茶劣質茶。

一、形狀方面來區分。包括茶葉的粗細、長短、輕重、大小,以及條索的鬆緊、整碎、均勻,是否清潔,有無假茶,有無老葉硬片。比如龍井茶,如果其外形扁而直,尖端不彎曲,身骨細嫩則為好茶。又比如毛峰茶,形狀細長而尖端微彎曲者為好茶,相反則為次茶。

二、色澤方面來區分。包括茶色的深淺、枯潤、鮮暗、均勻以及有無不正色,劣變色等。綠茶的色澤也依據茶類而異,毛峰以墨綠而略帶褐色為好茶,龍井、玉露瓜片均以翠綠色為較好茶。

三、香氣方面來區分。包括高低、清濁、純和、銳鈍,以及有沒有青草氣味、煙臭酸氣等。綠茶的香氣以高而清,純而銳為好茶,而香氣低而濁,鈍而雜,甚至有青草氣味菸酒酸味均為劣質。

四、滋味方面區分。包括甜和、濃淡、清濁、醇厚、澀苦、火候,以及有無劣變酸焦煙黴變不良氣味諸項。基本以甜而清,濃而醇厚為好茶,滋味淡薄及苦澀而富刺激性者為次品。

五、湯色方面區分。包括濃淡、清濁、鮮暗、以及有無遊離物和沉澱物等。任何綠茶均以碧綠而清澄鮮明,且湯色濃厚者為好茶。黃濁暗淡,或有遊離物沉澱物為次品

六、葉底方面區分。包括葉底的色澤鮮暗、勻淨、葉芽粗嫩、捲縮或者展開有無破裂,枯焦、青片、黑片、假葉、陳葉,葉底呈古銅色、敗紫色、黃褐色則為不正之色。總之,綠茶葉底均以碧綠色、葉芽細嫩而勻淨、色澤鮮明為好茶。葉底色暗呆滯、老嫩不一、破裂、澀而無絨毛,或者摻雜青片黑片,有不正之色,枯而不潤有氣泡者為次品茶葉。

七、乾燥程度方面來區分。用手撫之刺手,說明已經乾燥,如果用手指捺之即碎,茶梗折之則斷也說明乾燥了,也是比較好的茶葉。如果撫而柔軟不刺手,則含水量一定比較多,即為非好茶。

以上只是個人經驗分享,如有不正確請指教!


小樂家居生活館


老楊最近這段時間迷上了鳳凰單樅,清香型新樅香氣妖豔誘人,熟香型古樹單樅蜜韻醇厚引人入勝,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好。於是,有茶友就問老楊,鳳凰單樅茶好茶的標準是什麼?好茶的標準又是什麼?老楊仔細思考了一週時間,根據個人經驗總結了好茶的幾個判斷因素,和大家分享:

一、好茶一定是綠色健康的茶

好茶一定是綠色、環保、無公害的有機食品。我們喝茶除了品嚐茶中的滋味和分享茶帶給我們的喜悅,很重要一定就是獲得健康。因此,好茶首先要是健康的茶。

二、好茶一定是苦澀均衡、滋味豐富、口感飽滿的茶

雖然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好茶要有好味道一定離不開苦澀,但是在老楊品飲千種茶的經驗,要是好茶口感就越是苦澀均衡,滋味層次豐富,口感飽滿,醇和宜人。好茶一定不會出現苦澀在口中不化、苦澀刺激過度、香水分離、滋味寡淡、湯水淡薄沒厚度等不好的感受。

三、好茶一定有令人愉悅的香氣

香氣是評價茶葉品質的重要評價因素,俗話說的好“茶香宜人”,好茶一定要有好的香氣。茶香一定是自然的香、純正的香、讓人愉悅的香。以人工香精做出了香氣的茶,即使口感再好也不是好茶。

四、好茶一定能體現出該類茶的品種特徵

茶界泰斗陳椽根據製作工藝將茶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類。好茶一定能體現出該類茶應有的口感特徵,比如:綠茶一定口感鮮爽、黑茶要口感醇厚等等。

五、好茶一定能體現產區的口感特點

中國的茶最富於魅力的一點就是同一類茶因為採用了不同地區的原料,即使採用同一種工藝製作,也會有一定的香氣、口感差異,比如:同是紅茶,祁門紅茶具有獨特的楮葉種的香氣口感特徵,會與滇紅完全不同;同是武夷巖茶,正巖的茶品就會比洲茶多了巖韻;同是普洱生茶,老班章古樹茶就會與冰島古樹茶有著較為強烈的口感風格差別等等

六、好茶一定能體現製作工藝特徵

好茶一定是製作工藝精良,能夠充分體現出該類茶工藝特徵的茶品。比如:正山小種一定要經過鬆煙的熏製才有有獨特的桂圓香、宋煙香;正宗的安化天尖一定會因為採用松煙熏製乾燥而具有松煙香;六堡黑茶經過渥堆發酵工藝和陳化工藝才會顯現出濃郁的檳榔香等等。

判斷茶品是不是好茶的六個“一定”標準是老楊的個人學茶經驗總結,一家之言,和茶友們分享就是希望給大家一點啟發,讓大家能夠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好茶。

老楊才疏學淺,自知見識淺薄,惟願與各位茶友共尋茶的真味。如有錯漏,歡迎各位茶友雅正,老楊不勝感激。


蘇州老楊說茶


茶有上百種,每款茶都有不同的味道,那自然就有上百種茶味。

好的茶味,會讓人身心愉悅,而不好的茶味,卻會破壞茶的價值,甚至影響人的心情。

那麼,為什麼苦澀味、焦味、黴味等不好的茶味,為什麼會出現呢?

大多數茶,本身就是有苦澀味的,有苦澀味並不可怕,只要入口後能夠快速轉變還是好茶。

但是如果入口後一直不轉化的話,那這個茶就不能算好茶了。

鮮葉過於幼嫩、曬青時間不夠、做青工藝不當,都是導致茶有苦澀味的原因。

茶作為自然界的植物,本身都會有青味。青味出現的原因就多了,茶原料,茶工藝等情況都會造成茶青味出現。

茶在養殖過程中氮肥過多、採摘茶原料過於幼嫩、在露水重時採摘的茶料,都會造成茶青味兒出現。

在製作環節中,曬青、做青、殺青不足,或者萎凋工藝或攪拌工藝不當,造成葉部組織損傷,都有可能導致茶入口有茶青味。

有的茶還會出現焦糊味,與殺青和烘焙工藝出現的問題脫不開關係。

茶葉在殺青工藝時,如果溫度和時間控制不合適,使茶殺青的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那麼製成的茶就會有焦味。

在烘焙工藝中,如果沒有經常翻拌,也容易使成茶入口後有焦糊味的。

還有的茶會有悶味,尤其是烏龍茶,茶的悶味有三種,悶黃味、水悶味、紅悶味。

悶黃味的原因,大多是由於堆積發熱時,出現了蒸葉現象,或者是由揉捻的時間過長造成。

水悶味的原因,有可能由露水青、雨青、成堆時沒有攤開,或者沒有及時涼青,或在悶堆,做青時,走水不足造成。

紅悶味的原因,有可能是由包揉時茶悶積時間過長造成。

此外,有些茶葉放置太久,或存放方式不當,吸收了空氣中的水氣,導致茶葉受潮,導致茶入口會出現黴味,失去了茶的香味特性。

另外,有些發酵類的茶,在殺青、揉捻、初幹後,需要經過攤涼,使茶繼續進行後發酵,隨後揉捻和再幹燥過程。

在這個後發酵過程中,如果初干時含水量過多,致使茶中的微生物活躍,茶葉還有可能出現酸味。


茶球兒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20, "thumb_url": "4714000024eb89a8568e\

茶葉快訊之小陳說茶


1、一評、手抓眼瞧(6-0分)

手抓:一抓一掂量,結實有厚重感者,為上(3分);緊緻者,為中(2分);扎手輕空者,為次(0分)

眼瞧:形色鮮活者,為上(3分);形色不均者,為中(2分);形色灰暗者,為下(0分)

2、二評、鼻聞舌動(5—-2分)

清是一切好茶的基礎,香是好茶的最天然屬性。

水香一體,水即香、香即水者,佳境(5分);

水帶香、香溶於水者,為上(4分);

水上飄香者,為次上(3分);

無香氣者,為平(0分);

有異味雜味不清點者,居下(-2分);

3、三評、吻喉回韻(1-7分)

端起茶湯,徐徐喝下,慢慢回韻,用唐朝盧仝七碗茶歌境界回韻評判:

一碗喉吻潤(1分);

二碗破孤悶(2分);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3分);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4分);

五碗肌骨清(5分);

六碗通仙靈(6分);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7分);

4、購買決策

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數加起來即為極簡評判得分,滿分18分。根據實際得分:0-6分不建議買;7-12分可以買(價格高低是決定是否購買的重要參考);13-18分支持買(價格作為參考,但已不會買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