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丑》|我們都有病,病名叫“貧窮”

電影《小丑》|我們都有病,病名叫“貧窮”

《小丑》獲獎無數: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第31屆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主席獎,第44屆日本報知電影獎最佳外語影片,第24屆金衛星獎最佳改編劇本等,是2019年國全球重磅電影。

看過電影《蝙蝠俠》的人都對蝙蝠俠這個俠義化身的超級英雄有很多共鳴的地方:除暴安良、維護社會和平以及彰顯正義。蝙蝠俠不斷神出鬼沒地打擊販毒、犯罪團伙以及製造爆炸和謀殺的小丑,是市民心目中的英雄。人們只看到眼前的動盪和不安,有多少人去細想過,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社會的動盪、人心的沉淪?

《小丑》起底了動盪和沉淪背後的原因,令人慨嘆唏噓。

一、不是迫不得已,誰不想正義凜然

《Joker》電影的出現讓我們有一次從另一個視角去看待世界,去思考。影片中的主角阿瑟·弗萊克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兼有神經病態性發笑的患者。他的理想是做一名諧星。其實他自己是全世界最不快樂的人,卻要將委屈藏於心底,偽裝成強顏歡笑的樣子,迎合別人的需求。若不是他老闆的心懷鬼胎、同事的栽贓嫁禍、在地鐵被混混霸凌群毆,最終阿瑟也不會崩潰,亂槍把混混們打死。

試問: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阿瑟有夢想有行動,並非生而缺陷,而是幼年受其患有臆想症的母親虐待致殘,奈何社會容不得他,並處處為難他。有如萬軍教頭林沖,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且安分守己,只因妻子貌美,別人覬覦其妻子,被設計陷害逼上了梁山。人生而不同,但受人尊敬及被人認同之心是一樣的,若社會的嫉妒、偏見與傲慢讓人感到不公和被忽視,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就尖銳起來。

電影《小丑》|我們都有病,病名叫“貧窮”

2、每一個自然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我們都是平凡人,但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存有英雄夢的影子。只是社會冷漠下藏著深深的無奈,助長了壞人的猖獗,壓制著這幼小的夢。阿瑟得不到任何關注,連自己身世都無法得知,直到他的英雄夢崛起: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意義。他要用自我的力量去改造社會並告訴世人,當你惹毛了一個被社會遺棄、被當成垃圾的人時,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因此,阿瑟對待在地鐵上對他歁凌的混混們、對他敷衍了事的心理醫生和將他看做笑料的脫口秀明星莫瑞,都是一個動作:殺戮。阿瑟的心情也從初次殺混混時的慌亂,轉化為親手弒母時的鎮靜、歡呼愉悅,乃至手舞足蹈,彷彿腳下有萬千虔誠的教徒正在膜拜、敬仰,他完成了自己的英雄夢。

當幻想比現實更有意義,死亡比活著的存在更有意義,誰又能分得清真假,分得清善惡,分得清虛幻和現實呢?

電影《小丑》|我們都有病,病名叫“貧窮”

3、我們都有病,病名叫“貧窮”

當他最終查出母親原來患有妄想症,曾經經常虐待兒時的他,私生子的事也是她一手捏造幻想出來的,小丑徹底意識到了他的人生原來是一出鬧劇,讓人哭笑不得。上層人對他的漠視,以及韋恩對他的絕情,都誘發出了小丑內心的陰暗面。

帶上小丑面具,去做那些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親手殺死了總是念叨韋恩老爺的母親。只因為他憎恨韋恩那群偽善的人。他們根本不會關係小丑這群底層人的死活,他們掠奪了社會絕大多數財富,榨取窮人的剩餘價值,卻以慈善事業去維護自己骯髒的商業帝國,然後在去競選,最後制定對底層人更加嚴苛的規則。

而街頭上,到處都是帶著小丑面具的人,他們都是社會畸形發展的產物。韋恩夫婦也當街被一個帶著小丑面具的人殺死,面具之下是誰並不重要,他做的事才重要,此時的小丑已經不再是一個具體的人,他可以是任何一個社會底層邊緣人。亞瑟製造出了小丑這個精神符號,而小丑的精神就像瘟疫一樣傳染到大街小巷。每個小丑宣洩著自我的訴求。他們在莫瑞這群人的眼裡就是病人,而這種病的名稱就叫做“貧窮”。

電影《小丑》|我們都有病,病名叫“貧窮”

我們知道,對別人的友善不一定能換回同樣的禮遇,我們也知道,損人利己或殘忍地對待周圍的一切,只能讓問題社會更加嚴重,但是,貧窮這一根源不除,世界永無寧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