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在滿清將近三百年曆史當中,每一朝都會封很多王爺,他們有的是當朝天子的兄弟們,因為擁立之功被新君冊封,有的是世襲罔替,總之,在諸多王爺之中,既有平庸之輩,也有力挽狂瀾的社稷之臣。下面,為各位條友帶來是自建清以來十位優秀王公。

1、代善

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1648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母為大福晉佟佳氏。名列四大貝勒之首,序稱大貝勒。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代善一系,可謂是滿清第一王族,在12支鐵帽子王中獨佔三席。

努爾哈赤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與明朝的過程中,代善屢立戰功,曾因作戰英勇,賜號“古英巴圖魯”。努爾哈赤逝世後,在代善主持下,諸貝勒擁戴皇太極繼承汗位。崇德元年(1636年),封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逝世後,為消弭內爭,再一次主持了擁戴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

2、濟爾哈朗

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655年),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碩莊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母為五福晉烏喇納喇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濟爾哈朗從小被努爾哈赤在宮中撫養長大,和皇太極關係尤為密切,從青年時代起,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因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累封和碩鄭親王,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成為清朝歷史上除多爾袞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

3、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650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爾袞被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次年正月,皇太極令多爾袞追擊朝鮮國王家屬。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兵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4、多鐸

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164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天命五年(1620年),封貝勒,統領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豫親王。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順治元年(1644年),以定國大將軍隨從多爾袞入關,擊敗李自成軍隊。後揮師下江南,攻破揚州,殺史可法,並率軍屠城。繼續南下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晉封和碩德豫親王,為清廷入關後統一南北立下赫赫戰功。

5、嶽託

愛新覺羅·嶽託(1599年-1638年),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開國元勳,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之長子。

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早年投身戎馬,跟隨努爾哈赤攻遼瀋,徵蒙古,與父親代善同掌兩紅旗,先後封為臺吉、貝勒,後因軍功被封為和碩成親王,主管兵部。努爾哈赤去世後,以大局為重,力勸父代善擁立皇太極。後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極不滿,動輒獲咎,屢遭貶至貝勒。1638年,因天花病死於濟南。皇太極念其功績,追封克勤郡王,世襲罔替。

6、勒克德渾

愛新覺羅·勒克德渾(1619年—1652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和碩穎親王薩哈璘第二子。

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作為努爾哈赤的子孫,繼承了先輩們的勇猛果敢的優良作風,在明清鼎革之際的烽火硝煙中南征北戰,馳騁疆場,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封順承郡王。順治八年(1651年),奉命掌管刑部事務。次年,卒,時年三十四歲,英年早逝。康熙十年,賜諡“恭惠”,子孫世襲罔替。

7、傑書

愛新覺羅·傑書(1645年—1697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將領,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禮烈親王代善之孫、惠順親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親王之一。

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順治六年(1649年),襲封多羅郡王。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亂起,拜正白旗都統,授徵南大將軍。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軍前往浙江,圍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搗福州,平定了耿精忠叛亂。同時,臺灣鄭經令部將進行許耀率軍萬兵攻打福州,為傑書所敗。康熙十九年(1680年),臺灣鄭經潰敗後,清軍收復沿海廈門、金門、銅山等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傑書逝世,諡號為良。

8、胤祥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1730年),清聖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皇四子胤禛繼位,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1723年),命總理戶部。自此即全力輔佐雍正治理國家,雍正亦對其十分信任。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封為鐵帽子王,是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

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時年44歲,配享太廟,上諡號為“”,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9、奕訢

愛新覺羅·奕訢(1833年-1898年),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大清第十位鐵帽子王。

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咸豐年間,奕訢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駕崩,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從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緒十年(1884年),奕訢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期間雖遭慈禧太后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光緒十年(1884年)終於因中法戰爭失利被罷黜,史稱“甲申易樞”。一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善後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才再度被起用。從光緒二十年(1894年)再度復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逝世,諡號為“忠”。

10、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將,被清廷稱為“國之柱石”。

滿清十大優秀王公親貴

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襲扎薩克多羅郡王,入京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後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深受道光、咸豐兩帝寵信。僧格林沁參與對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等戰爭,軍功卓著。咸豐五年(1855年),擊潰太平天國北伐軍,俘林鳳祥、李開芳,晉封博多勒噶臺親王。後來在山東鎮壓捻軍的戰事中被殺害。

關注小編,為您帶來更多精彩文章!下期預告:攻打太平軍殉國的滿清八大將才。(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