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 紫荊花發草堂前

宋代詩人劉克莊的七言絕句《寄題南康胡氏春風堂》中記有:

一門和氣常如春,紫荊花開庭草碧。宛然生在舞雩時,又若坐於明道側。

紫荊花最美當是在清寒的冬春之間。花大如掌,五瓣均勻地輪生排列,豔麗非常。若能在清晨踏訪行道,定是無比欣喜的,因為環衛工人尚未來得及掃掉昨夜落下的滿地紅。遠望豔羨,近聞芳香。果真是:紫荊花發春醪香。

立春 • 紫荊花發草堂前


• 花前映晴旭

紫荊花,又名“滿條紅”。 紫荊在花開之時,整一枝條密密麻麻,百朵簇生,故得名。

紫荊花花如其名,它的樣子是紫的,它的名字亦是紫的。然而,它的瓣柔且弱。輕觸紫荊花瓣,感覺無比柔滑、輕薄,像附著妖媚的性感一般,需要耐心地輕撫。

同時,紫荊花又是那麼虔誠,擁有著熾烈的真摯,信仰輪迴,向生而死。

自花開而花落,用力地盛放,用力伸張全部的生命力。待至降落時,一瓣一瓣地掉在地面,落英繽紛,或是一朵一朵,扎入泥土,長眠於塵埃。。

旁人不能將之撿拾,因為它不能沒有信仰,一旦離開了信仰,它就會變色,隨即瞬間謝別凡塵。而它的信仰,是泥土。

立春 • 紫荊花發草堂前


• 花間聽鳴韶

猶記得念大學的時候,校園的環校湖西門段有一拱長橋。通常,我們上課路上會走經拱橋過去,進入一條長長的行道,而行道兩旁都植遍了紫荊。

晨間,站在拱橋最高點,放眼望去,兩旁粉色簇擁著,如同搭起了一個夢幻空間,像小王子經過玫瑰園時,霎時被驚豔了。

獨倚著清風拂過的橋欄,輕霧被美極了的紫荊花從容地點綴,絲毫不生違和感。這樣的清晨,似乎就該是這般美好的,花親吻著花,人聽著花細語。

立春 • 紫荊花發草堂前


• 花底醉春暉

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

花落辭故枝,風回返無處。

骨肉恩書重,漂泊難相遇。

猶有淚成河,經天覆東注。

乾元元年間,杜甫身在西京,收到其弟於河南寄來的書信時,暗自感傷,而此時紫荊花落,風回不返,更讓杜甫想念分張異地漂泊難遇的舍弟。

可見,紫荊花在盛放時溢彩流光,多少人會感懷它落時的悲切呢?張愛玲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開出花來。卑微,如此傷感的一個詞,然而,開出花來,亦同樣孤獨啊。生活在凡塵裡的太多人,常常都會無視一朵花的生命。

滿園馥郁,唯紫荊獨葩。待下一季紫荊花開,願萬韻成頰,而你栽心擁抱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