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受邀和爱因斯坦交流1.5小时,但什么也没学到,很遗憾

杨振宁:受邀和爱因斯坦交流1.5小时,但什么也没学到,很遗憾

如果要问这世界上对物理学影响最大的国外科学家是谁,有个名字是一定会被提起的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对于世界物理的贡献相对于李小龙对于中国武术的地位。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技的新纪元,被评为二十世纪的世纪伟人,是伽利略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那么在国内呢?相信总能被提到的名字就是杨振宁吧,1957年曾获诺贝尔奖。那么这两位的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国际巨星爱因斯坦:

说到爱因斯坦,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一生获奖无数,为人类带来无限福音。但是真的了解爱因斯坦有多么伟大吗?

1879年,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这座城市中,父母都是犹太人,对于犹太人人们的印象总是聪明就很大原因是因为爱因斯坦。12岁的时候就已经自学高等数学,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高等数学都是一门难题。

杨振宁:受邀和爱因斯坦交流1.5小时,但什么也没学到,很遗憾

16岁的时候已经在研究微积分,当时总是在思考一个人光速运动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这已经是相对论的雏形了。22岁的爱因斯坦成功申请到瑞士国籍,作为未来世界大战中的中立国,瑞士提供了爱因斯坦可以安全做实验的地方。

1914年爱因斯坦35岁,爱因斯坦收到德国的邀请返回柏林居住。同年8月,改变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身在开启战争的国家中心,爱因斯坦却是坚定的反战派,战争对于世界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爱因斯坦参与了反战团队“新祖国同盟”。

即使多次被政府逮捕和迫害下,爱因斯坦也是坚持参加团队的地下活动。当时的科学和文学界都被德意志帝国用枪胁迫下为开战辩护,发表了“文明世界语言”,然而爱因斯坦拒绝在上面签字,而在反战倡议《告欧洲人书》上签下了大名。看出来爱因斯坦是和平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的伟大不仅在反战方面,而且他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爱因斯坦经典的物理学体系趋于完美化,并且提出四大预言并且在日后都实现。简单从爱因斯坦一生的巨著当中拿出

五篇解释爱因斯坦的伟大。

杨振宁:受邀和爱因斯坦交流1.5小时,但什么也没学到,很遗憾

第一篇关于光电效应的文章,这一篇是爱因斯坦的获诺贝尔奖的文章。爱因斯坦完美的诠释了光电效应的发生原理和产生效果,启发后人对波粒二象性概念的理解。

第二篇《分子尺度的测定》

,这一篇是爱因斯坦大学时期的论文,重新测定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有人问这个数有什么意义呢?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靠阿伏伽德罗常数来进行计算,我们现在的分子量计算就用了阿伏伽德罗常数。

第三篇论文关于静态液体中微粒的运动。这篇论文证明了世界上的确有分子的存在,当时争论分子的存在世界物理学界争论数十年,爱因斯坦用一篇论文解决了这个世界难题。

第四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这篇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相对论统一了传统物理学,而狭义相对论在基础上统一了经典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力学。第五篇《惯性与能量的联系》,核弹的研究公式就在这篇文章里面写出。现在使用的核能原理的最初形态也在文章中写出。

杨振宁:受邀和爱因斯坦交流1.5小时,但什么也没学到,很遗憾

国人骄傲杨振宁:

看完了这么伟大并且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后,介绍杨振宁先生,其实在发展领域的极点,两人的成就不相上下。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后拿到全款奖学金远赴芝加哥大学留学,1957年与好友李政道先生一同获取诺贝尔物理学奖。

纵观诺贝奖获奖史中,华人能够获奖的寥寥无几,杨振宁可谓国内物理学界的顶峰,在当时领奖的时候,有一位华裔出现在现场,可谓大大的证明了华人的能力。杨振宁先生用一生的时间奉献在物理事业。

第一,杨振宁先生帮助过了很多物理学家,比如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薛其坤研究组,没有杨振宁先生是无法得到这样的成就。第二杨振宁先生培养过无数人才,包括本科生,博士生,研究生。

探索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优劣处,培养出的学生涉及全国几十所高校。即使高龄也会为清华的本科生上课

杨振宁曾经阻止当时中国研究要花费一亿美元的加速器,这一亿美元可是在1972年,当时杨振宁认为中国本身太穷了,加上设备跟不上于是终止了这项研究。后来事实是,这个项目是无底洞,当时的节省是十分正确的。后来在1984年,建造出正负分子对撞机,省下了大笔资金。

1997年中国科学院将以杨振宁先生的名字命名一座小行星。专业人士曾评价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定理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不可限量。

杨振宁:受邀和爱因斯坦交流1.5小时,但什么也没学到,很遗憾

双星相遇:

就是这两位足以让世界记住的伟大物理学家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当时1952年的时候,杨振宁先生和爱因斯坦在一座教学楼共事,曾经有过一个半小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后来关于这一个半小时,有记者向杨振宁先生询问两个人都说了些什么?

因为对于这样强者的谈话一定诞生出什么想法,但先生说:“并没有得到什么启发”。原来是因为当时的杨振宁十分崇敬爱因斯坦,再加上当时很紧张,平常就不是很流利的英语更是磕磕巴巴,其中还加上了一些粤语,这让两个人的沟通很卡顿。所以两个人根本没有深入的交流,杨振宁也没有收获到什么惊人的点子。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收获,但也不耽误杨振宁对于爱因斯坦的崇敬。“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中,其中有两个半都是来自于爱因斯坦”。

每个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在一次次的单调乏味的实验中获得了,

一段对话不是灵丹妙药,有那么大的魔力。但是对于杨振宁先生来说能够面对面的看到自己偶像一个半小时,也算是一种幸运吧。对于我们能看到物理学的双星闪耀,更是一种荣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