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物」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一次性幫你理清

經常聽不要吃發物?你知道什麼是發物嗎?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家中老人說起兩個字——「發物」,說這個是發物、那個也是發物,不能吃。到底什麼是「發物」?今天,就著除夕的好日子,就來和大家講一講,看看你的年夜飯中是否就有發物。


「發物」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一次性幫你理清

老一輩口中的發物,究竟是什麼?


中醫說的「發物」,並沒有明確的界定。所謂「發」,是激發、誘發的意思,發物能夠誘發某些疾病或症狀。具體來說,食用某種食物,可能由原來沒病變成有病;原來有病的,或致舊病復發。


例如,感冒中的人通常不建議吃雞肉、雞蛋等食物,對感冒的人來說,雞肉、雞蛋就是發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雞肉、雞蛋一定是發物。對於不感冒的人來說,雞肉、雞蛋有著豐富的營養物質,是日常的營養補給品,未必是發物。


「發物」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一次性幫你理清

圖源:攝圖網


如何知道自己吃的食物是不是發物呢?


  • 要看食物的性味以及食用的季節。


例如羊肉,在冬天吃有溫補的作用,而在夏天吃,很多人就容易上火,對這部分人來說,羊肉就是發物。


  • 要看食物是否會引起疾病。


例如有些人吃蝦蟹容易引起過敏,對這些人來說,蝦蟹就是發物。  


  • 要看自己的體質。


例如雪梨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滋養降火的水果,但對於體質虛寒的人來說,雪梨性味偏涼,是一種冷積發物。

「發物」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一次性幫你理清

發物分為哪幾種?哪些人不能隨便吃發物?


❀ 生熱發物


典型食物:生薑、大蒜、辣椒、花椒、羊肉、牛肉等


「發物」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一次性幫你理清

圖源:攝圖網


生熱發物本身陽氣較旺,容易上火。在陽氣旺盛的夏季,普遍人都不建議食用,陽氣上亢、陰虛內熱者尤甚;但對於脾胃虛寒者來說,生熱發物是絕佳的溫補食物,特別是在冬季,有助陽的作用,可適當補充。


❀ 冷積發物


典型食物——雪梨、西瓜、柿子等生冷水果


冷積發物性味偏涼,對於脾胃虛寒者來說,容易加重虛寒症狀,引起脾胃不適,應當少吃;對陰虛內熱者卻是絕佳的降火良方,特別是在夏季。


❀ 溼熱發物


典型食物——糯米、芋頭等


溼熱發物對於多數人來說,都不適宜多吃,脾胃虛弱者、痰溼體質者尤甚。這種食物較難消化,多食容易引起溼滯和脾胃不適;但對於中氣不足的虛弱人群,這類食物卻有一定的補氣作用。


❀ 氣滯發物


典型食物——薯類、蓮子等


「發物」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一次性幫你理清

圖源攝圖網


氣滯發物容易引發氣機不通暢,特別是對於脾胃虛弱者,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腹脹、沒胃口;但對體虛者來說,這類食物卻有非常好的滋養作用,特別是久病、產後、老年虛弱者。


❀ 動血發物


典型食物——辣椒、狗肉、公雞


動血發物吃多了容易生風動血、上火,陰虛實熱者、身上長瘡、發炎者需要戒口;動血發物對於一些體寒者有一定的溫補作用,但不建議作為食療方式。


❀ 動風發物


典型食物——海鮮、茄子、木耳等


海鮮過敏的人有很多,誤食容易引發身體出疹等各種過敏症狀;但對於不過敏的人來說,這類食物富含優質蛋白,是良好的營養物。

「發物」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一次性幫你理清

哪些情況下我們需要忌口發物呢


中醫營養學非常重視忌口,張仲景也說「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 若得宜則宜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可見其重要性。忌口並非隨心所欲,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 因人制宜講「忌口」 ✦


體質偏實者


體質偏實的健康者,飲食注意全面合理即可,但兼夾有痰溼瘀的人,不宜再補充過度的營養,尤其要減少脂肪的攝入,可以多吃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並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加強鍛鍊,避免發展成代謝性疾病。


「發物」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一次性幫你理清

圖源:攝圖網


體質偏虛者


從體質來看,虛證之人總體來說宜補,但應根據體質決定補益的性質。如陽虛者,以補氣溫陽、散寒健脾為主,忌服寒涼、生冷食物,不過食涼性的瓜果菜餚;陰虛者,宜滋補養陰、生津清熱,忌食溫燥傷陰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


但虛證者不可補益過度,尤其不能多吃肥膩、油煎、乾硬等難以消化的食物,而要在補中有疏,以清淡和營養為宜。


小兒及老人


從年齡特點來看,小兒時期「脾常不足」,所吃的食物應與其消化功能適應,注意攝入優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礦物質。老人臟腑衰退、化源不足,應以溫熱熟軟的食物為主,節制脂肪和糖類,多吃纖維素、清淡素食和乳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


婦女


婦女妊娠期間,應注意營養均衡,食物品種多樣化,適食多餐。勿嗜過鹹、過甜食物,忌菸酒、辛辣、油膩、刺激等食物,減少食物對胃腸道刺激。在哺乳期,除補氣養血之外,還應多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保證母乳中的營養。


「發物」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一次性幫你理清

圖源:攝圖網


婦女經期,如果身體平時健康,只要飲食規律即可,但要慎食冷物,以免血管過度收縮引起痛經。而平時身體虛弱者,應注意服用一些補氣養血的溫性食品,如大棗、紅糖、雞蛋、龍眼等。


✦ 因時因地講「忌口」 ✦


季節的變換,會給人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中醫「天人合一」理論提示我們應根據人體對外界氣候的反應,適時調整飲食。


春季


春季多溼,人體陽氣處於升發之時,肝膽氣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上應當減酸宜甘,培養脾氣,適宜多吃清淡菜蔬和豆類,不宜油膩辛辣,以免內生火熱。


夏季


夏季熱邪挾溼,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減退,飲食應以甘寒、清淡為主,避免油膩,特別是不要貪食生冷瓜果。


秋季


燥氣當令,燥易傷肺,因此易發咳嗽,應當滋陰潤肺,多食梨、芝麻、蜂蜜、甘蔗及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少食辛辣,不宜過食辛溫大補之品。


冬季


萬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溫熱性食物,勿食冷食,冬季對體虛、年老之人是進補的好時機。


「發物」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一次性幫你理清

圖源:攝圖網


地域


地域因素也對人體有著重要影響。《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曾指出,不同地域的人由於環境與飲食習慣不同,可能會誘發相關的疾病。


比如東方之人,「食魚而嗜鹹」,多發癰瘍;西方之域,水土剛強,其民「華食而脂肥」,易發內風;北方之域,天寒冰冽,民多乳食,多「髒寒生滿病」;南方之人,「嗜酸而食腐」,而地域多溼,易發攣痺。


雖然當時的情況已與現在有所差異,但是也提示我們可以在飲食上就當地所缺乏的物質以及多發的疾病做相應的補充和調整,減少疾病易發的因素。


✦ 因病制宜行「忌口」 ✦


關於疾病「忌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已有較為詳細的論述,他在太陽中風證服用桂枝湯後強調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提出了「食復」這一概念,即熱病後可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疾病復發。


同時,《金匱要略》中設置了「禽獸魚蟲禁忌並治」和「果實菜谷禁忌並治」兩個篇章,也強調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