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要家人別一直看手機?在客廳挖個坑!國外設計讓你我放下手機


除夕要家人別一直看手機?在客廳挖個坑!國外設計讓你我放下手機

除夕圍爐,一家人是在聊天?還是都低下頭看自己的手機?要「解決」低頭的問題,除了「命令」大家不要看手機之外,其實還可以依靠室內設計。讓我們看看各國的設計師如何打造出鼓勵互動的空間,讓人們可以「少低頭,多溝通」。

創新點:在家中客廳挖一個「對話坑」,讓家人在沒有電視干擾的情況下好好的享受彼此的陪伴。

本文3大重點:1. 「開放型」辦公室,改變了保守的日本工作文化。2. 在客廳挖一個「坑」,可以讓家庭成員關係變更緊密。3. 鼓勵吵鬧的圖書館,用設計去凝聚社區民眾的關係。

1. 「開放型」辦公室,改變了保守的日本工作文化

我們常聽說Google 或Apple 擁有超棒的辦公室,而它們的員工也因此提升了創意及溝通能力。但是,這些「開放型」辦公室絕大部分都只能在歐美公司看到。亞洲公司很多都還是採用比較保守的辦公室設計;每人一個隔間,要討論去會議室。

但在擁有亞洲最保守工作文化的日本,「快速時尚」品牌Uniqlo 的母公司Fast Retailing,在2013 年設計新總部時,就邀請了紐約的Allied Works Architecture 負責設計,期望「開放型」辦公室可以為員工們帶來更多的互動,而不是將大部分時間專注在電腦螢幕上。

除夕要家人別一直看手機?在客廳挖個坑!國外設計讓你我放下手機

(圖片擷取:FastCoDesign)

位於東京都港區的Fast Retailing 總部,高六層樓,佔地20萬平方公尺,而且擁有30 種不同類型的空間讓員工們工作。相比之下,它的舊總部只有兩種類型的辦公空間,標準的工作隔間,或是被落地玻璃包圍的會議室。

這30種不同的空間包含了讓員工悠閒休息的咖啡廳、充滿綠意的室內庭院、圖書館、仿擬日本街道,設有投幣機的走道,提供員工「自由」的選擇,讓他們可以隨著心情,移動到不同的地方工作。而這樣,就能創造出許多「不期而遇」的巧合,讓員工們有更多的機會互相溝通。而讓員工藉著和同儕聊天的機會,將思緒由螢幕中抽離,也因此激盪出更多的創意。

而為了讓員工們能夠更放鬆的享受各種的「偶遇」,Allied Works Architecture 採用了大量的居家用傢俱,例如,高腳椅、沙發、木桌子等。而且,連公司的走道,也採用了傳統日本住家的門廊,讓員工們可以好像在家一樣的閒聊。

2. 在客廳挖一個「坑」,可以讓家庭成員關係變更緊密

除了在工作時我們習慣緊盯螢幕,回到家後,我們很多時候也繼續將注意力放到大(電視)小(手機)不一的螢幕上。因此,室內設計師們開始建議在家裡的客廳挖一個「坑」,然後讓家人朋友在「坑」內互相溝通。

這個被稱為「對話坑」(Conversation Pit) 的設計,其實是在1959 年開始流行。它是由20 世紀著名芬蘭裔美國設計師Eero Saarinen 為美國工業家J. Irwin Miller 的住家所設計的。

除夕要家人別一直看手機?在客廳挖個坑!國外設計讓你我放下手機

(圖片擷取:QUARTZ)

Eero Saarinen 負責的設計還包括耶魯大學的冰球場、美國駐英國大使館、紐約肯尼迪機場第五航站樓、紐約CBS 大廈等。

他設計的「對話坑」,是一個2.5 呎深,約2 坪大,在客廳中的下陷空間。在這個空間四周放置了沙發,讓家庭成員或是訪客,都能夠在一個舒適又緊密的空間內聊天。

「對話坑」在那個時候是一個相當前衛的設計,畢竟,在客廳中挖一個和小泳池一樣的坑是一般人難以接受的。因此,時代雜誌在1963 年,也刊登了一篇文章,呼籲民眾抵制這個「危險」的設計。文章中指出,在歡樂的派對中,微醺的訪客可能會不小心掉入坑中。而穿短裙的女訪客,也不方便太靠近這個坑,以防春光乍洩。

在1960 年代末期,「對話坑」漸漸失去了吸引力,開始沉寂了下來。但是,2011 年卻為這個過氣的設計帶來了轉機。隨著J. Irwin Miller 的住家正式對外開放參觀,人們見識到「對話坑」的魅力,因此,它再次成為設計圈討論的議題。

與其每晚坐在電視前面,不停的追看八點檔或者一直重播的新聞,「對話坑」能夠將家庭成員或訪客的注意力,放到彼此的身上。這樣,大家才能夠專注在溝通,藉此建立更深刻的關係。畢竟,我們現在每天對著螢幕的時間,已經比對著真人多了,或許「對話坑」能夠稍微減輕這個問題。

3. 鼓勵吵鬧的圖書館,用設計去凝聚社區民眾的關係

不但在辦公室與住家能夠用設計去增加人與人的互動,很多公共場所也慢慢變的更方便大家互動。就算是要求肅靜的圖書館,也跟上時代的改變,不但不阻止,而且還鼓勵大家在裡面說話。

加拿大多倫多的Albion 圖書館,在花費了1200萬美金重建後,不但採用了色彩鮮豔的設計、自然的採光、青翠的庭院,而且還在圖書館內設立了很多不同的區塊,例如:特別為13-19 歲少年打造的「少年中心」,讓少年們在課餘可以到這裡做功課、室內閱讀庭院,讓民眾可以在植物的陪伴下看書、點子創意中心,讓民眾可以接觸最新的科技如3D列印及機器人等。

圖書館內還包含了一個名為Kid Zone 的區域,讓未上學的小孩們從玩樂中學習讀寫。為了搭配Albion 圖書館內的3座室內閱讀庭園,這個區域的主題被設定為農民市集,因此,家長和小孩們可以在這裡看到各種蔬果和種子的模型,讓小孩們能夠更瞭解他們每天接觸的食物。

另外,Albion 圖書館內也不禁止飲食,而且,當你和朋友用正常的音量對話時,也不會惹來白眼。

除夕要家人別一直看手機?在客廳挖個坑!國外設計讓你我放下手機

(圖片擷取:Toronto Public Library)

這些改變,不但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民眾來到圖書館,也希望要將圖書館打造成為一般民眾的「第二個家與辦公室」,讓民眾可以在這裡和更多的人互動。因此,除了讓一般民眾到圖書館借閱書籍、讓小孩們學習翫樂,Albion圖書館還舉辦了很多活動與工作坊,讓社區的民眾可以互相認識,建立更深的連結。

除夕要家人別一直看手機?在客廳挖個坑!國外設計讓你我放下手機

(圖片擷取:Instagram)

另外,英國曼徹斯特中央圖書館為了鼓勵喜歡音樂的年輕人可以在圖書館內溝通,它們不但收藏了很多音樂CD,甚至還在圖書館內擺設了電子期、鼓、吉他及混音器,讓有興趣的年輕人,可以在圖書館內,藉著音樂互相溝通。

除夕要家人別一直看手機?在客廳挖個坑!國外設計讓你我放下手機

近年來,很多的新創都是以科技、網路切入市場。但是,科技的發達有時卻讓我們變的更疏離。因此,很多人也漸漸的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而且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正如《創新拿鐵》曾經介紹過的「共享餐桌」。

所以,今天下班回家後,就算家中沒有「對話坑」,也讓我們關掉電視,好好的和家人或朋友對話,享受一下與人連結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