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光緒帝是慈禧的親兒子,慈禧還會廢掉、軟禁光緒嗎?你怎麼看?

峰子奇觀


慈禧雖然有過廢除光緒皇帝的想法,但是最終沒有執行,僅僅是對光緒皇帝終生軟禁。

但是之所以造成如此結局,並不是僅僅因為光緒皇帝不是她的親兒子,而是慈禧和光緒之間出現了你死我活的政治權力高層鬥爭。

同治皇帝死後,在清朝中皇族中光緒皇帝與慈禧的關係最為親近。

同治皇帝載淳死後,咸豐皇帝絕嗣。皇帝的繼承人只能從道光皇帝的直系孫子中選擇,而在道光帝的眾多孫子中,僅有光緒皇帝載湉等人與慈禧的關係最為親近,因為光緒皇帝載湉的老爹是醇親王奕譞,咸豐皇帝的親弟弟,載湉的老媽是奕譞的正室福晉又是慈禧的親妹妹,也就是說載湉是慈禧的除了是咸豐皇帝的親侄子、同治皇帝的堂兄弟外還是手握大權的慈禧的親外甥。

而且更為重要是同治皇帝死的時候,當時載湉僅僅5歲,於是清朝開國200多年後第一次出現了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而光緒繼位後,慈禧得以能夠以太后身份繼續把持大權。

影視劇中慈禧和光緒

甲午戰爭後的維新變法,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終究反目

甲午戰爭前,實際光緒皇帝一定程度上已經親政,但是慈禧仍舊掌握著很大的權力。甲午戰爭前中日矛盾激化後,相對於李鴻章等人的持重,光緒卻積極主張參戰,對於光緒而言,他可能本人對於日本的當時的情況並不瞭解,反而仍舊認為日本的蠻夷,撮爾小國。而如果戰勝日本,必然會是光緒親政的開門紅,那麼對於光緒的政治名望及從從慈禧手中索要更多的權力,都會順理成章。

甲午戰爭的失敗讓光緒遭遇親政的“開門黑”

然而光緒帝卻遭遇開門黑,裝備先進的北洋水師和清朝陸軍,在日本人面前海陸全部戰敗,不僅丟失朝鮮,還被日軍攻入本土的遼東地區,而且花費巨資打造的北洋水師幾乎是全軍覆沒。

甲午戰後,光緒感到莫大恥辱,他急於雪恥,而此時的維新派則推銷自己的變法方略,為光緒勾畫了一幅變法圖強後藍圖,光緒帝順利成章的接納了維新派。

歷來古今中外的變法都是權力結構的改革和再分配,勢必會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維新派的變法過於激烈和急促,同時缺乏足夠的政治宣傳和政治勢力,結果遭遇眾多困難,而最終造反了保守勢力的反擊。

此時的慈禧太后,已經64歲,她需要做的是就是掌握足夠的權力一直自己的自然死亡,而光緒的變法卻可能打掉她的這個想法,於是她和保守派發起了反擊,1898年她發動戊戌政變,逮捕了維新派、軟禁了光緒皇帝。

戊戌政變後,光緒皇帝被囚禁的瀛臺

戊戌事變後維新派的底牌曝光,徹底惹惱慈禧,因此出現了對於光緒廢立之舉,並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埋葬滿清王朝

戊戌事變之初,慈禧雖然抓捕維新派,囚禁光緒皇帝,但是對於光緒而言,慈禧最初的想法可能也僅僅是不聽話的孩子打板子,但是隨著維新派的計劃曝光,情況發生了更深層次的變化。

戊戌政變前,當時負責天津小站練兵的袁世凱進京述職,而已經感受到危機的維新派於是找到袁世凱,要求袁世凱從天津帶兵勤王,而光緒皇帝也找召見過袁世凱,可是老奸巨猾的袁世凱把握不了北京京城各方政治勢力的脈搏,於是他溜回天津坐觀其變。

戊戌政變後,維新派與守舊派勝負已分,慈禧的心腹榮祿來到天津視察,心裡有鬼的袁世凱在會見榮祿的時候,將當時維新派讓他帶兵包圍頤和園,捉拿慈禧的計劃和盤托出,此時慈禧才獲知光緒還有如此計劃,於是盛怒之下,對光緒皇帝氣憤已極,於是在褒獎了袁世凱的忠心,將其封為山東巡撫後,徹底將光緒囚禁,並準備將其廢掉,而改立載漪的兒子傅儁為新皇帝。並大肆抓捕殺戮維新派,著名戊戌六君子就是此時被殺害的。

戊戌六君子

然而慈禧的廢黜光緒的計劃遭到當時列強們的集體不滿,於是慈禧及載漪、傅儁都對列強充滿了敵視,而此前義和團運動已經在山東、河北興起,袁世凱成為山東巡撫後,對山東義和團開戰極其殘酷的鎮壓政策,結果山東義和團開始不斷湧入北京和天津,一時間動盪不堪。

而義和團宣揚的刀槍不日,“扶清滅洋”口號得到很多清朝保守派的支持,特別是由於列強反對廢黜光緒,而無法成為皇帝的載漪、傅儁父子,於是他們支持義和團大肆殺戮教民和洋人,義和團開始在天津、北京更加氾濫,甚至德國和日本的公使都被殺害,由此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

.而面對列強的侵華,慈禧更加喪心病狂的宣佈對世界十四國宣戰,而當時滿清的東南總督、巡撫們集體抵制慈禧的宣戰詔令,宣佈中立於清朝與八國聯軍的戰爭,結果當時八國聯軍先後攻入天津、北京,清軍中最能打的聶士成戰死,慈禧太后帶著光緒西逃西安。

攻入北京的八國聯軍

後來雖然滿清委曲求全的與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但是清朝滅亡的趨勢已經完全不可避免,1908年光緒、慈禧幾乎同時去世,而3年後辛亥革命爆發,滿清王朝滅亡。

當然光緒皇帝確實不是慈禧的親生兒子,而且如果進行戊戌變法的是慈禧的親兒子同治皇帝,而不是光緒皇帝,那麼處於母愛,慈禧也許不會採取囚禁以及後來進行廢黜的做法,可是自從經歷了26歲守寡,41歲喪子的命運之後,慈禧已經完全黑化為權力野獸,在她看來只有權力能夠讓她安全,所以對任何敢於觸動其底線的人,哪怕是光緒,她也會毫不猶豫的下死手。


大東北的小豆包


與其說假如光緒帝是慈禧的親兒子,慈禧是否還會廢掉、軟禁光緒,不如想想慈禧如果是光緒生母,光緒還會縱容帝黨圍園殺後麼?

慈禧圖謀廢黜光緒,軟禁他的直接原因是戊戌變法期間的圍園殺後。外甥圖謀殺死姨母(本質),名義上卻是兒子弒母。在古今中外不勝枚舉的案例中,當人處在極高的權力爭奪漩渦中時,一切親情都會變得寡淡。父子相殘、母子相殘、兄弟相殘、母女相殘的事情實在太多,何況隔了一層親的姨母和外甥。

武則天為了女皇之位,親生兒女、親孫女、兒媳、孫媳婦都沒有放過,唐明皇李隆基為了皇位也殺死了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放到慈禧和光緒之間,為了皇權互相殘殺實不新鮮。

所以我覺得即便光緒是慈禧的親生子,他要是為了權力圍園殺後,慈禧還是會軟禁他的。但是廢黜則未必。因為親生子是皇帝,西太后的統治才是名正言順。廢掉光緒等於拆自己的臺,慈禧恐怕沒那麼笨。但她也會把光緒牢牢控制在手裡,這樣自己的勢力才不會倒。

但是如果光緒失控,他的存在已經威脅到慈禧的統治,成了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狀態,慈禧到有可能認輸。因為做掉親兒子之後,等自己死了後繼無人,照樣還是一敗塗地。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按照慈禧對權力的貪戀,光緒帝就算是她親兒子,還是照樣會軟禁的,因為,對慈禧那樣的嗜權者來講,她的親人是至高無上的權利,可不是親兒子。

不管怎麼說,慈禧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且掌權多年,根本不是勢單力薄政治經驗低下的光緒能鬥倒的。天家沒有父子情,難道還會有母子情嗎?在權利面前,父子、母子的情義是不堪一擊的,所以,光緒不管是不是慈禧的親兒子,命運都不會有什麼改變。

慈禧之前的西夏國,有位大梁太后,就是把親兒子囚禁起來,自己掌權的,直到臨死,還把權利交給侄子和侄女(兒媳婦),也沒有交給兒子,生生讓她兒子憋屈死,那也是親母子啊!

權利是會吞噬親情的!

就是這樣。


猴格大人


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是咸豐皇帝的兄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的母親則是慈禧太后的胞妹葉赫那拉氏婉貞。慈禧太后是咸豐皇帝的懿貴妃。也就是說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是雙重關係。慈禧既是光緒帝的嬸嬸也是姨媽。

同治十三年即1875年,慈禧太后親生子同治帝因天花駕崩,沒有子嗣,慈禧太后只好為老公咸豐皇帝立嗣,才有四歲的光緒皇帝繼位。

慈禧和光緒帝的關係一直是比較好的,雖然不是母子,但關係絕不差於母子情。畢竟在一起生活有三十多年。慈禧沒有兒子,自然對光緒格外看好。

只是慈禧太后是一個有著權力慾望的女政治家。這樣的人畢竟有很大的政治手段。1898年戊戌政變,軟禁光緒帝於中南海瀛臺。一方面是因為戊戌變法觸動了傳統的舊制度,這種制度是大清王朝繼承前朝的制度,等於是祖宗之法。在那個時代,作為慈禧,自然看不到將來。光緒帝支持康有為的變法在慈禧太后看來是毀壞祖宗之法,迫於群臣反對,她不得不軟禁皇帝。另一方面是因為光緒帝身體不好,光緒帝生前經常服用大量的中藥。是藥三分毒,中草藥裡含有三氧化二砷毒素,即砒霜。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病的接見大臣都要宮人扶著。為了讓皇帝早日康復,慈禧讓他在中南海瀛臺修養。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年底,光緒皇帝駕崩,年38歲。說他死的離奇,主要是和慈禧太后的死相差時間太短。引起了後世的懷疑,說是被毒死。或許歷史的真相很簡單,只是我們過於猜測才導致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慈禧廢除光緒帝,軟禁光緒帝,以及後來光緒帝的離奇死亡,這跟光緒帝是不是慈禧太后親生是沒有關係的。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跟光緒皇帝的身體自身原因關係很大,當然也是離不開政治原因的。

歷史不能假如。如果假設光緒帝是慈禧親生子,發生了同樣的歷史事件,慈禧依舊會廢掉兒子,軟禁他,最後離奇死亡。女皇帝武則天不是害死了親生子嫁禍於皇后的嗎?


子衿讀歷史


慈禧對待光緒,不會比對待同治差太多。原因很簡單,慈禧權力的合法性當初源自於同治。母以子貴,她的後權的本質其實還是她兒子同治的皇權。光緒同樣是他權力合法性的來源。


同治死後,她再一次面臨當初咸豐死時的格局,那就是要移居慈寧宮去坐冷板凳了。同治是她的親兒子,所以她垂簾聽政,還多少顯得理直氣壯一點。但是同治一死,理論上這個特權就沒了。


但是她同時也有個很好的機遇,那就是同治無嗣。按照法統,父死子繼不存在了,那就是要“兄終弟及”了。那麼理應從咸豐的直系旁支裡面找,可是咸豐也就同治一個兒子啊,所以也沒有了。那隻能從咸豐的兄弟裡面找,按道理找恭親王奕訢這頭的,似乎更符合大清帝國的利益啊,畢竟恭親王奕訢現在是軍機處首輔啊,總理衙門大臣啊!


但是很顯然慈禧也意識到這一點了,她有更符合自己利益的人選,那就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那是親大侄子,不但是大侄子還是大姨侄。更關鍵他很小,才3歲,合適控制,而醇親王奕譞比起恭親王奕訢,更是無用之人。所以這個權力仍然可以牢牢地握在自己手裡。這是慈禧選擇光緒的最終原因。

慈禧是個非常有主見的女人,比死他死去的丈夫和兒子,那是萬高很多個檔次的。

她的丈夫咸豐是杆大煙槍,身體本來就不好;政治上也是墨守成規,恪守聖人之道,祖宗之法;氣量狹小,連自己的弟弟也容不得。所以面對千年未見之大變局。他既無能力改變現狀,亦無胸襟讓別人上。


慈禧有個很大的遺憾,那就是對於兒子同治的教育疏漏了,才導致他年紀輕輕,無法無天,眠宿花街柳巷,最終導致大恨鑄成!真的是慈禧沒有好好教育同治麼?不是,慈禧請了一代清流翁同龢當帝師的呀!可是為什麼會是個這樣的結果?慈禧總結了,一是慈安掣肘,二是寬縱無度。慈安無嗣,對同治偏寵,可以理解,而且她貴為皇太后主位,地位其實是比慈禧尊寵的。同治雖不是她親生,但是名義上也是她的兒子。

所以在對光緒的教育上,慈禧絕對不能假手於人,受人掣肘。


3歲的光緒被抱進宮由慈禧親自撫養。而且在撫養光緒的時候,以待之以嚴。做錯事要責罰,行為用度一律嚴格執行聖主訓。

到了入學年紀,慈禧責成翁同龢繼續教光緒,並且打消他的心結,同治的責任不在先生。翁同龢已經教廢掉一個同治了,現在還讓自己教光緒,這是有幾個腦袋啊?但是慈禧的手段讓翁同龢感動得涕淚皆下,發誓一定要將光緒培養成一代聖君。


但是當翁同龢見到光緒得時候,才發現這個名義上的皇帝已經被宮女太監欺負成了渣。慈禧要求嚴格對待光緒,可是到了深宮,宮女太監早就看出這是個傀儡了,當養狗一樣養著吧!翁同龢每每見到於此,師生二人,抱頭痛哭啊!光緒因而和翁同龢結下了超出一般皇帝和帝師之間的師生之情。

慈禧很高興,因為光緒無論儀表還是舉止言談都要比同治優秀得太多。

更關鍵的是,他在自己面前總是那麼順從、文靜,一口一個親爸爸喊著。這不就是慈禧夢寐以求的嗎?但慈禧根本不可能知道,離開他視線的光緒是個什麼狀態?那個時而激情洋溢,時而自暴自棄,一會亢奮,一會落寞的才是真正的光緒。

終於光緒14年,慈禧給光緒選好了皇后,完成了大婚,於次年同意光緒親政。但是此刻慈禧也並沒有徹底鬆手,小事皆有光緒自己定奪,大事必須自己把關。

當那些封疆大吏們遇到特殊情況回京覆命的時候,往慈禧那跑而不是往光緒那裡跑的時候,光緒不滿的情緒在堆積!


直到光緒20年,終於與日本的這一仗究竟能不能打的時候,朝廷裡的意見發生了重大分歧。剛溫故完聖主實錄的光緒,明確要求打,以揚我國威!李鴻章無論如何都不同意打,但是這一次慈禧看到滿朝的喊打的激情,終於不顧李鴻章的反對,默許了這場戰爭。

然而荒唐的一幕發生了,光緒皇帝坐鎮紫禁城,給前線發佈聖旨,前方將士奮力殺敵,揚我國威。此刻的光緒就是一個從聖人之道教化出來的古人,運用著並不嫻熟的“恩威並施”指揮著一場現代化戰爭。然而很顯然前線並不會去執行這種根本無法操作的指令,但是與此同時,滿朝堂的清流們,紛紛上書水師提督丁汝昌抽鴉片,睡婊子,裡通賣國。而這種空穴來風,其實根本就是風聞言事,無法查證也無法辯駁。於是光緒就一道道下詔書,要求丁汝昌戴罪立功。未戰已經有罪,真是荒唐至極!但是其實這或許是鬧劇,甲午海戰最終還是因為技術迭代的落差而戰敗。


光緒21年,李鴻章代表大清遠赴日本簽署賣國求榮的《馬關條約》。於是各種壓力驟起,康梁的公車上書運動爆發。而此刻慈禧老太太你要說她在推卸責任也好,事實如此也罷,的確在甲午海戰上,現存史料裡找不到太多關於老太太乾預此事的把柄!但慈禧的確難逃干係,不是後來”海軍軍費被她挪用了修園子了”這個帽子就扣到老太太頭上了麼?

康有為其實挺能迷惑人的,因為就整個近代史而言,因為他的一個從戲文裡學來的“衣帶詔”謊言,甚至差點讓歷史的走向都發生了改變。


康有為”發明”了《新學偽經考》,宣稱現在我們讀的經典都是王莽篡漢時,整出來的假玩意,而不是孔老夫子的真經。而此刻這個理論在年輕的儒生中非常有市場,當然包括光緒。光緒剛經歷了“甲午中日海戰”的慘敗,他發現聖人之道面對這個變局根本沒有任何用處。而此刻康有為告訴你,這是因為你越的是假的,你是不是突然一下子就找到理由和原因可呢?而這所謂的發現,甚至被很多年輕學者和從舊體制裡蛻變之人奉為理論策源。

但最終“百日維新”又變成了鬧劇,光緒性格的弱點再一次暴露出來,整個帝國的封疆大吏們一天之內接到上百道要求改革的聖旨,人心一下就慌亂了。而光緒發出聖旨後,就開始坐等變法強國。結果卻除一人響應外,皆無動於衷。而這個所謂的響應者其實也只是為了討好光緒而已。

那麼一幫毫無政治經驗的書呆子軍機內閣們,很容易就把問題原因歸納為,慈禧太后掣肘。一個大膽的圍園獵後的計劃就這麼產生了。


而這邊廂,慈禧老太太接到無數封疆大吏們要求復政的請求,小皇帝在瞎搞,這樣下去國將不國。而慈禧仍然在觀望著,看看小光緒究竟能不能幹成件大事,所以也一直在引而不發。但是這次卻等來了光緒要殺自己的消息。老太太出離了憤怒。然後也開心慌了起來,於是回鸞紫禁城。將光緒皇帝囚於瀛臺,所謂戊戌六君子被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戊戌政變”!

從此慈禧就徹底恨上了這個大侄子。當然她更恨的是康有為,因為不是他,光緒還是自己的乖兒子,怎麼可能想到要殺自己呢?大清國以孝治國,原本那麼孝順的光緒,就是因為康有為變成了一個不忠不孝之人。一切影響到她和光緒“感情”的人都被清算了,包括那個帝師翁同龢。

即便這麼恨光緒,慈禧也不能殺了他。因為慈禧的權力合法性當初源自於光緒的皇權。沒有了光緒,她就名不正言不順了。

所以後來的”庚子之變”,說白了就是慈禧既不希望外國人干預她還政給光緒,又要隨時綁架著光緒,保證慈禧自己權力的合法性!此刻的光緒才是真正的傀儡。

而當慈禧快不久於人世的時候,她最大的擔憂是什麼?對,她死光緒必然歸政。而光緒肯定會清算自己。所以光緒的死想是意外都不可能。而慈禧選擇了溥儀,而不是年富力強的載灃,原因也很簡單,還是怕清算,載灃如果是皇帝,他可以直接按照自己的政見去處理事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必然是清算自己來得最快,而如果載灃只是一個攝政輔國,他必須考慮自己兒子的權力過度時做了榜樣,再清算自己,所以翻不起浪花!


炒米視角



權力面前親情算什麼?

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自古以來子弒父,父殺子的事情比比皆是。遠的說周幽王就是被兒子周平王藉助母族的勢力殺掉的,還有南朝時的宋文帝劉義隆就是被兒子劉劭所弒,後梁太祖朱溫也是被親子朱友珪所弒。

像父殺子更狠了,像大家熟悉的唐玄宗李隆基就曾一次性將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先是廢為庶人後殺害。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權後西漢呂雉,將政敵戚夫人做成人彘,嚇得兒子漢惠帝劉盈精神失常,最後鬱鬱而終。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帝的女強人武則天更是為了權力無所不及,殺了親女兒,後來還殺了親兒子李賢。

可見權力面前任何人都會瘋狂的,尤其是女強人當政。宋安之個人認為女強人當政的話,殺的會更狠。

光緒帝如果是慈禧的親兒子是否可以避免被廢被囚禁呢,肯定不會。

光緒之前的同治帝就是慈禧的親兒子,就是因為權力之爭,慈禧不放權。同治帝又沒有文韜武略,在他母親慈禧的強大壓力下,只能沒事逛逛窯子,放鬆放鬆,結果還得了天花早早的死去了。

在最高權力面前,慈禧對於親兒子同治帝都是沒有親情可言,更何況光緒呢。就是光緒是慈禧親兒子的話,下場也一樣。


宋安之


慈禧一生嗜權如命,所以權利是她不可觸碰的底線。

戊戌變法中,新政的推行受到慈禧為首的守舊派的阻撓,推行不下去了,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把希望寄託在直隸總督袁世凱身上,想通過袁世凱發動兵諫,殺掉慈禧,讓光緒掌握實權,強力推行新政。結果袁世凱表面答應,私下裡通過榮祿向慈禧告密。慈禧先下手為強,逮捕並殺害戊戌六君子,把光緒囚禁在瀛臺。



光緒想從慈禧手中要回權利,觸碰了慈禧的底線,慈禧發怒了,連要權的資格她都要收回了。

換做慈禧的親兒子同治皇帝,如果他做了和光緒同樣的事情,慈禧一樣會把他軟禁。當然軟禁的方法會有所不同。



光緒被軟禁在瀛臺不能隨便與外界接觸,光緒最喜歡的珍妃被押在別處。光緒的隆裕皇后是慈禧的侄女,人長得不怎麼飄亮,是慈禧欽點的,光緒不喜歡,不怎麼過夫妻生活,結婚多年也沒孩子。既然不能和皇后生孩子,光緒又不是慈禧的親生兒子,和別人生孩子對慈禧來說沒什麼意義,不生也罷。



同治就不樣了,他是慈禧的親兒子,而且同治是有生育能力的,懷孕的皇后被慈禧賜死,慈禧中意的富察氏成了皇貴妃。同治無子只是時間短,而且同治愛尋花問柳,降低了生孩子的幾率。要是同治,慈禧會把他和富察氏軟禁在一起,畢竟他是有可能為慈禧生個親孫子,延續香火的。

歡迎加關注,互動討論!


有得觀史


所謂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不慈不義才能掌政,這也說明政治鬥爭的複雜性和殘忍性。

題主問的有個誤區,光緒從沒被廢掉,只是有過傳言,那是在戊戌政變前,傳聞說要在天津閱兵之時要把光緒廢掉,為此兩江總督劉坤一還寫摺子問過慈禧這事,慈禧說完全是無稽之談。還有種說法是慈禧問過劉坤一意見,劉坤一未辯風色,直接回了個:皇帝素無過錯,輕易更換怕外人不滿(洋人)。

光緒是慈禧親兒子也不是空穴來風,有野史稱光緒帝是慈禧寡居期間跟一個面首的生下來的,後來送到親妹妹,也就是奕譞的嫡福晉那抱養。

慈禧軟禁光緒也只能說權宜之舉,畢竟那時候維新黨人邀集了唐才常自立軍近百人潛入京城,就等一聲令下,直撲頤和園。非常時期非常手段。實際上光緒並不是一直被軟禁在瀛臺出不來的。1900年鬧義和團時,光緒就端坐在龍椅上發表意見,一個受到軟禁的皇帝能這樣嗎?

事情鬧大了,慈禧帶著光緒等人“西狩”的時候,光緒還斥責了幾個頑固守舊大臣,大臣們惶惶汗不敢出,唯唯諾諾而已,說明那時候皇威猶在。軍機剛毅更是在途中腹瀉致死。

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被立為大阿哥,本來是要接光緒班的,但大阿哥很不成器,有次竟貿然侮辱光緒,光緒不言,但慈禧知道了,畢竟論血緣,還是光緒親,慈禧痛斥了他一番,在西安時,光緒帝把大阿哥新收養的一條小狗要了過來,大阿哥也只能忍讓了事,後他大阿哥身份也不能維持下去了,就被廢掉了。1902年,因為要懲辦義和團禍首,把他們父子倆發配新疆流放了。

光緒是以咸豐帝兒子的身份繼承大統的,理論上要喊慈禧母后的。再者光緒還是慈禧妹妹的兒子,實際上也是她外甥,光緒死後,溥儀登基的前提就是入繼同治,兼祧光緒,也就是說溥儀是以同治帝兒子繼承大統的,同時也是光緒的兒子。事前,大臣張之洞上表說:光緒帝在位三十年,不可使無後。於是慈禧就按民間規矩讓溥儀兼祧兩房。面子問題上,慈禧做得還不錯,但光緒之死慈禧有著莫大的嫌疑。


天涯蚊子大師


在這裡,不僅能讓你讀到歷史故事、秘聞,在深度分析的同時,毫不費力地讓你瞭解諸多枯燥無比的歷史知識點。歡迎關注“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2008年11月,光緒帝駕崩百年,首都警方法醫檢驗鑑證中心,出具了光緒帝死亡鑑定報告,明確宣佈,砒霜急性中毒。聯繫此前光緒帝的瀛臺幽禁,以及慈禧與光緒之死,僅相差一天。光緒帝是否為慈禧所毒殺,不言而諭。

另外,此題問的很是得體,如果光緒是慈禧太后的親子,太后是否會廢掉、軟禁光緒,唯獨不提毒殺光緒之選項。有母子之系在,諒慈禧有所韜略應付,而不至選擇戕殺光緒。由此此問所言極是。

母子相殘的可能性。

舐犢情深也好,虎毒不食子也好。父子同陣、母子連心,這是人的生物屬性。也是“親”個體,並未受“子”個體死亡威脅之常態,自然不會矛盾激化。儘管同室操戈、自相魚肉可能性還有,但因血親之系,矛盾激化會被壓縮到最小。確實如此。

萬事皆有偶然,親子之間,萬一逼迫向隅,困獸猶鬥,豈問父子、母女乎?剩下的,只有本能的揮然一擊,竭求自保。這是生物進化出來的本能,可能性極少,但只要世有惡父母,就不應忽略此種偶然。

生物的進化,首在趨利(極至者,若求生)避害(極至者,若畏死),基於此,生物個體對至利至害之感知,皆異常敏銳,會本能反擊。此項反應經進化後,往往交由潛意識,而非理智來執行。若石子飛來,勿計即避讓,所以,吾愛吾子,吾更愛吾命,此不無生物學上的理論支撐。

選擇光緒為帝的過程

就光緒而言,選自醇親王府,為奕譞之子、道光之孫。又是葉赫那拉·婉貞之子。那婉貞正是慈禧胞妹。同治不堪而亡,咸豐一族遂斷絕子嗣,而同治帝又無子息作承,自順治始的繼承鏈發生了斷裂。

本來依據宗法祖制,父位子承不成,兄終弟及是個補救之法。但對咸豐帝一支全然沒用。因咸豐就生了同治一根獨苗。就只能往下從同冶堂表兄弟之間選了,因為以今天看來,在西暖閣開得疑雲重重的緊急會議,最終否掉溥侃、溥倫兩人,用惇親王奕諒的原話就是,“疏不間屬”,理由很是冠冕堂皇。

轉而找到了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奕譞是道光的第七子,這樣,既是咸豐帝的外甥,又是侄子的載湉,就成為後來的光緒帝。其實,最重要的是,如果選溥倫,慈禧就是太皇太后了,這個是慈禧無法垂簾聽政的。所以,在太后這裡,同樣存在一個政治上的“疏不間屬”的問題。而政治上的近遠,卻與宗法承繼上的遠近完全相反。這一最終的選擇,既服從慈禧的政治需要,又符合了國人肥水流己的需要。慈禧確實有一番政商高企的手腕。更顯示了政治的遠近,而非宗法的遠近,才是決定政權繼承序列的核心因素。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慈禧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個臭名昭著的獨裁者.1861年.咸豐帝駕崩於河北承德熱河避暑山莊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忻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奪得政權.並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建立“垂簾聽政”模式的獨裁政權.開始還有另一個東太后慈安與西太后慈禧共同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突然暴斃.慈禧就獨攬了權利.成了名副其實的獨裁者.(據傳慈安是被慈禧毒死的.)。


在慈禧當政期間.簽定的喪權辱國的條約就有~1885年的中法天津條約.189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的辛丑條約……等等.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弄得國庫空虛,民不聊生。

慈禧不光禍國殃民.不思進取.在日常生活中還極度奢侈.史載慈禧一頓飯就要一百零八道菜.而她只是挑選喜歡的吃上幾口.剩下不吃的都倒掉。為了讓她的宮裡面常年保持蘋果的清香氣.一年就要用掉十五萬多斤的蘋果.甚至在給西方列強割地賠款之後.國庫空虛,全國各地到處發生饑荒.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困難時期,1895年慈禧又開始大興土木,給自己修建陵墓.整個工程長達13年之久.直到慈禧死前才完工。

同治帝是慈禧的兒子(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在位13年.名曰皇帝.卻沒有實權.一生都活在慈禧的陰影下.平時也喜歡享受.1875年駕崩於北京,據傳是因天花而死。

同治沒有子嗣.而慈禧為了自己當政的合法性.畢竟她是不可能當皇帝的.可是慈禧又捨不得手中的權利.怎麼辦呢?慈禧就把她親妹妹的兒子載湉(時年四歲)立為皇帝.年號光緒.光緒在位34年.於1908年11月14日暴崩。

光緒帝是一位有抱負的皇帝.在他成年以後.目睹中國的現狀,倍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國家山河破碎.餓殍遍野,深感痛心.於是與譚嗣同等一些有意富興國家的有識之士發動維新運動,想以此富國強兵,振興國家


可惜的是.戊戌變法因為有損慈禧等一班守舊勢力的根本利益而失敗了,戊戌六君子也以身報國,光緒從此被慈禧幽禁起來,過上輩慘的餘生,直到1908年11月14日暴崩。

綜上所述,慈禧是一個貪圖權利的人,因為擁有了權利就擁有了一切,所以慈禧的秉性就是為了權利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人,只要危極到她的自身利益,哪怕是父母,兒子老公等等親人都可以像掃垃圾一樣清除掉,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就是慈禧的為人原則,由此可見,就算光緒是慈禧的親生兒子,只要你光緒乖乖的聽她的話,按她說的話去做,在她的影子下忍辱偷生,也許可以安度餘生,否則在她的強權之下,想跟她鬥,都是沒有好下場的,除非你的勢力比她強,才能把她扳倒,可是在晚清當時的國情下又怎麼可能呢?以上只是個人淺見,如有錯誤之處,請各位多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