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大鵬所城。攝影/焦會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在深圳龍崗區的東南部,有一塊深入大海的半島,南北兩頭寬闊,中部細窄,就像一隻伸展了翅膀翱翔於半空中的大鵬鳥,剛剛落在南海北端的海岸,展開的翅膀尚未來得及收起,便瞬間石化於此了。

這便是大鵬半島。

大鵬半島及鵬城的由來

大鵬半島三面環海,東邊敞開擁抱大亞灣,與惠州接壤,西接大鵬灣,遙望香港新界,距離香港平洲最短距離3.704公里,南面瀕臨中國南海。陸域面積294.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3.22公里,森林覆蓋率76%,擁有獨特的山海風光、火山岩風貌、豐富的人文資源。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攝影/焦會

深圳的別名“鵬城”,便是來源於這座大鵬半島上的一座古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廣州左衛千戶張斌在這裡建城,併為之取名為“大鵬”,想來是由這半島的形狀而來吧。後來盜匪和倭寇橫行,朝廷又在此增設了大鵬千戶所。“所”是明朝最基本的軍事編制單位,每個千戶所一般是1120人。大鵬千戶所城牆長約1200米,內外都由磚石砌成,城外東南西三面環繞著深3米、寬5米的護城河。如今,大鵬千戶所城成為了大鵬半島上一處重要的人文歷史景觀,要了解深圳的歷史,便繞不開這座古城。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大鵬半島鵬城村。攝影/焦會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大鵬半島鵬城村。攝影/焦會

大鵬半島上的國家地質公園

大鵬半島的自然風光可以用“山海相依、水火共存”來形容。在大鵬半島中南部,由七座形態各異的山峰組成秀麗俊美的大鵬山,其中最高峰是海拔869米的七娘山,在海灣之間拔地而起,尤顯雄偉壯觀。

以七娘山領銜的大鵬半島群山,是由一億多年前火山噴發的岩漿冷卻而成的岩石所構成。因此這裡保存了十分豐富的火山地質遺蹟,包括在爆發、崩積、溢流等火山環境下,形成的火山凝灰岩、火山集塊巖、火山熔岩等多種多樣的岩石類型及其火山構造,例如火山穹丘、火山錐、古火山口等,使之成為一個展示古火山活動的天然博物館。以大鵬半島的火山地質遺蹟為主體,在2005年建立了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大鵬半島七娘山。攝影/焦會

大鵬半島的火山岩等岩石形成以後,在晚近地質時期,隨著地殼變動、海面升降,這些岩石又不斷遭受海水的沖刷、侵蝕,從而在大鵬半島的海岸,形成了千姿百態的海蝕地貌與海積地貌。包括有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洞(穴)、海蝕拱橋、海蝕窗、海蝕柱等奇異的景觀,以及諸多的沙灘、沙堤、潟湖,例如下沙、西涌、東湧、桔釣沙等。這都是大鵬半島引人入勝的地質景觀。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包括六個景區,它們分別是:位於公園南部,海蝕地貌景觀集中分佈的海石奇觀景區;地處南澳街道水頭沙社區,保存了一億多年前種類豐富的植物化石的古生物化石景區;在楓木浪水庫外圍,擁有地質斷層景觀的楓木斷層景區;位於公園東南部,集中體現古火山地質遺蹟與海岸地質景觀共存的鹿嘴觀潮景區;在七娘山北部,能觀賞到以楊梅坑地質景觀點為主體,包含部分古火山地質遺蹟和高嶺古村人文景觀的步溪楊梅區;七娘山的西北部,有坐擁七娘山主峰、七娘山溪等景點,並可觀賞到形狀各異的“火山柱”與“火山錐”等景觀的穹丘行旅區。

大鵬半島的地質遺蹟景觀,是遠古與當今、山與海、火與水的交融與結合。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攝影/焦會

由於地處熱帶與南亞熱帶,氣候溫暖溼潤,大鵬半島植被茂密,覆蓋著熱帶季雨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林冠稠密、鬱鬱蔥蔥,與山岩崖石的地質景觀相得益彰。除了山地、丘陵的森林、灌叢、草被,沿著海岸及海灘,還有紅樹林廣泛生長。像桫欏和粵紫萁等珍稀植物也擇此而居。
多樣的地貌,豐富的地質景觀,賞心悅目的森林景觀,給徒步愛好者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其中有多條觀奇攬勝的徒步路線可供穿越。

最美海岸線徒步路線——東西涌穿越

東湧和西涌之間的穿越路線,是大鵬半島最好的徒步路線之一,也是在全國享有盛名的的一條徒步路線。東西涌穿越,東湧和西涌都可以作為起點或終點。自2017年9月以後,東西涌穿越禁止“獨驢”通行,而且需要提前24小時報備,由此也可見,這條路線還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遊客徒步穿越東西涌。攝影/焦會

從東湧出發,依次經過岸崖禿——鬼仔角——穿鼻巖——西涌,整個徒步里程約9公里,大約需要4個多小時。東湧村後的一條小土路便是進入該徒步路線的起點。開始還有路,慢慢地路就消失了,只能看到戶外人員踩出的一條印跡,還有隨處可見的尖銳陡峭的大石,有些地方會有協助通行的鐵鏈,需要很小心地繞行或是爬行。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鬼仔角。攝影/焦會

在山間密林中約走了一個小時,終於下到海邊,這時視野陡然開闊,真正開始在山海相依的海岸地貌中穿行了。這條線路海岸線曲折蜿蜒,港灣與岬角相間,侵蝕與堆積交規,集中了大鵬半島上最美的海岸風光及幾乎所有類型的海積地貌與海蝕地貌,一路上充分解讀了,什麼叫“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徒步路線沿岸巨大礁石。攝影/焦會

後半段路極不好走,有太多的斷層需要爬上爬下,還有需要上山下海交替進行的路段,但正因為路不好走,所以海邊的岩石較少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仍保持著原貌,一路上屏山傍海,沙灘、島嶼、礁石、海蝕巖、洞、橋、柱等海積海蝕地貌發育齊全。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遊客徒步穿越東西涌。攝影/焦會

這裡雖是戶外,但每隔一段距離,都會看到有救援標距柱,後來在七娘山上也發現了同樣的標距柱,才知大鵬半島的景點都實行了網格化管理,這一點,在國內確屬領先。中途也有快艇吆喝拉客,令人想起軍訓拉練時的收容車,有走不動的就上艇直接拉到西涌。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救援標距柱。攝影/焦會

當終於看到著名的穿鼻巖時,就知道既將到達此行的終點了。穿鼻巖是個海蝕洞穴,其兩側部位在海浪強烈衝擊下,首先形成海蝕洞,然後海浪通過進一步的沖蝕,將兩側洞穴貫通,其下部如橋洞,上部則成為海蝕拱橋。這一處的景,美到了極致,碧水藍天巨石海浪,幾千萬年來,就這樣一直的存在。

穿過穿鼻巖,便可以看到一片金黃色的沙灘,海天遼闊,遊人嬉戲,這裡便是西涌,它三面環山,擁有4.5公里的原始沙灘,這裡是欣賞海上日出的最佳地,也是露營和游泳的好地方。

我去過深圳多次,感到最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面對本地市民還是外來人口,深圳都提供者無差別的、優質的、人性化的公共服務,這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不愧其國際化大都市之名。



- END -
撰文丨王璐

攝影丨焦會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國家全景地理”及《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國家全景地理”聯繫。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 相關雜誌推薦
穿行在山海之間 大鵬半島和她的最美岸線

【2019年10月刊:廣東海洋專輯】,椱ァ製這段描述₳E6u7Y7lTp22₳後到◇綯℡寳

複製以上內容,打開淘寶APP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