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我活在一個自己的世界裡,如何打破?

邪惡V叔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那麼就意味著與外界的交流比較少,朋友比較少,心態也很封閉。不願意走出去,不願意交朋友,不願意和陌生人交流。

如何打破呢?那就是強迫自己走出去。這個過程肯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也是一個蛻變的過程。經歷了痛苦蛻變的過程之後,那麼你的自我世界就被打破了,你的生活狀態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所以說從某種某些方面來說痛苦是好事情。痛則通,不痛則不通。

我們要學會擁抱痛苦。痛苦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個人成長成功道路上的必經之路。

最後祝願你早日走出自我的世界,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玫瑰]


愛自己是最好的修行


首先我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從而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立的世界,也就是獨立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朋友小明從小非常積極陽光,他從小酷愛足球,每次打球的時候,一旦進球,他就把這種小的勝利分享給周圍的同學和朋友,他的熱情與陽光也感染了他身邊的很多人,即便那些人對於足球並不感興趣,但是依然為他而開心。小紅從小內向孤僻,她總是獨來獨往,很少與身邊的人交流,她覺得大家都不懂她,久而久之陷入困境,走進自己的小世界。

從這兩個例子中也可以看出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喜歡吃麻辣燙而我喜歡吃西餐,這個都是沒有問題的,大家完全都可以分享交流,而不必將自己包裹起來,最後孤獨一個人。

應該敞開心扉去跟別人交流分享,因為這個世界大而不同,我們只有尊重每個人的特點,幷包容他人,我們才更有可能積極地生活,積極地工作。


威廉海德堡


你好!不知道你提出這個問題時,你目前具體的情況和背景環境是什麼,我只能嘗試作一些泛泛的分享,希望可以供你參考:

一個成熟的自我既包括能夠保持獨立的自我,同時又可以和他人有適度的聯接。但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從埃裡克森的畢生發展觀來講,如果在某個成長階段受阻,可能就會影響到以後各個階段的發展,但同時也意味著,我們一生都有機會發展自己。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為:嬰兒期、兒童期、學齡初期、學齡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和成熟期。不知道你目前處在哪個階段呢?在過去的成長經歷中,你又經歷了什麼呢?

我們成長的過程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學齡期之前受家庭的影響最深,並且相對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情感反應模式和人際交往模式。在依戀理論中,我們會發現和周圍他人的相處,在6-18個月就已基本形成了依戀的模式。如果想要有所突破,首先需要很大的勇氣,其次需要具備自我的反思和覺察能力,也就是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心智化的模式,或者說培養自我的功能,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與他人的溝通和交往在童年早期沒有得到培養,是可以通過以後的學習獲得的。比如在人群中去觀察他人之間如何溝通,人們感興趣的話題是什麼?但有的時候未必需要你侃侃而談就會拉進彼此的距離,在健談的人面前保持傾聽的態度也是一樣會讓大家感受到你的參與。

另外有一個人際交往的法則是用你希望別人如何對你的方式對待他人。比如你希望別人對你友好,你可以先向對方示好。如果你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和肯定,你也可以嘗試先去發現對方的優點和長處並加以肯定,如果你希望別人對你有所付出,你首先要願意為他人付出。當然有的時候你付出了,讚美了,傾聽了,可能結果還是不如你期待的那樣,但是在此過程中你其實已經走出了自我封閉的困境,你的交往能力已經得到了改善和發展,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因為一些創傷的經歷導致了情感的隔離,可能首先要對這部分的創傷體驗和情感進行工作。經歷創傷的人,在某個階段會發展出過度的自我保護機制,時間越長,對生活的影響可能會越大,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和接納這部分的情緒,首先和自己的內在進行聯接,然後才能慢慢發展出與他人的聯接。


徐徐看心理


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主攻方向家庭心靈看護、心理與行為綜合調整。很高興能夠參與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認為一個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統一起來的人,才算是相對健康的人。長期封閉自我,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容易讓你變得敏感,脆弱,孤僻,情緒低落,以至於孤立無援。你能夠提出這個問題,應該是這種心理狀態已經嚴重影響但你的工作生活。

通常一個活在自我世界裡的人,思維方式比較感性,內心世界特別豐富,情緒壓抑,可能特別在意生活中的負性情緒。要打破這種思維方式,你需要培養堅持理性的認知和積極正向的信念。

可以試著這樣做:

1.學會自我內心對話,讓自己的情緒有宣洩的出口,對照生活中的具體事件學會自省,找出自己不理性的思維。每天堅持寫心情日誌,記錄情緒變化,行動情況。

2.走出去主動關懷你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用全身心的愛,給予他們關心和幫助。一個人只會在乎自己的感受,可能沒有辦法知覺他人的感受,是一個不懂得愛自己,感受他人的愛的人。通過和外部世界鏈接,增強你和他人互動的頻率,讓你走出自我世界。

3.找到生活的意義,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通過一些集體活動讓你主動接觸各式各樣的人。

當然每一個人成長的經歷不同,你內心具體的情況不能單憑一個問題去判定,如果你的問題嚴重影響到你的工作生活,務必要接受專業的輔導。



石榴花心靈小屋


應該如何打破,還要看你是否願意去打破目前這個狀態。也許你是因為經歷了太多世界冷漠的一面,也許是你的情感在作祟。方法很簡單,只要你想去改變,就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一、多出去走動,好比一個人整天宅在家玩遊戲,社會動態也不去關注,人的思維就會退化,遊戲只能火一段時間,而你人生的路還很長。去旅行是個不錯的方法,在旅行的過程中,你可以體驗到大自然的美,慢慢地,你的心結就會被打開。

二、閱讀,不僅是一種文化和知識的輸入,更是提升一個人思維的好方法,閱讀的時候可以選擇去圖書館,因為那兒認真學習的人有很多,我不相信你看到那麼多人在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學習卻不為所動。通過閱讀,你才能夠認識這個世界的美妙,才更容易接受這個世界,世界是溫暖的,只要你用心去體會。自然,你便可以一層層打破自我世界的桎梏。

三、做一個樂觀積極的人,多為他人著想,這種事不能一蹴而就,你可以慢慢來,比如你可以學著安慰一個人,或者經常保持著微笑,多接納這個世界,聽聽音樂,多做運動,感受生命的美好。

所以,要想打破現在這個狀態,那從現在開始就請認真對待生活吧,你要這樣想——沒有什麼事兒是不過去的。


天堂筷子


怎麼破解你這問題,關鍵是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是否是刺激性帶來的,還是性格決定的。通常來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是說你不怎麼看重和別人的關係,但我們自身有和別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別人覺得你過於關注自己不關注和別人的關係時,就說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就算是內向的人,也不能隔絕和人的相處。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對與錯,好與壞之分,關鍵看怎麼看待。



自己是最好的心理醫生


哈哈!同道中人

本人也有類似這種症狀

我有太多的藥方子

首先放下你現在手頭上的工作

來一場漫無目的旅遊 尋找到認為這個世界最美一景物

放下自我

用自身的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幫助越多人越好不限大小事情

你會得到無數的人對你從內心發自肺腑的感謝!

從中找到自我的存在感或價值

...


北斗七哥開陽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你的成長經歷中的某個階段(或者延續到現在)應該對你有益,否則這種行為保持不下來。

如果想要走出來,你得明白你封閉的獲益是什麼。是否現在仍舊獲益?可有什麼替代性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的情況由來已久,也請做好心理準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自己還是要緩和一點,客觀一點。


覃小珊心理諮詢


只有走出去,才能打破困境。只有去嘗試,才會有希望。人不能只活在自已的世界裡,要多與身邊的人溝通交流,而不是閉門造車,固步自封。比如,你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找朋友商量或者請教閱歷非富的人,這也是一種學習。要融入環境當中,而不是被動的等待。


黑夜中的一綹光


首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活在一個人的世界?為什麼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你的思想,沒有人能限制你,是你的思想讓你畫地為牢,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同時你渴望與人溝通交流,但是你一方面想起別人總是浮現負面思想,別人不喜歡你怎麼辦?別人不接受你怎麼辦?內心中有自卑感的一部分,其實這些來自外在的評判是你執著,你為什麼對別人會評判這些想法這麼自信呢?問問自己這些是事實還是隻是停留在腦袋裡的想法?這是100%真的嗎嗎?我是被他們干擾還是被他們引起的想法干擾?仔細想想,你會發現一切都是你在頭腦裡創造出來的,不是事實,你可以向積極正面的方向思考,這樣會越來越喜歡自己,當你喜歡自己,展示自己的時候你與外界就一體啦,你會自然的融入外界。謝謝你,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