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2020庚子年,長相貴氣的新型冠狀病毒橫空出世,以超強傳染性名震江湖,躋身“致病力病毒榜”前三甲,與老大哥SARS、MERS齊名。

它比兩位病毒老大更具三分滑頭,可以讓凡人中招而渾然不覺,成為了帶毒的“無症狀感染者”。這些人恍惚間繼續把病毒傳播下去,使他們的密切接觸者成了“冤大頭”、“倒黴蛋”,不僅被傳染上病毒,還導致發病進了醫院。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看來,病毒面前就看誰的免疫力強!”仔細品讀有關新冠病毒禍害人間的報道,大齡青年吳迪從字裡行間恍然大悟:與其惶惶終日,靠人不如靠己——養生自救!

因為疫情洶湧,被“禁足”在家,一部分年輕人自覺過起了清水寡淡的“中年養生”生活;不願戴口罩的爸媽使出集齊百家所學的養生大法,希望鎮住瘟疫等妖魔鬼怪不敢來犯。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怎麼勸說父母戴口罩”成為眾多子女的心頭大石。/ 微博截圖

在掀起全民戰“疫”的時候,除了有衛生防疫權威支招獻策,還有想借著國難發財的帶貨黨、不靠譜微商挖坑下套,通過虛假宣傳,一邊販賣焦慮,一邊“割韭菜”。

PART.1 吃保健品就能強免疫,貴圈微商比鍾老團隊還牛掰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能夠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在“信巫不信醫”,不知醫療為何物以及治病靠祈禱、跳大神的時代,人體“出廠配備”的免疫力就能把一部分人從“死神”手裡拉回來。

而對於長期熬夜、精神壓力大的現代人,原始免疫力早已敗得差不多。在新冠病毒入侵,連醫學界都沒有很好的法子,當聽到“硬核”醫生張文宏直言“最有效的藥物就是人的免疫力”,著急得團團轉。尤其是護犢心切的一群寶媽,不知給孩子吃什麼,求助萬能的朋友圈,各種推薦紛沓而至,不乏微商混跡其中。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都說疫情是危機,但精明的微商們分明看到了勃勃商機。他們以“急人之所急”的姿態,端上早已熬好的毒雞湯,一面安慰寶媽莫恐慌,一面安利自己的產品。

乳鐵蛋白、益生菌、乳酸菌酵素、白藜蘆醇、維生素C泡騰片……以高科技濃縮成一粒粒藥丸、一顆顆膠囊,不同的外衣包裹,相似的功效“增強免疫力”,任君選擇。

這個針對增強腸胃的免疫力,那個主要防治感冒……在母嬰群裡狂推,聽起來似乎每一種都是必需,還有吸睛的廣告配有所謂的科學數據、真實案例、對話截圖、視頻,甚至明星名人名醫推薦。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吃人血饅頭的微商。/ 知乎

乳鐵蛋白一單三罐,不到一會就銷售幾十大單。當你猶豫要不要接龍下單,他們非常及時地在你耳邊吹風:“多種搭配一起,效果更佳。”定力不好的寶媽,被成功忽悠的係數就非常高了。

但,無論你買的是哪一種,其實都陷入了“XXX產品=增強免疫力=預防新冠病毒”的邏輯圈套中。看起來邏輯自洽,卻是一派胡言。

以頭頂光環、自認為有“最科學權威的依據”加持的益生菌,不過是微商偷換概念,看到“微生態調節劑被納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又有李蘭娟院士蓋章認可”的報道,兩眼放光,計上心頭大膽將“益生菌”替代了“微生態調節劑”,在廣告中虛構專家證言“中國工程院李院士建議”、“鍾南山院士說的”。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看到診療方案第四版推薦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救治病人,賣益生菌的微商高興壞了。/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這兩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可太難了,又要忙著上前線,還要背鍋,抽身闢謠。目前研究認為,補充特定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菌群,但是否能提高免疫力有待商榷。

益生菌的好基友“乳酸菌酵素”,同樣無法殺滅病毒,頂多也就是對腸道菌群調節有點幫助。

除了益生菌,這次走紅的還有老搭檔乳鐵蛋白,可能有的朋友沒聽說過,那麼恭喜你,你的朋友圈還沒有被微商攻陷。乳鐵蛋白來自哺乳動物乳汁,與人體免疫力有關的是人乳鐵蛋白,不是牛!但在市面能買到的是牛乳鐵蛋白,尚無證據證明它能提高免疫力,它對新冠病毒“愛莫能治”。人跟牛,能一樣嗎?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母嬰店在朋友圈虛假宣傳“乳鐵蛋白”。/ 微信截圖

孩子要增強免疫力,爸媽也不能落下,這次中招嚴重的大部分都是長者。微商馬上演技上線,大話西遊“星爺”附體,煽情說到:“如果只給你推薦一種保養品,那一定建議你喝白藜蘆醇,它抗衰老、抗病毒、抗腫瘤、增強免疫力……”

因為新冠病毒,“抗衰老神藥”白藜蘆醇的人生走上了巔峰。作為一種植物提取物,白藜蘆醇在細胞實驗顯示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不過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證明,吃進去就能獲得這些功效,所謂防治冠狀病毒,只是一種臆想。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白藜蘆醇“包治百病”?/ 微信截圖

從普通感冒,到流感,再到當下的疫情,維生素C是每一場都不錯過與放過,必定上演它的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的傳說故事。不否認,維生素C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物質,有抗氧化、輔助合成膠原蛋白、維持免疫功能等作用。但其防感冒之說不可輕信,早被美國FDA否定,就連維生素C藥品說明書也找不到半點信息,更無任何臨床實例或研究證據表明它能預防病毒感染。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維生素C防感冒、提高免疫力的說法流傳已久。/ 微信截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曾在媒體採訪時說過這麼一句:即使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去做檢測,其結果也無法直接證明這些保健品與人體健康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

PART.2 抗病毒偏方肆起,人人都是“老中醫”

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而恐懼則源自未知。從疫情爆發以來,謠言幾乎每天層出不窮,而隨之帶來的焦慮和恐慌,也不斷給前線製造著新問題。

當西醫還在苦苦研究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把全部希望寄託於瑞德西韋,但這個“神藥”至今還不能合法用於臨床,一部分人在惶惶中投入了中醫的懷抱。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網傳鍾南山推薦的防疫涼茶,被單位企業飯堂拿來煲給員工服用,聲稱能預防新冠病毒。/ 微信截圖

回看悠悠的歷史長河,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的瘟疫,但凡瘟疫橫行,都有中醫藥屢起沉痾,活人無數。1月23日,國家衛健委首次把中醫治療方案納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

一時間,“預防武漢肺炎方”、“涼茶處方”、“特效草藥”、“特效療法”紛紛湧現。做微商賣艾灸的信誓旦旦,在朋友圈聲稱“非典的時候,廣東某醫院就是用艾燻全院而沒有被感染。”不明真相的群眾,極其容易被謠言牽著鼻子走。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網絡流傳的廣東省中醫院預防武漢肺炎方,被醫院闢謠。/ 廣東省中醫院官微

不願戴口罩的爸媽,紛紛扮起“老中醫”,拿出祖傳醫書、養生筆記,在家裡煲藥湯,煮涼茶,用紅糖、姜、蔥、蒜熬水喝,叮囑年輕人:“不要吃得太熱氣,上火容易感染病毒!”說完,轉身出門去搶購雙黃連。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瘋狂搶購的網友,甚至連動物用的也沒放過。/ 網絡圖片

結果,雙黃連是個鬧劇。但沒關係,絲毫不影響板藍根、金銀花、魚腥草、穿心蓮走向火熱。因為它們自帶“清熱解毒”的特質,被人為加以炒作,正好迎合萬眾一心抵制病毒的心理需求。

經歷過SARS那場硝煙的80後,親見板藍根創下的神話,奠定了它“抗病毒的江湖地位”。這麼多年來,只要流感出現,板藍根必定被藥店推到最顯眼的位置。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囤板藍根、燻醋的呼聲日益高漲,甚至一度渲染成為預防肺炎的“黃金組合”。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國家衛健委在其官方微博闢謠稱,喝板藍根和燻醋不可以預防武漢肺炎。/ 微博 @健康中國

85後媽媽陳思因同事流感,唯恐自己被傳染,連續喝了一個多月的板藍根沖劑。儘管她知道,衛健委官方賬號1月21日已經闢謠,板藍根不能預防武漢肺炎!中醫大夫也告誡,板藍根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病毒性感冒等熱性疾病,不能防治新冠病毒,正常人亂喝當心產生腹瀉等副作用。

為搶奪市場,靈芝、橘紅、陳皮,以及補品燕窩也被商家標榜“能夠預防新冠病毒”。如果說橘紅、陳皮因止咳化痰功效被宣揚治肺炎,尚能理解,而靈芝、燕窩,更多是來自人們的神化,實際功效在醫學上具有很大爭議。

PART.3 病毒怕高溫,民間的“花式養生”

沒有特效藥,醫生對付新冠病毒是見招拆招,對症治療。是人都會有弱點,病毒也不例外。當新冠病毒怕高溫的特點被公佈於眾,民間大腦發揮無窮智慧,想出曬太陽、蒸桑拿、洗熱水澡、喝熱水種種點子,希望熱死病毒、燙死病毒。

曬太陽,在中醫看來,可以提升陽氣,增強免疫力;在西醫看來,陽光能消毒殺菌,補鈣強筋骨。這種養生不花一分錢,宅在家中只需靠近窗戶,就可以享受到。

可殺死冠狀病毒至少需要56℃的高溫,持續30分鐘。且不說太陽照射的溫度根本達不到56℃,如果能達到,那殺死的恐怕不只是病毒了。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病毒存在於體內,桑拿又怎麼可能讓病毒所在的部位達到殺滅溫度?/ quanjing

疫情期間,能不能曬到太陽,要看太陽公公的心情。而喝水這件事,人可以自由掌控。日常多喝水,能保持喉嚨溼潤,促進身體代謝廢物的排洩。

在摸清了新冠病毒偷襲人的手法,愛走呼吸道,入侵人體呼吸道黏膜細胞,戴口罩就是為了守住這道防線。

如何不讓病毒進入呼吸道?正當撓頭搔耳冥想之時,傳言“多喝水可以促進自身粘液分泌來抵抗病毒”,貼上來自大西洋彼岸醫生弟弟的標籤,再度翻紅。信者紛紛端杯豪飲,一日堅持喝夠八大杯水,或為了保持喉嚨溼潤,每15分鐘喝一口水。

對此不放心者,又在水溫上講究,喝水只喝60℃的熱水,認為可以保持體溫殺滅病毒。全然忘了人是恆溫動物,會產熱也會散熱,如果不是生病發燒,體溫一定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事實上,即使大量喝水,咽喉時刻保溼,如果不戴口罩,也無法避免病毒會通過上呼吸道進入下呼吸道(支氣管、肺部等)。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鹽水緊跟白開水的步伐,也成為了“抗病毒神器”,被廣醫一院迅速闢謠。/ 微博 @廣醫一院

喝的方法行不通,那洗(泡)熱水澡是不是有點用?可惜,同樣遭到無情的否定。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表示,在家裡洗(泡)熱水澡和高溫消毒根本是兩碼事。

水淹不行?那就抹油,往出氣的鼻孔塗抹風油精、萬金油,或者滴入兩滴香油。關於風油精和萬金油,除了皮膚清涼、提神醒腦、防蚊蟲之外,別無它用。而香油在鼻子裡就是走個過場,除了讓你隨身攜帶香油味,啥效果也不會有。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加上一個傳奇的歷史故事,很多人就這樣相信了。/ 微信截圖

天天捧著白開水太寡味,生活需要加點料。

茶葉是個好東西。根據既往研究,茶中含有多種保健和藥理活性成分,如茶多酚、茶色素、生物鹼和揮發油、茶多糖等,這些成分被報道有一定的抗氧化或提高免疫力的功能。作為一枚死忠粉,葛大叔一日三餐離不了茶,聽說綠茶抗癌、對防治心腦血管病有好處,對綠茶情有獨鍾,追求濃重口感,即使喝到老胃病發作,也不改半分。

究竟喝茶能否增強人的免疫力,沒有哪個醫生敢說“一定能”。現有的相關研究都是針對茶葉的具體成分而進行。一些所謂成果是在動物身上做出來的,也就是動物實驗階段,能否在人身上得到驗證,尚不可知。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浙江省疾控中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浙江疾病預防控制”宣佈“茶水抑制新冠病毒”,隨後將文章刪除。/ 網

不喜歡喝茶的,目光轉向廚房裡的食材。除了蔥、姜、蒜、醋之外,雞蛋、香菇、松茸蘑、辣椒、草莓、胡柚,都被當成了預防病毒的“天然良藥”。獨獨香蕉,背上莫須有的罪名——吃香蕉會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看了那麼多的“新冠病毒與食物有關”的傳言,只有一條是真的。那就是,均衡營養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做到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多喝水。

PART.4 養生不能盲從,更應該講究科學

疫情是面鏡子,在新型冠狀病毒面前,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透徹了部分人性的善惡美醜。

疫情之下的信息缺位與不對稱,以及疫情迅速催化了信息擴散,使得普通大眾無法第一時間甄別出真假。自新中國建立就破除封建迷信,2020年還有人輕信“母豬下崽開口講話,吃雞蛋能防疫情”的惡作劇。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那一晚,有多少人是被父母叫醒吃雞蛋的?/ 網絡圖片

驀然回首,我們又在養生保健交了300%的“智商稅”!

沒有必要去神化任何一個產品,讓自己變成一個笑話,世上也本無“神藥”。是藥都還三分毒,不要病急亂投醫。在大災大難面前,人們更需要通過正規渠道獲取科學的知識。

疫情下的養生族:一邊販賣焦慮,一邊被“割韭菜”

◎ 2003年SARS疫情時搶綠豆的教訓可別忘記了。/ 羊城晚報

養生有很多方法,不能盲從,也應講究科學。萬變不離其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均衡飲食,睡眠充足,適當運動,戒菸限酒,心情愉悅,這才是通往身體健康的康莊大道。

關於預防新冠病毒,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做好個人防護,不去接觸它。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1].治不了病還耽誤救命 誰來給"權健式"保健品把把脈? 中國之聲,2018-12-30.

[2].趁著疫情來騙錢!這些號稱能預防新型肺炎的產品,一個都不能信.丁香媽媽.

[3].新型病毒肺炎實時闢謠.騰訊新聞.

[4].板藍根、清熱解毒膠囊可預防新冠肺炎病毒?虛假宣傳!這些藥店已被查處[N].中國消費者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