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寶典《止學》辯表功:忠臣坦蕩容易找,可惜君王不愛要

忠臣坦蕩容易找,

可惜君王不愛要,

甜蜜實則蠅逐臭,

鐵血肝膽唯心表。

談介子推的故事,《止學》中說“表功”

  “忠臣不表其功”這是一個兩面看的問題。如果看過寒食節的來歷,就知道介子推的事蹟,表明這個是真正的忠臣。或者他做的事情,已經超越了利益層面,到達了超我的精神層面。其實忠臣也是有不同的檔次的,最頂級的忠臣,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付出忠心,例如是介子推。次一級的忠臣,是在自己和信念中去得平衡,例如是管仲、諸葛亮。再次一級的忠臣,是完全為了忠誠的對象,例如秦國大將蒙恬,水滸傳裡的李逵。最次一等的忠臣,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由於沒有背叛的利益而不曾背叛。

  這最後一種忠臣,其實倒不如說是利益結合體。孫權手下的人馬,大概算是這一類的忠臣。因此魯肅才有了“江東百官都能降曹,唯獨主公你不能”這番言論。

  我們容易發現,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手下的人屬於哪一類的忠臣。

相關詞語解釋:

1) “表功”解釋為:指向別人表述或特意顯示自己的功勞。

2) “介子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生於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歷代詩家文人留有大量吟詠緬懷詩篇。

3) “忠臣”解釋為:與奸臣、貳臣相對,原指忠於君主,為君主效忠的官吏,現也用來泛指忠誠於特定的對象如球隊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對忠臣的作為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具體到特定的歷史人物來言,不同的論斷主體也會形成不同的觀點,所以有時並不能形成定論。


智慧寶典《止學》辯表功:忠臣坦蕩容易找,可惜君王不愛要

★忠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背叛的就算是忠臣。而真正的忠臣,估計要在危難的時候才能看到。也就是,在現代社會,我們很難找到真正意義的忠臣,也別是在企業中。畢竟企業維繫的紐帶是利益,而利益得到的忠臣,也只能是最末一等的忠臣。而真正的第一、二類忠臣,其實是忠於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忠於老闆,這就會出現了一個非常大的矛盾。由於真正的忠臣是忠誠的是自己的理想,在更多的情況下就變成,老闆變節,這些忠臣就不忠了。而現代企業家,真正能獲得的忠臣,其實就是第三類,能夠被自己人格魅力捕獲的死忠。

探尋“表功”的含義,看看書中如何說。

1) 忠臣不表其功。來源於:《止學》。全文如下: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隱人惡,謗賢者固小人矣。解釋如下:忠臣是不會邀功的。

★邀功★

  到底忠臣是否表功?這其實也是一個偽命題。第一二類的忠臣,實際上是不需要表功的,因為他們做的是,是為了理想。你有足夠的理想去束縛他,他就是你的夥伴,沒有就只能看著他遠去。而第三、四類的忠臣,是一定會表功的。如果不表功,那麼他們所做的一切將變得沒有意義。

  李逵為什麼要死?這是由於這種死忠,是不會妥協的。對於宋江來說,手下只有第三、第四類的忠臣。而第四類居多。第三類的忠臣是有違自己的理想,因此只能放棄了。

  我認為的是所謂忠臣不邀功,是由於這些忠誠認為自己是你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你的手下。起碼在思想上是如此認為的。我們可以看到,真正有理想的人,其實是不會粘著領導,而是獨立思考。而這些忠臣,其實才是對事業有最大的幫助,也就是傳說的合夥人。而最後一種,只是忠於自己的利益,不邀功,哪裡來利益。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詩云:

寂寞安寧,寒窗空守。

專注經典,認真分析。

另闢蹊徑,金剛智慧。

拋磚引玉,同為精進。

№368日期:2003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