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組建11軍,軍長“欽點”何其宗,參謀當教頭,練五大技術

《叢林之虎何其宗》連載22

大理組建11軍,軍長“欽點”何其宗,參謀當教頭,練五大技術

1969年,為應對北方威脅,54軍從滇西移師河南,作為戰略預備隊。當年11月25日,陸軍第11軍在大理組建。何其宗被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欽點”,從54軍留下,任命為軍作戰訓練處參謀。

作訓部門是部隊履行作戰和訓練任務的關鍵性部門。作訓參謀,是在部隊軍事智囊參謀長的領導下傳達首長指令以指揮部隊作戰,平時依據訓練大綱和部隊實際情況來組織部隊訓練的機關工作人員。

大理組建11軍,軍長“欽點”何其宗,參謀當教頭,練五大技術

何其宗(左一)與11軍作訓處戰友合影(左三為處長李凡)

作訓參謀除了具備參謀人員必須的“六會”技能外,還必須在組織部隊訓練中“有兩把刷子”,如同《水滸傳》中豹子頭林沖一樣的軍事教頭,是部隊百裡挑一的精幹人員,因此,也往往是部隊軍事指揮員的發展人選。軍首長把何其宗作為作訓參謀第一人選調到軍作訓處,就是看中他優秀的軍事素質和指揮、訓練部隊的潛質。

陸軍11軍組建伊始,正值特殊年代後期,部隊長期缺乏正規系統的訓練,加之成分組成來自各方,部隊與部隊之間、人員之間,軍事素質不平衡,訓練內容不統一,傳統作風不一樣,指導思想不一致,急需採取有力措施解決。

面對上述情況,軍首長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要遵循毛主席“軍隊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才能打仗”的指示,使這支剛組建的部隊儘快形成戰鬥力,拉出去能打勝仗。為此,軍首長決定,首先抓骨幹,訓幹部。

在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有三座寶塔巍然矗立,西靠蒼山,東臨洱海,如鎮守疆域的武士。

這就是著名的古蹟崇聖寺遺址,民間稱之為三塔寺。現在,三塔寺是旅遊風景區,當年則是11軍教導大隊的營區。

1970年,11軍在這裡舉辦了三期所屬部隊連以上軍政主官集訓,狠抓軍事訓練,明確指導思想,統一訓練內容,摸索訓練方法。

大理組建11軍,軍長“欽點”何其宗,參謀當教頭,練五大技術

大理11軍教導隊,何其宗在訓練中做刺殺示範動作

集訓隊由軍長董佔林親自任隊長,政委王玉琨親自任教導員。將每個師的幹部編成連,由師長、師政委任連長、指導員;團長、團政委任排長;營長、教導員任班長;連長、指導員任戰士。集訓隊就像部隊一樣從早上起床、出操、整理內務、吃飯,到學習、訓練,乃至晚點名,站崗放哨,查鋪查哨。這一切都嚴格按照條例條令來規範,培養良好的作風習慣。

當然,最核心的集訓內容還是軍事訓練。集訓隊根據部隊的實際需要確定訓練的內容,從步兵五大技術抓起,訓練部隊射擊、刺殺、投彈、爆破、土工作業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礎上訓練單兵到班的攻防戰術以及連排級別的攻防演練。這些都是部隊在當時條件下,在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區執行作戰任務所必須具備的。

怎樣把這些訓練內容落到實處,訓出水平,練出成效?非常關鍵的就是抓樣板,定標準,有示範。軍首長要求作訓處,要儘快地選拔培養一批技術尖子,訓出一個示範班,能夠在集訓隊技、戰術訓練中做出樣子,定出標準。

大理組建11軍,軍長“欽點”何其宗,參謀當教頭,練五大技術

這項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在作訓參謀何其宗身上。何其宗首先在部隊尋找步兵五大技術尖子,將他們培訓成神槍手、投彈能手、爆破能手、刺殺標兵,在集訓中充當小教員,體現出我軍“官教兵、兵教官、兵兵互教”的優良傳統。

同時,把更大的精力放在了培訓示範班上。在挑選示範班的問題上,何其宗可以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從所屬部隊選擇一個建制班進行訓練;再就是有人建議:為了儘快達到首長提出的樹標杆的效果,從所屬部隊挑選一些軍事尖子,組成一個班進行培訓。

在何其宗的頭腦裡,訓練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三個字:練為戰。訓練來不得半點兒虛假。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94團9連5班作為示範班進行訓練。

大理組建11軍,軍長“欽點”何其宗,參謀當教頭,練五大技術

這是一個普通的建制班,所有人員都是原班人馬,不允許把所謂表現不好的戰士調走,更沒調入一個訓練尖子。但當何其宗看到這個建制班時,心中還是產生了一些壓力。全班9名戰士個子高矮不齊,身材胖瘦不均,文化程度都不高,還有幾名少數民族戰士,普通話都不會,看上去膚色也有很大反差。

其中有一個名叫巖罕的傣族戰士,個子又矮又瘦,還真讓人有拖示範班後腿的擔心。

為把這個普通建制班訓成符合首長要求,能在集訓隊所有幹部面前樹立起標杆,何其宗天天都和戰士們在一起摸爬滾打,身上和戰士一樣沾滿汗水和泥土。在具體做法上,他摸索出培訓示範班的五個要點。

(待續)

大理組建11軍,軍長“欽點”何其宗,參謀當教頭,練五大技術

《叢林之虎何其宗》封面

大理組建11軍,軍長“欽點”何其宗,參謀當教頭,練五大技術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