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寫”出來的畫,暢神

<code>大拙,姓張名兵,一個有著文革時代烙印的“俗”名。
張大拙 《富貴長春》   68x45cm2017年

早年的大拙是一位文藝青年兼憤青,大學畢業後幹過國企,又輾轉多種行當,苦辣酸甜,終於宿命地走到了自己喜愛的職業。他讀書多且雜,文史子集,閒書野史,茶經印譜。對歷史的求證,儒、釋、道的參研,使之對人生和美的解讀總有獨特的一面。一次我們從北京驅車海邊,聊了一路。傍晚時分,正值天邊一大片豔麗的火燒雲,逆光中的大拙,象傳說中的古希臘人,聲音抑揚頓挫,讓我提醐灌頂,感到人生世事之廣大。這場景也多次出現在夢中。張大拙 《鴛鴦》   68x68cm2016年讀其人,而見其藝。他的書法早年臨唐楷,而後研習漢隸和魏碑,於龍門二十品用功頗多。大拙的行草書,結字氣象豪邁,渾然古質,一派縱橫捭闔,於平整之處見險絕;其筆法的多變,在寧靜平淡之中蘊藏著生機;其線質的古澀凝重,呈現出剛柔相濟、動靜相宜的特質,可謂得文武之道。在拙妍相雜、以拙取妍、以拙取險的氣勢之中,可顯現其近二十年來浸濡於書道之功。張大拙 《雙壽》   68x45cm2017年當今中國畫的現狀頗令人尷尬,所謂學院派生產出的種種新樣式看似熱鬧,但傳統筆墨和寫意精神卻幾近凋零。中國寫意花鳥畫傾向於表現和形式,對筆墨功夫和畫家素養的要求更高,在三筆兩筆的逸筆草草之間寫出韻味和情感,這才是東方藝術美的真諦所在。大拙正是當今畫壇少有的傳統花鳥畫傳承者。他不事張揚,常年積之累之,積澱了學養見識,使他的畫中多了許多書卷之氣。他多年專攻寫意花鳥,對青藤與八大,缶翁與白石均有精研,而對描寫對象觀察體味的獨特角度和真摯情感,更使得其作品樸拙雅逸,真氣四溢。他對清代傅山的“寧拙勿巧,寧醜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勿安排”這一中國文化大美之境是心領神會的,並在作品中有了充分的體現。其筆下的八哥、懶貓、老魚乃至花花草草都充滿了性靈和拙趣,真是筆墨性情,皆以其人性情為本,古人之言極是。畫家 張大拙

大拙之畫,由書而來。與書合而不同,違而不犯,又因其備書法、詩詞、文賦、篆刻四翼,就象古代的文人畫家,勾畫些閒花野鳥水禽山石似乎有遊刃有餘之感。這在當下的文化環境中是尤為難能可貴的。其中有多年研習書法喜愛傳統文化之故,更多的是他深悟中國畫寫意之文化本質的自覺,用自己的書法和文學修養詮釋深邃的筆墨意境,直入堂奧,其作品中畫意與筆墨的簡率與自然,恬淡與渾厚讓他在當今畫壇更有風標自立的一面。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一直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拙,一種是巧,兩者各有其美,巧的有更多人喜歡,取悅於人的淺表感官,拙的曲高和寡,耐人尋味。大拙之美,識者自知之。(文 李浪木)張大拙花鳥畫欣賞
張大拙 《瓶梅》   34x45cm2017年張大拙 《看山》   68x45cm2015年
張大拙 《新涼如水》   68x45cm2017年時搬到客廳,有時搬進陽光房,輕鬆音樂,焚香品茗,談天說地;瓜果佐酒,漫論詩書。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醉裡挑燈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在在千呼萬喚中,一點一點地展現它的秀色。未開放時絳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開放時,它有著別的花所不及的氣度,潔白的花瓣,一點點向外舒展,如美人伸著懶腰,雖然柔情似水,但它開放的樣子,極其狂放,閉謝的姿勢也剛烈異常,象倒掛金鐘,不減姿態。宗彪、王寒夫婦,文字唱和,各領千秋。他們連續三年,每次堅守三五小時,觀察細緻入微,與我們共享曇花開放的美好時光。《江南草木記.曇花》,講到了這件樂事。撮影家葉曉光,為曇花留影作畫冊;盧霞客與臺嶽學子,詩詞唱和:小暑颱風送清涼,安心靜觀漸開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閒處,你我他。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曇花雖然弾指芳華,轟轟烈烈,但也是剎那美麗,瞬間永恆!人呢,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在歷史長河中,能有雪爪鴻妮,實是不易。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蜜多時,每年花開時節,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賞花只讓識花人。我們有時在露天,有時搬到客廳,有時搬進陽光房,輕鬆音樂,焚香品茗,談天說地;瓜果佐酒,漫論詩書。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醉裡挑燈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在在千呼萬喚中,一點一點地展現它的秀色。未開放時絳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開放時,它有著別的花所不及的氣度,潔白的花瓣,一點點向外舒展,如美人伸著懶腰,雖然柔情似水,但它開放的樣子,極其狂放,閉謝的姿勢也剛烈異常,象倒掛金鐘,不減姿態。宗彪、王寒夫婦,文字唱和,各領千秋。他們連續三年,每次堅守三五小時,觀察細緻入微,與我們共享曇花開放的美好時光。《江南草木記.曇花》,講到了這件樂事。撮影家葉曉光,為曇花留影作畫冊;盧霞客與臺嶽學子,詩詞唱和:小暑颱風送清涼,安心靜觀漸開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閒處,你我他。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曇花雖然弾指芳華,轟轟烈烈,但也是剎那美麗,瞬間永恆!人呢,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在歷史長河中,能有雪爪鴻妮,實是不易。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張大拙 《富貴大吉》   34x45cm2018年張大拙 《墨荷》   68x136cm2015年張大拙 《荷花翠鳥》   34x45cm2016年張大拙 《桃花小鳥》   34x45cm2016年張大拙 《菊茶》   34x45cm2018年張大拙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   34x45cm2016年張大拙 《松鷹》   68x136cm2018年張大拙 《恭賀新禧》   34x45cm2017年張大拙 《如意》   34x45cm2017年/<code>
一組“寫”出來的畫,暢神

<code>張大拙 《三春暉》   68x45cm2018年/<code>


一組“寫”出來的畫,暢神

<code>張大拙 《一路榮華》   68x45cm2018年/<code>


一組“寫”出來的畫,暢神

<code>張大拙 《竹窗》   34x45cm2018年/<code>


一組“寫”出來的畫,暢神

<code>張大拙 《雪梅》   68x68cm2018年/<code>


一組“寫”出來的畫,暢神

<code>張大拙 《杜鵑》   68x45cm2019年/<code>


一組“寫”出來的畫,暢神

<code>張大拙 《安睡圖》   34x45cm2019年/<code>


一組“寫”出來的畫,暢神

<code>張大拙 《清供》   34x45cm2019年/<code>


一組“寫”出來的畫,暢神

<code>張大拙 《大利圖》   68x45cm2020年/<code>


一組“寫”出來的畫,暢神

<code>張大拙 《春長好》   34x45cm2020年/<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