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區腧穴針刺操作規範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體最為重要的組織器官。眼區腧穴睛明、承泣、球后對多種眼科疾病諸如近視、夜盲、複視斜視、飛蚊症、視物昏花、迎風流淚、青光眼、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等均有比較好的療效。然而,眼區腧穴的深層除眼球之外,還有十分豐富的毛細血管。針刺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疼痛,傷及眼球和血管,會給患者帶來莫大的痛苦和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對眼區腧穴的針刺,一定要慎之又慎!

眼區腧穴針刺操作規範

(一)注意選針

針刺眼區的腧穴,應選用32號、1.5寸的細針。針具質量要好,針尖不能毛糙帶鉤,針體要細膩、光滑,不能有“死彎”、砂眼或鏽斑。

(二)嚴格穴位消毒,防止感染

針刺眼部穴位應注意嚴格穴位消毒,防止感染。但酒精棉球應稍微偏幹一點,防止酒精流入眼睛,刺激疼痛。

眼區腧穴針刺操作規範

(三)固定眼球

在眼區針刺,固定眼球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針睛明穴時,用押手大拇指輕輕將眼球向外固定;針承泣和球后穴時,將眼球向上固定。

(四)進針緩慢,手法輕巧

緩緩進針1寸左右(進針太淺,針尖反而會劃傷眼球),手法要輕巧柔和,針尖切勿碰及目眶,當患者感到眼內酸脹或伴有流淚時即為得氣。切勿施行提插捻轉手法,更不可使用電針。至於有人用睛明穴治療目赤腫痛、急性腰扭傷,主張施行開合瀉法或令之出血(《上海針灸雜誌》,1988年第5期),顯然是有違於“眼區施力求輕巧,不宜施行手法,更不可點刺出血”的操作規程的。更何況針刺治療目赤腫痛、急性腰扭傷的有效穴位頗多,大可不必選取這些操作有難度、有危險的腧穴。

眼區腧穴針刺操作規範

(五)不宜久留針

針刺眼區穴,留針時間不宜長,10~15分鐘為宜。留針過程中,醫護人員或患者家屬應守候在患者身邊,防止發生意外。

(六)出針後較長時間按壓針孔

出針時用消毒幹棉球輕輕按壓針旁,緩緩將針取出。隨即用幹棉球緊緊壓住針孔1~2分鐘,防止眼內出血。萬一出現血腫,先即時施行冷敷止血,而後再行熱敷消散(每日熱敷5~6次)。

眼區腧穴針刺操作規範

取穴三原則

一.循經取穴

眼針循經取穴,即確診疾病屬於哪一經即取哪一經區穴位,或同時對症取幾個經區。

二.看眼取穴

據觀眼識病哪個經區絡脈的形狀、顏色最明顯即取哪一經區穴。

三.病位取穴

按上、中、下三焦劃分的界限,病在哪裡即針所屬上、中、下哪個區。例如頭痛項強,不能舉臂,胸痛等均針上焦區;胃痛,脹滿,脅痛等針中焦區;臍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統疾病均針下焦區。

眼區腧穴針刺操作規範

對於初學者,可以買塊五花肉塞進去個葡萄開始練,肉的厚薄與針具的粗細好好體會,謹慎行之

附:眼圖八區與臟腑關係口訣:

乾一肺大腸,坎二腎膀胱,

艮三屬上焦,震四肝膽藏,

巽五中焦屬,離六心小腸,

坤七脾和胃,兌八下焦鄉。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