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德國戰沉了哪些無畏艦?

雪驚霄


所說的無畏艦嚴格來說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也就不到5年的時間就被超無畏艦給替代了。而無畏艦艦隊最大的特徵就是統一了主炮的口徑和倍徑,取消了二級主炮,只保留小口徑(在海軍看來低於127毫米的都算是小口徑火炮)對付近距離突擊的魚雷艇,其標準是以英國皇家海軍於1905年服役的無畏級戰列艦為標準,而無畏艦雖然同一了主炮口徑和倍徑,但是佈置方式卻並沒有全部放置中軸線上,這就意味著軍艦的所有火炮是不能同時指像一個方向開火的。而超無畏艦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將火炮全部放置於軍艦的中軸線上。


拿騷級,6座280毫米炮塔,呈六邊形佈置


赫爾戈蘭級,它就就是在拿騷級的基礎上把280口徑的炮換成了305的炮

而在一戰前能算得上是無畏艦的也就只有拿騷級、赫爾戈蘭級、凱撒級、國王級共4級17艘,這些軍艦都是和英國無畏級戰列艦一樣火炮並不能全部指向同一個方向,而到了巴伐利亞級的時候其主炮才全部中線放置。不過在日德蘭海戰中德國損失了一艘戰列巡洋艦(德弗林格爾級2號艦呂佐夫號)和一艘前無畏艦,上面所說的4級17艘無畏艦當中並沒有一艘戰沉。
國王級,炮塔減少到5座,但是和拿騷級一樣一邊都可以有4座炮塔的火力可以輸出,但減少了一座炮塔的噸位

而德國在一戰中的無畏艦主炮口徑都比英國的小一點,像德國首艘無畏艦拿騷號口徑才280毫米,而從赫爾戈蘭級到國王級都是使用305毫米口徑,而英國在無畏艦就開始用了305口徑的主炮,之後又換裝了345毫米口徑的艦炮,所以英國的火力比德國的還要強,不過在實戰中的表現德國的炮術明顯優於英國,據戰後統計,德國的主炮發射了3597發,確認命中120發,平均命中率為3.33%,而英國的主炮打了4598發,確認命中100發,平均命中率為2.17%。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二戰德國海軍大型艦隻;一,航空母艦:“格拉夫-柏林”號航空母艦(到戰爭結束時未最後完成)二,戰列艦:德意志級戰列巡洋艦:"德意志號、"舍爾海軍上將”號,格拉夫,期佩海軍上將"號沙恩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沙思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沙恩斯特"號、格奈森瑙…"埃姆登”號巡洋艦"布呂歇爾″號巡洋艦"卡爾斯獸厄"號輕巡洋艦“柯尼斯堡”號輕巡洋艦。盧恩堡"號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巡洋艦可能會有一些遺漏,請見諒。德國海軍“埃姆登”號輕型巡洋艦德國海軍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柯尼斯堡號、卡爾斯魯厄號、科隆號德國海軍“紐倫堡"號輕型巡洋艦
K級輕巡5艘:柯尼斯堡艦,科隆艦卡爾斯魯厄艦,萊比錫艦,寧堡艦。埃姆登級輕巡1艘:埃姆登艦。原來計劃建造的4艘M級巡和2艘造計剗。二戰德國海軍大型艦隻:一、航空母艦(到戰爭結束時未最後玩成)二,戰列艦:德意志級戰列巡洋艦:“德意志”號`“舍爾海軍上將”號、“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沙恩霍斯特級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


燕子談生活


1艘前無畏艦


行走的風MoreJoy


德國國王級無畏艦:在英國超級無畏艦陸續開工的刺激下,德國於1911年開工建造國王級戰列艦。國王級是愷撒級戰列艦的改進型,國王級是第一級採用全部主炮沿艦體中線佈置方式的德國無畏艦。1916年5月31日國王級戰列艦全部參加了日德蘭海戰,作為公海艦隊戰列艦隊的先導分隊。戰爭結束以後,國王級戰艦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在1919年6月21日“彩虹行動”中全部自沉。德國巴伐利亞級無畏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1912年,受英國海軍新一級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裝備了15英寸口徑主炮的情報刺激,德國海軍開始設計建造搭載380毫米口徑艦炮的巴伐利亞級戰列艦。該級艦未參加日德蘭海戰,戰後在“彩虹行動”中集體自沉。德國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SMS Von derTann)該艦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戰列巡洋艦,德國海軍一直將此類戰艦稱為重型巡洋艦(HeavyCruiser)。該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加了多次海戰,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擊沉英國海軍的不倦號戰列巡洋艦。戰爭結束後被引渡到英國,於1919年6月在斯卡帕灣“彩虹行動”中自沉。德國毛奇級戰列巡洋艦:毛奇級戰列巡洋艦於1908年底開工,在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設計基礎上加以改進,進一步增強防護力和火力水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6年在日德蘭海戰中,毛奇號隸屬希佩爾戰列巡洋艦分隊,在旗艦呂佐號遭到重創後曾擔當過希佩爾的旗艦,戰爭結束後被引渡到英國,在斯卡帕灣“彩虹行動”中自沉。德國塞德利茨級戰列巡洋艦(SMSSeydlitz):塞德利茨號是毛奇級戰列巡洋艦的改進型。日德蘭海戰中,參加偵察艦隊的塞德利茨號和德弗林格爾號一同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瑪麗女王號戰列巡洋艦。塞德利茨號在這次海戰中被22發大口徑穿甲彈和1枚魚雷命中,全部的五座主炮炮塔都失去作戰能力,但是沒有發生類似英國戰艦的彈藥殉爆,船艙內大量進水達到5300噸,在與艦隊失散的情況下,單獨蹣跚返回了德國本土基地,堪稱傳奇。由於出色的損管和防護設計為其贏得了“不沉戰艦”之名。戰後1919年6月21日在“彩虹行動”中鑿沉。德國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德弗林格爾號於1914年9月1日服役,隸屬於馮·希佩爾中將第一偵察艦隊,1915年參加了多格爾沙洲海戰,海戰中曾重創英國海軍第一戰列巡洋艦分艦隊旗艦:獅號。1916年德弗林格爾號和新完工的呂佐夫號參加了日德蘭海戰,德弗林格爾號在交戰中擊沉了英國的瑪麗女王號戰列巡洋艦和無敵號戰列巡洋艦,海戰中被英艦大口徑穿甲彈命中17次,受創進水3000多噸。呂佐夫號被英艦大口徑穿甲彈命中24次,因戰損嚴重(進水達7500噸,失去自航能力)只好棄艦,被德國魚雷艇擊沉。戰後,興登堡號和德弗林格爾號被引渡到英國,最終在斯卡帕灣“彩虹行動”中自沉。


永緣在非洲


德國在20世紀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共建造了4級共17艘無畏艦。它們分別為拿騷級(建造有4艘)、黑爾戈蘭級(建造有4艘)、凱撒級(建造有5艘)和國王級(建造有4艘)。下面來分別介紹一下這幾級戰列艦。

拿騷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的首級無畏艦,它的出現,是德國對英國無畏號引入全重型火炮概念的回應。該級艦共建造四艘,分別為拿騷號、萊茵蘭號、波森號和威斯特法倫號。這4艘艦,於1907年中期陸續開始建造,於1909年至1910年陸續服役。

拿騷級戰列艦長為146.1米,寬為26.9米、吃水深度為8.9米,滿載排水量為21000噸,最高航速20.2節。該級艦長寬比例為5.45:1,與同時代其他艦隻相比較為“短粗”。 在火力方面,該級艦裝備了12門280毫米45倍徑主炮(以雙聯裝狀態分裝在6個炮塔內),12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16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6具45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在服役之後,該級4艘艦全被編入德國公海艦隊第一戰列分艦隊的第二支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日德蘭海戰中,該級艦全部被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該級艦被作為戰利品被協約國強佔,並相繼出售報廢。

黑爾戈蘭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第二級無畏艦。該級艦共建造四艘,分別為黑爾戈蘭號、奧爾登堡號、東弗里斯蘭號和圖林根號。這四艘艦,於1908年末至1909年初陸續開始建造,於1911年至1912年陸續服役。

黑爾戈蘭級戰列艦的設計,與之前的拿騷級有顯著提高。該級艦長為167.20米、寬為28.50米、吃水深度為8.94米,滿載排水量24700噸,最高航速20.5節。 在火力方面,該級艦裝備了12門305毫米50倍徑主炮(以雙聯裝狀態分裝在6個炮塔內),14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14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6具5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在服役之後,該級四艘艦全部被編入公海艦隊第一戰列分艦隊的第一支隊,它們都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主要海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該級4艘艦被賠償予協約國,後來大多被作為靶艦擊沉。

凱撒級戰列艦,又稱皇帝級。它是德國海軍第三級無畏艦。該級艦共建造五艘,分別為凱撒號、腓特烈大帝號、皇后號、柳特波德攝政王號和阿爾貝特國王號。這五艘艦於1909年至1910年陸續開始建造,於1912年至1913年陸續服役。

凱撒級戰列艦長為172.4米、寬為29.0米、吃水深度為9.1米,滿載排水量27000噸,最高航速21節。

火力方面,該級艦裝備了10門305毫米50倍徑主炮(以雙聯裝狀態分裝在5個炮塔內),14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8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5具5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在服役之後,該級艦全部被編入公海艦隊第三戰列分艦隊的第六支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們當中的前四艘艦參加了日德蘭海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該級五艘艦被英國皇家海軍扣押在斯卡帕灣。它們於1919年6月21日自行鑿沉,以避免被英國強佔。這些艦艇隨後被打撈上岸,並在1929年至1937年被拆為廢鐵。

國王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第四級無畏艦。該級艦共建造四艘,分別為國王號、大選帝侯號、邊境總督號和王儲號。這四艘艦於1911年陸續開始建造,於1914年陸續服役。

國王級戰列艦長為175.4米、寬為29.5米、吃水深度為9.19米,滿載排水量28600噸,最高航速21.2節。

火力方面,該級艦裝備了10門305毫米50倍徑主炮(以雙聯裝狀態分裝在5個炮塔內),14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10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5具5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在服役之後,該級艦作為公海艦隊最強大的艦艇,被編入第三戰列分艦隊的第五支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級艦也參加了日德蘭海戰。在戰爭結束後,1918年11月,被英國皇家海軍扣留在斯卡帕灣。1919年6月21日,該級艦全部自行鑿沉。


詩詞與美文欣賞


德國在20世紀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共建造了4級共17艘無畏艦。它們分別為拿騷級(建造有4艘)、黑爾戈蘭級(建造有4艘)、凱撒級(建造有5艘)和國王級(建造有4艘)。下面來分別介紹一下這幾級戰列艦。

拿騷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的首級無畏艦,它的出現,是德國對英國無畏號引入全重型火炮概念的回應。該級艦共建造四艘,分別為拿騷號、萊茵蘭號、波森號和威斯特法倫號。這4艘艦,於1907年中期陸續開始建造,於1909年至1910年陸續服役。

拿騷級戰列艦長為146.1米,寬為26.9米、吃水深度為8.9米,滿載排水量為21000噸,最高航速20.2節。該級艦長寬比例為5.45:1,與同時代其他艦隻相比較為“短粗”。

在火力方面,該級艦裝備了12門280毫米45倍徑主炮(以雙聯裝狀態分裝在6個炮塔內),12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16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6具45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在服役之後,該級4艘艦全被編入德國公海艦隊第一戰列分艦隊的第二支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日德蘭海戰中,該級艦全部被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該級艦被作為戰利品被協約國強佔,並相繼出售報廢。

黑爾戈蘭級戰列艦

黑爾戈蘭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第二級無畏艦。該級艦共建造四艘,分別為黑爾戈蘭號、奧爾登堡號、東弗里斯蘭號和圖林根號。這四艘艦,於1908年末至1909年初陸續開始建造,於1911年至1912年陸續服役。

黑爾戈蘭級戰列艦的設計,與之前的拿騷級有顯著提高。該級艦長為167.20米、寬為28.50米、吃水深度為8.94米,滿載排水量24700噸,最高航速20.5節。

在火力方面,該級艦裝備了12門305毫米50倍徑主炮(以雙聯裝狀態分裝在6個炮塔內),14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14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6具5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在服役之後,該級四艘艦全部被編入公海艦隊第一戰列分艦隊的第一支隊,它們都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主要海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該級4艘艦被賠償予協約國,後來大多被作為靶艦擊沉。

凱撒級戰列艦

凱撒級戰列艦,又稱皇帝級。它是德國海軍第三級無畏艦。該級艦共建造五艘,分別為凱撒號、腓特烈大帝號、皇后號、柳特波德攝政王號和阿爾貝特國王號。這五艘艦於1909年至1910年陸續開始建造,於1912年至1913年陸續服役。

凱撒級戰列艦長為172.4米、寬為29.0米、吃水深度為9.1米,滿載排水量27000噸,最高航速21節。

火力方面,該級艦裝備了10門305毫米50倍徑主炮(以雙聯裝狀態分裝在5個炮塔內),14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8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5具5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在服役之後,該級艦全部被編入公海艦隊第三戰列分艦隊的第六支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們當中的前四艘艦參加了日德蘭海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該級五艘艦被英國皇家海軍扣押在斯卡帕灣。它們於1919年6月21日自行鑿沉,以避免被英國強佔。這些艦艇隨後被打撈上岸,並在1929年至1937年被拆為廢鐵。

國王級戰列艦

國王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第四級無畏艦。該級艦共建造四艘,分別為國王號、大選帝侯號、邊境總督號和王儲號。這四艘艦於1911年陸續開始建造,於1914年陸續服役。

國王級戰列艦長為175.4米、寬為29.5米、吃水深度為9.19米,滿載排水量28600噸,最高航速21.2節。

火力方面,該級艦裝備了10門305毫米50倍徑主炮(以雙聯裝狀態分裝在5個炮塔內),14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10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5具5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在服役之後,該級艦作為公海艦隊最強大的艦艇,被編入第三戰列分艦隊的第五支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級艦也參加了日德蘭海戰。在戰爭結束後,1918年11月,被英國皇家海軍扣留在斯卡帕灣。1919年6月21日,該級艦全部自行鑿沉。


小七孔同學


在英國超級無畏艦陸續開工的刺激下,

德國於1911年開工建造國王級戰列艦。國王級動力系統採用少量燃油鍋爐(曾經嘗試安裝柴油機,後取消)。改進凱撒級戰列艦主炮炮塔布局,國王級是第一級採用全部主炮沿艦體中線佈置方式的德國無畏艦,艦體艏艉各兩座主炮塔呈揹負式,舯部一座主炮塔,全部主炮塔沿艦體中線佈置,可以保證全部主炮舷側齊射時火力發揮,有利加強裝甲防禦能力,同時改進艦體水密隔艙,整體防護性能提高。相對換裝13.5英寸口徑主炮的英國超級無畏艦,國王級還使用305毫米50倍口徑主炮,火力方面略顯不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6年5月國王級戰列艦全部參加了日德蘭海戰,作為公海艦隊戰列艦隊的先導分隊,兩次在戰列前端遭遇英國艦隊的戰列線,除王儲號外,其他三艘均在海戰中受傷。1917年10月國王級戰列艦進入波羅的海,加入針對俄國的作戰行動,擊沉俄國一艘舊式戰列艦。1918年為紀念德皇政府成立30週年,王儲號改名威廉王儲號。戰爭結束以後,國王級戰艦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在“彩虹行動”中全部自沉。


梁燦寧


這誰知道呀。


貓三解說


德國國王級無畏艦:在英國超級無畏艦陸續開工的刺激下,德國於1911年開工建造國王級戰列艦。國王級是愷撒級戰列艦的改進型,國王級是第一級採用全部主炮沿艦體中線佈置方式的德國無畏艦。1916年5月31日國王級戰列艦全部參加了日德蘭海戰,作為公海艦隊戰列艦隊的先導分隊。戰爭結束以後,國王級戰艦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在1919年6月21日“彩虹行動”中全部自沉。德國巴伐利亞級無畏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1912年,受英國海軍新一級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裝備了15英寸口徑主炮的情報刺激,德國海軍開始設計建造搭載380毫米口徑艦炮的巴伐利亞級戰列艦。該級艦未參加日德蘭海戰,戰後在“彩虹行動”中集體自沉。德國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SMS Von derTann)該艦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戰列巡洋艦,德國海軍一直將此類戰艦稱為重型巡洋艦(HeavyCruiser)。該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加了多次海戰,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擊沉英國海軍的不倦號戰列巡洋艦。戰爭結束後被引渡到英國,於1919年6月在斯卡帕灣“彩虹行動”中自沉。德國毛奇級戰列巡洋艦:毛奇級戰列巡洋艦於1908年底開工,在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設計基礎上加以改進,進一步增強防護力和火力水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6年在日德蘭海戰中,毛奇號隸屬希佩爾戰列巡洋艦分隊,在旗艦呂佐號遭到重創後曾擔當過希佩爾的旗艦,戰爭結束後被引渡到英國,在斯卡帕灣“彩虹行動”中自沉。德國塞德利茨級戰列巡洋艦(SMSSeydlitz):塞德利茨號是毛奇級戰列巡洋艦的改進型。日德蘭海戰中,參加偵察艦隊的塞德利茨號和德弗林格爾號一同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瑪麗女王號戰列巡洋艦。塞德利茨號在這次海戰中被22發大口徑穿甲彈和1枚魚雷命中,全部的五座主炮炮塔都失去作戰能力,但是沒有發生類似英國戰艦的彈藥殉爆,船艙內大量進水達到5300噸,在與艦隊失散的情況下,單獨蹣跚返回了德國本土基地,堪稱傳奇。由於出色的損管和防護設計為其贏得了“不沉戰艦”之名。戰後1919年6月21日在“彩虹行動”中鑿沉。德國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德弗林格爾號於1914年9月1日服役,隸屬於馮·希佩爾中將第一偵察艦隊,1915年參加了多格爾沙洲海戰,海戰中曾重創英國海軍第一戰列巡洋艦分艦隊旗艦:獅號。1916年德弗林格爾號和新完工的呂佐夫號參加了日德蘭海戰,德弗林格爾號在交戰中擊沉了英國的瑪麗女王號戰列巡洋艦和無敵號戰列巡洋艦,海戰中被英艦大口徑穿甲彈命中17次,受創進水3000多噸。呂佐夫號被英艦大口徑穿甲彈命中24次,因戰損嚴重(進水達7500噸,失去自航能力)只好棄艦,被德國魚雷艇擊沉。戰後,興登堡號和德弗林格爾號被引渡到英國,最終在斯卡帕灣“彩虹行動”中自沉。


哎呦志凌


在英國超級無畏艦陸續開工的刺激下,德國於1911年開工建造國王級戰列艦。國王級動力系統採用少量燃油鍋爐(曾經嘗試安裝柴油機,後取消)。改進凱撒級戰列艦主炮炮塔布局,國王級是第一級採用全部主炮沿艦體中線佈置方式的德國無畏艦,艦體艏艉各兩座主炮塔呈揹負式,舯部一座主炮塔,全部主炮塔沿艦體中線佈置,可以保證全部主炮舷側齊射時火力發揮,有利加強裝甲防禦能力,同時改進艦體水密隔艙,整體防護性能提高。相對換裝13.5英寸口徑主炮的英國超級無畏艦,國王級還使用305毫米50倍口徑主炮,火力方面略顯不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6年5月國王級戰列艦全部參加了日德蘭海戰,作為公海艦隊戰列艦隊的先導分隊,兩次在戰列前端遭遇英國艦隊的戰列線,除王儲號外,其他三艘均在海戰中受傷。1917年10月國王級戰列艦進入波羅的海,加入針對俄國的作戰行動,擊沉俄國一艘舊式戰列艦。1918年為紀念德皇政府成立30週年,王儲號改名威廉王儲號。戰爭結束以後,國王級戰艦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在“彩虹行動”中全部自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